张君静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语言基础。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文学素养,成为一个满足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讲解轻阅读
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单纯地要求学生吸收相关基础知识,关注阅读文本中的重难点的分析,却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对文章表达情感的感受。部分教师甚至忘记教授学生不同题材文章的不同阅读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正确掌握语境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讲解,会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身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后续的文本鉴赏与写作训练。部分教师对语文阅读不够重视,仅将其当成考试过程中的一道题目,而忽略阅读教育对学生身体与心灵的熏陶,导致学生对阅读重视不足,也会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阻碍。
(二)阅读方式粗浅、表面化
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会重视一些比较格式化的问题,“如何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如何将整篇文章进行分层?”“如何概括每一段的中心思想?”“如何提炼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都是这类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一整篇文本在教师的讲解下,只会包括重点难点以及其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学生则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失去了对文本的体会与感受,更缺乏高层次的审美培养,严重影响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掌握的阅读技巧与能力不足以应付之后的文本阅读,导致学生只能阅读自己能够理解的部分,阅读面极为狭窄,严重影响学生日后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与学生内心及实际生活不贴切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整个阅读教学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实际教学时,部分教师会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学生心中的真正需求,只按照自己的教学步驟完成整个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作用,也会导致学生无法从阅读教学中得到自己应当掌握的阅读知识。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没有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阅读教学设计,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便不会有感同身受的情感体会与文章主旨的领会。
(四)单一化内容理解方式
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按照参考书上的答案内容对文章阅读教学进行设计安排,自己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也没有花时间去重新阅读文章,提出自己新的看法,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得出对于本篇文章的全部理解,单单只是按照参考书的解释进行记忆,部分教师甚至会忽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思考,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参考书中所谓的正确答案进行记忆与背诵,导致学生无法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也产生不良影响。
二、培养学生掌握初中语文阅读意蕴的具体方式
(一)关注阅读文本细节,品位文本语言内涵
文本中的文字主要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书写,也是为了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描写惟妙惟肖的景物特色等,教师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手段开展阅读教学,才能保证学生最大程度掌握文本细节,为后续的阅读积累足够的基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品味文本内容中的语言内涵,从他人的故事中理解深沉的感情,获得丰富的人生体会,将其当成是自己成长宝藏,这才能使学生在品位意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例如在阅读《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学生可能会因为年级或曾经阅读过而对该文本不重视,但是不同的文章在不同年级的阅读时会有不同的感受的,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品味外国文学作者是如何使用文字表述事件与情感,使学生深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体会文本语言内容中包含的意蕴。
(二)重视研究关键字词,引导深入解读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除了要注重文本细节内容,还需要重视关键字词的研究。每一篇文章、诗歌都会有自己的“眼”,如“诗眼”“文眼”等,这便是统领整篇文章的中心词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中心词汇,之后开始进行发散性的阅读,才能不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作者隐藏在字句背后的真情实感。例如在阅读《天净沙·秋思》这篇小令时,会引导学生重点研究其中的“诗眼”,也就是“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笔者会引导学生体会前三句中景物的并置产生的画面,并借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副“游子天涯落日图”,学生便很容易能理解为什么这句“诗眼”会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与千古绝唱,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学生体会古诗文中的意蕴,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三)合理科学设置悬念,把握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设置与文章相关的阅读悬念。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为基础设置悬念,以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还能在阅读思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不仅是品位其中的语言与思想,还包括学生对文本结构、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学生慢慢在阅读中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与鉴赏技巧,便能够宏观掌握整个文本的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品位文本中的意蕴。例如在阅读《智取生辰纲》一文时,笔者特意设置了几个疑问:“生辰纲是从谁的手中取走的?”“生辰纲是谁取走的?”“生辰纲是被用什么样方式取走的?行动如此顺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解答层层疑问的过程中,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文中描写人物性格、形象时的特色,也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与英雄主义心理,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意蕴。
(四)加强拓展延伸阅读,感悟文本意蕴层次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教师自身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保证教师的文学素养始终处于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状态中。教师的文本阅读鉴赏能力不断加强,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需求,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内容的思想内核。学生需要以教师不断阅读的行为为榜样,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展延伸文本阅读内容,多层次的感受、体悟文本中包含的意蕴。另外,学生还要注意多多阅读教材以外的文章内容。教师还应当积极结合生活实践开展拓展延伸阅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与阅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教育下,不仅能为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养分,还能为日后的写作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文学的创作与品味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为文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笔者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剪枝的学问》一文的结尾时,笔者发现结尾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相似的道理,所以这篇文章虽然不在教材中,笔者却依旧选择该文本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于是,笔者便主动向学生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学问?”“你们在生活中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吗?你觉得人需不需要‘剪枝呢?”学生们在听到了问题之后,都开始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也在之后的交流中踊跃发言。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看见一些工作人员在为小区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因此这个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并不算麻烦,但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学生们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人不需要‘剪枝”,而有的人认为这个“剪枝”就像是改掉坏习惯一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笔者的逐步引导与讲解中,学生们认识到文中提到的“被剪掉的枝叶”其实和人们身上需要改掉的错误习惯是一样的,都是无用也会带来不良影响的,也了解到自己应当日常反思行为举止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正。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以文本为基础进行拓展延伸思考,还掌握了以物省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大有助益。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为保证学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关注文本细节,品味文本语言内涵;重视研究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合理设置科学、生动、有趣的悬念,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重视拓展延伸,不仅要为学生安排适当的阅读内容,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阅读、文学鉴赏素,通过阅读的方式感悟文本意蕴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文阅读的意蕴,掌握语文阅读的正确方式,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梦璇.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本《老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8):167-169.
[2]吴春芬.把握整体意蕴 深入感悟文本——初中语文整体感悟阅读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