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绘本感受精彩

2019-09-26 12:29李彦军
职业·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绘本笔者妈妈

李彦军

绘本这种儿童读物,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不过有人可能熟视无睹,或者没有关注过,笔者就是这样。笔者第一次亲密接触绘本是由侄子牵线的,当时,上幼儿园的侄子拿着一本书让笔者照例给他讲午睡故事的时候,看到了绘本这种奇妙的儿童读物,类似过去的图画书,但从内容到绘画上又有所不同。当笔者翻开书要给他照旧“读”故事的时候,感觉自己走进了一片新奇而精彩的世界。

那本书是大师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妈妈》,这本文字简短、内涵丰富的绘本,每一页只有一行简短的字配在精美的图画下面,只需几分钟就读完了。可是,大多数小孩子对这样的书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这就说明简短的绘本有独到的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仔细去研读,就会发现每张图片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我妈妈》这本绘本中,图画里的妈妈造型非常可亲:身上穿着睡袍、脚上穿一双拖鞋,妈妈那美丽的睡袍就像一座色彩斑斓的花园,拖鞋则是可爱的粉红色,这种家居式的打扮,既冲击着视觉又极具亲切感。其实,安东尼·布朗大师还有另一本同类型的力作——《我爸爸》,再看一下这本绘本,会发现与《我妈妈》有异曲同工之妙。网评安东尼·布朗绝对称得上是“天才”。凡是看过这两本图画书的孩子都会喜欢文本中的爸爸和妈妈,也都希望自己有这样的爸爸和妈妈。每一个爸爸看过这本书也都会喜欢绘本中的爸爸,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绘本中爸爸的样子,更希望有一个《我妈妈》中这样的人给自己的孩子当妈妈。妈妈看过何曾没有这样的想法呢?正如英国《妇女界》所称说的那样——“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那么,既然如此,它能不能吸引小学生呢?他们会不会觉得有些幼稚呢?教师可以先把这两本书的图片从网上下载下来制作成PPT给学生们看一看,看看他们的反映,然后逐步深入阅读。

如何来阅读这样的绘本呢?窦桂梅老师给过答案。

一、绘本的图画要一幅一幅地看

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故事书打开,一页一页地看,看后把配文读给学生听,如果看到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讨论讨论,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己说出图意,这样才符合儿童认知、读书的规律。可以利用阅读课来逐步培养学生对绘本的兴趣,一边引导他们观看,一边让学生们站起来交流一下他们的想法,教师会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多时候出人意料。比如在《我妈妈》里有一张“我妈妈也是一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笔者在给侄子讲的时候没有过多地延伸,只是讲妈妈很会变魔术,她能变出房子、汽车、玩具熊、书包、茶壶、橙子等。可是课堂上学生们的答案更丰富。

笔者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他们最喜欢的一幅图交流并整理,同学们不光说得热火朝天,谁也不让谁,而且内容也丰富多彩。最后笔者趁热打铁:“同学们,在我们眼里父母永远是这么伟大,这么充满爱意,那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现在就以‘爸爸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给了肯定的回答,并拿出本子写了起来。这是从他们开始写作文以来最容易接受也是写得最痛快的一次。事后笔者看作文的时候发现这也是他们的作文写得最自然流畅的一次、内容最多的一次。想不到一本小小的绘本竟有这么大的作用,笔者觉得真应该好好使用它。

随着读绘本的深入,就会发现这种“画出来的书”真的充满了魅力。由于它的构图比较巧妙、色彩比较鲜艳、造型比较生动,所以对于儿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夸张的语言也符合儿童语言的年龄特点。重要的是绘本中与孩子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能够引起儿童的意识和情感共鸣,让孩子可以在放松的情况下,带着喜悦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通过有意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小学教师,仅仅引导孩子们读绘本是不够的,更应该反思一下怎样才能让绘本更好地为作文服务。正如台湾著名儿童文学教授杨茂秀所说:“现在我们要建议的方式是,不把所要讲的故事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儿童的反应作为主要目标。”而且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绘本,找出重点再次阅读。因为安东尼·布朗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所以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仔细回味绘本中的环节,这样学生能够统整信息对绘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绘本的图画要让学生一幅一幅地說

杨茂秀教授建议“看图说话”的过程应坚持下列几个原则。一是不要赶进度,讲到哪里停都可以。二是不要扮演知识的权威或仓库的角色。三是不但要容许,更要鼓励儿童进行语言的游戏,在游戏中要抓住机会,提供良好的练习机会,借机会做思考的训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与策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最真实的最朴素的内心世界以及故事情节的变化。要让学生走进绘本,接受绘本喜欢绘本,教师正确引导是非常有必要。只有教师引导好了,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学生才会真正地走进去,他们才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绘本,他们的认识才会提高。他们才会从对文字的关注,逐渐提升到对画面的关注,然后再从对故事情节的关注逐渐提升到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关注。这个过程是质的飞跃,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就是这个质的飞跃,只凭一时的热度是不够的,这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养,整个过程就是先由教师领进门,培养学生初步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观赏、体验、去想象、去表达,最后成为真正的热爱,并从中真正的受益。

三、共享绘本,一本变多本

有质有量的绘本价格大多比较贵,由于孩子们的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一味地让孩子们买也是不现实的,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购买。在短短的一节阅读课中,既要读文本,看绘画,又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时间思考,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认识与感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绘本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服务,起到引航的作用呢?可以发动全班学生,共同想办法,也可以不断地请教别人。可以尝试与学生达成一致的方法策略如下。在班里让孩子们进行绘本的共享活动,现在很多班都有图书角,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买一至三本书。买之前各小组先去书店抄喜欢的绘本的书目,拿到班里,各小组对比一下,如果重复太多的书就修改一下,再去选别的绘本。这样,孩子们买的书就不会重复得太多了。就这样,每个孩子购买一到三本不同的绘本,大家按平时分好的小组定期有次序地轮流交换阅读,读后再交流读后感,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让教师看一看。老师也可利用周末或者假期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绘本,让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起阅读,并与家长交流看法与感受。学生与家长也可以向老师推荐好的绘本,让老师再来推广。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开展拓展延伸活动,比如给父母读故事、讲故事、谈感想。

四、绘本的图画要一幅一幅地创作

这个创作可以是让学生把读过的绘本演一演,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己创作简单绘本书。在读绘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故事中喜欢的或者是情节生动的图片或有特色的人物对话与活动进行多种多样的角色扮演。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班内进行,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与兴趣点,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演义,在演义中再去理解情节与故事的内涵与真谛,从而培养孩子的听说表达、理解能力。如在引导学生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可以让孩子们选取角色表演,他们有演大象的、有演长颈鹿的、有演袋鼠的等,表演时,鼓励他们手脚并用,声行并藏,摇头晃脑,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相信到演出时,孩子们会有专注的眼睛,肆意的笑声的。看到孩子们投入而真实的表演时让我们所乎听到了那思维火花爆裂的声音。看看那演小袋鼠的学生,想想孩子们一跳一跳的样子同学们一定会哈哈大笑,说不定还会笑得捧着肚子直接趴桌子底下去了呢……在绘本的教学中,类似的活动相信会很多很多。坚持下去,不断加以引导,相信是学生催着老师在前进,而不是一味地由老师在引导。

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在班里可以成立各种小组,绘本课上也有各种形式的表演。如同桌演、小组分角色演、全班学生共演,有时老师也模仿演,让绘本课不断创新,不断地出现高潮。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也就更深入理解绘本的内涵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但要让孩子们去演义文本,而且也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尝试创作。图文并茂的创作是最考验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的。教师可以留出时间让感兴趣的學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去创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绘本。让学生安静地思索,发挥相像力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在作品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是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写作表达,是感悟生活过程中真实有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从学生创作的简单的绘本中,教师会慢慢看出孩子的用心及能力的体现,孩子对故事的奇特想象以及对色彩的运用会非常棒,还有对画面的构思也会既丰富又出人意料。在这一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了语言,锻炼了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绘本,以它自身独特的魅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它给孩子们提供了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一条路,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而优秀的资源,绘本能在阅读中引导孩子会听、会说、会读、会问、会想、会画、会写,很有必要好好研究、利用它。

猜你喜欢
绘本笔者妈妈
绘本
绘本
绘本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