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雄威
(湖南臻和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现阶段,很多城市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断扩大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为群众提供出行便利服务。轨道交通建设施工的开展,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施工作业方法,为相关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以往的施工经验,采用盾构法,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 安全性高。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日益成熟,盾构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不断提高。运用此方法作业,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过多干扰,整体作业的安全系数高,同时减少对城市道路的破坏。(2) 施工效率高。盾构施工作业,采取一次性开挖和支护等工艺,借助高性能盾构设备,辅助开展施工作业,极大程度上提高作业的效率[1]。(3) 施工危害很小。一般来说,轨道交通施工作业的开展,工作面很窄,同时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采取传统作业法,需要进行大规模开挖,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运用盾构施工作业,使用机械设备,不会给地面建筑造成很大影响,施工危害小。(4) 经济效益好。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盾构施工作业,技术的适应性较强,所以整体效益很好[2]。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标为例,本标段起始于汽车北站,途经开福区政府站,终止于北辰三角洲站。主要包括汽车北站~开福区政府站盾构区间 (起讫里程为DK10+366.9~DK11+446.3,左线短链长度为0.353 m,左线长度1 079.047 m,右线长度1 079.4 m)、开福区政府站~北辰三角洲站盾构区间 (起讫里程为DK11+638.30~DK13+276.000,左线长链11.918 m,左线长度1 649.618 m,右线长度1 637.7 m)。其中区间左线全长2 728.665 m、区间右线全长2 717.100 m,左右线全长5 445.765 m (单延米)。两区间共设置4个联络通道。
汽~开政府站区间地貌单元为湘江河Ⅰ级阶地,目前主要为芙蓉北路路面,整体来说较为平整,地面标高范围为30.6~31.7 m。开~北三角洲站区间地貌单元为湘江河Ⅰ级阶地、浏阳河阶地及河床。河床范围为19~23 m,两侧分布着河漫滩,标高范围为23~29 m,河床宽度大约为284 m,北堤标高大约39.0 m,堤外为金霞污水处理厂及芙蓉北路路面,地面相对平整,地面标高范围为30.6~31.7 m;南堤标高大约为37.0 m,堤外为北辰三角洲拆迁开发地段,地面高程30.0~31.0 m。经过前期的调查,获得了地质资料,两个区间施工路段内,地质土、岩从新到老主要有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全新统冲积层、残积层、白垩系砂砾岩 (汽~开区间为元古界板岩和白垩系砂砾岩) 各风化带岩石。盾构区间地层状况与岩性的部分数据见表1。
表1 盾构区间地层状况与岩性表(部分数据)
此次盾构施工作业的开展,盾构达到为施工质控的重点。盾构达到指的是盾构沿着设计线路,在区间隧道贯通前100 m到车站段的施工过程。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2.3.1 施工前准备工作
组织开展盾构达到施工作业前,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要求,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具体如下:(1) 做好工作面的整理,为后续盾构达到施工作业提供保障。按照工作面清理工作要求进行,及时清理障碍物和杂物。同时按照后续施工作业的要求,进行工作面的准备。对工作面要进行检查,避免施工作业时出现问题,影响工程整体进度。(2)人员准备。结合施工段作业内容和需求,组织施工人员做好准备。按照施工作业量和内容,配置相应的技术人员,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对技术应用的要求和重难点进行交底,使得施工人员对盾构施工技术有着全面的了解,掌握技术操作的要点,做好技术应用质量的准备。(3)做好作业设备的准备等。结合实际需求,准备充足的作业设施,并且做好设备的检查,保障施工按期进行。通过前期施工测量、安装接受架和洞门密封装置的安装等具体工作,保障各项盾构达到施工的有序开展。
2.3.2 盾构达到施工
此次盾构施工作业中,盾构达到运用了二次达到施工工艺。具体实施如下:(1) 首次达到作业。施工作业中当盾构刀盘进入达到井内20 cm位置时,使用施工前准备的弧形板,将盾构机壳体和洞门钢环进行焊接密封,完成密封处理后,向提前设置的注浆孔内部注入水泥浆,完成首次达到。(2) 二次达到作业。结束注浆作业后,通过在弧形钢板上设孔进行观察,保证注浆效果很好的前提下,进行弧形钢板的割除作业,进行二次达到作业。当环管片脱出盾尾之后,使用弧形钢板和封洞环进行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经过注浆孔压注单液浆,最大程度减少水流失。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同步注浆作业时,要做好压力的把控,控制为0.2~0.4 MPa范围;注浆量的控制,要处于6.0~8.0 m3/环范围内,结合隧道的具体情况,比如渗漏水和地表沉降,合理采取二次补浆作业。若施工期间出现超过2 h的停机情况,要做好注浆管路的清洗处理。单班掘进作业期间,出现停机的情况,需要做好注浆管路的清洗,避免造成堵管[3]。
2.3.3 盾尾进洞
完成二次注浆作业之后,进行施工质量检查,无果没有漏浆或者漏砂等情况,便可以组织开展后续施工作业,缓慢地向前推进。在整个推进施工作业中,要合理安排机具,使其能够处于安全位置。施工作业开展期间,要配置专人负责做好清理工作,及时清除周围的注浆料,以免材料掉落造成伤人或者伤机器事件。盾尾推出预埋钢板大约60 cm之后,停止推进作业,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组织开展过站施工作业。
2.3.4 盾构掘进措施
从盾构达到施工作业实际来说,若想保证整体的施工效果和质量,要做好全面的把控。具体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把控盾构正面平衡压力。开展到达段的盾构施工作业时,要做好切口平衡土压力的有力把控,最大程度上避免造成平衡压力波动,保证盾构掘进施工高效施工。(2) 做好推进速度以及刀盘扭矩的控制。在盾构达到施工作业中,考虑到施工安全,要缓慢磨削加固区域,保证此部分土体能够得到切削,施工时放缓推进的速度,最大程度上保证均衡施工。(3) 其他措施。采取土体改良和出土量控制措施,避免引发施工安全问题[4]。
复杂地质条件下,组织盾构施工作业,要做好技术应用质量的严格把控,保障施工作业安全的同时,达到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益目标。这需要强化施工前的把控,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通过对制定的盾构施工作业方案进行优化,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方案分析,明确盾构施工工艺的难点和要点,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对参与盾构施工作业的人员,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或者实践培训,使其能够掌握盾构机操作要点和工艺运用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而强化施工作业环节的质量把控,确保盾构施工作业达标。
从盾构施工作业质量把控来说,要贯彻全过程控制理念,采取动态化技术应用把控方法,实现对安全和质量的有力把控。施工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方案执行,比如按照盾尾进洞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全过程的检查,及时发现漏浆问题或者其他质量问题,采取处理方案,避免引发重大质量问题,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严格按照施工验收标准,进行盾构施工质量的检验,促使质量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作业的开展,要做好施工技术应用全过程的质量把控。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盾构施工工艺的合理运用,提出了施工安全和质量把控的措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