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余先德
近些年来,赤壁市实验中学在全国、全省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活动中取得了耀眼夺目的优异成绩:6件作品接连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和“周培源青少年创新奖”“专项人才奖”,70多项获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200多项科研论文和作品獲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教育部等中央部门的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湖北省科技创新学校、湖北科普示范学校。
作为一所县级初中学校,赤壁市实验中学师生所释放出来的科技创新力量却让人刮目相看。究竟,这所学校做对了什么?
在赤壁市实验中学,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学生们那些科技创新选题和作品妙手偶得的佳话。
2012年春,学校组织同学们外出春游,在赤壁古城考察时,龚筱涵、林寂、吴迪三名同学发现,在潮湿的砖墙上长了一层“白毛”(俗称“白硝”的东西)。“白毛”是什么?为何会长“白毛”?三名同学充满了好奇。在学校科技教育辅导员周和平等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先是走访了砖厂,向砖厂的师傅请教;又从阴暗潮湿的墙体上刮下“白硝”,带回实验室检验,最终测定出了“白硝”的化学成分,弄清楚了砖墙上长“白硝”的原理、危害以及应对方法。2012年4月,这项“关于潮湿墙上生成白硝的实证研究”在湖北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夺得一等奖。同年8月,又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2015年,吴亦隆、田光两位同学参加了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们的参赛作品《残障孩子思维情感解读机》荣获创意一等奖和创新人才专项奖。他们告诉记者,创意缘于一位聋哑孩子。虽然每次和他打招呼时,听得见他喉咙发出的声音,看得到他肢体做出的动作,但就是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于是,两位同学通过对残障儿童行为肢体动作进行分析解读、对智障儿童发出的声音及哭声的调查,以及类似产品调研等,设计制作了《残障孩子思维情感解读机》,试图帮助人们读懂残障孩子们的声音和肢体语言。
在赤壁市实验中学,这样的经典案例还有许多。
刘润泗老师是学校一名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员,他曾在2017年指导学生写作“灯丝开灯易断问题的探究”小论文,获得当年湖北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刘老师说,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论文等科技创新活动是点燃学生创新火种的有效载体。
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往往被两种思想羁绊:一是“无时无能”论,一些人认为课时有限,没有闲工让学生搞科技创新,学校和教师也没条件和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好科技创新活动;二是“无味无关”论,一些人认为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耗时长、费力大、成效低,乏味;甚至认为是专业人士的事,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事,与己无关。
“其实,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刘老师的想法说出了学校多数科技教育辅导员的信念,“创新更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多数人都能实施的行为,学生一样可以做到。”
“人人都有创造力。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们人人皆可为创造者。”赤壁市实验中学校长余先德自豪地说,实验中学以自己的办学实践证明,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只要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和技巧,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就能赋予学生长远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流淌在赤壁市实验中学师生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早在1986年8月,在几位化学老师的发起下,学校就开始尝试科技创新教育。“起步早,成果多,普及性高,特色鲜明。”一直以来,这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中肯评价。
优异成绩的取得和良好品牌的创建,绝不是偶然,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借助“艺术节”“第二课堂”“创新大赛”三大平台,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员参与的学生科技教育活动运行模式。
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力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如科技魔术、科技小品、科技相声、科技舞台剧等,渗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全员参与,感受科技的魅力。
因地制宜积极组建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举办了以小发明、航模、电子小制作、计算机、机器人、科幻比赛等为主题的各种科技类兴趣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们搭建走近科学的平台。
学校党支部书记、资深科技教育辅导员黄新阶老师兴奋地告诉记者,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的科技小制作班、机器人班、无线电班和计算机班等科技类兴趣小组,每年每期参加的学生达500人之多。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实践活动。每年,国家、省、市级的科技创新大赛,学校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让部分学生亲临赛场,感受气氛。
黄新阶老师告诉记者,在设计、组织和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时,学校坚持“三结合”,即:全员参与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学生提问与教师选题相结合,实践操作与逻辑思辨相结合。
黄老师说,“我们不因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智力、能力等差异而对参与活动的学生作取舍。对学生个体的创新活动,不论结果,不论成败,只看过程,只看发展,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体验活动的乐趣,养成创新的习惯,学会创新的方法。”
谈到实行科技教育的初心,校长余先德说,“我们搞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教学生学会创新方法,让学生在心中播下创新的火种。”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是学校坚定的选择。
每学期,学校都要举办科技小发明知识讲座和作品征集活动,动员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争优创先,参与面达80%。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科技调查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走出校门走进厂门,实地考察,如参观火电厂、催化剂厂、气象台、碳酸饮料厂等,学生们的参与率100%,不落一人。
为了保证科技创新教育的制度化开展,学校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统管全局,教导处、教科处等各部门协办的机制,并专门配备了兼职科技辅导员10人。坚持每年都把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到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做到每一项活动都有专人负责。
说起“科技教育辅导员制度”,不能不说,这是赤壁市实验中学的一大创新。
黄新阶书记介绍说,为了让科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学校专门组建了一支学历水平较高、以老带新的骨干科技辅导员队伍。为了培养好这支队伍,学校专门制定了科技辅导员学习和培训计划,先后多次选派科技辅导员前往北京、澳门、上海等地参观学习,观摩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论文比赛。经常组织科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和交流,通过多种形式使科技辅导员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观念不断更新,增强做一名科技教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近些年先后涌现出了刘运泗、任丹、魏四英、许昕元等一批优秀科技辅导员。其中,刘运泗老师辅导学生探究灯丝断裂原因等多篇作品获省一等奖,余先德、何建光、周和平、李耀林等老师的创新实验、教具及优质课获省一等奖。
事实证明,科技创新教育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们变“讲堂”为“学堂”,把探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五年夺取四个中考状元。
坚持科技创新教育30年,赤壁市实验中学求真问道地虔诚行走,赢得的不仅是丰硕的成果、鲜明的特色、蓬勃的力量,更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激扬生命创造力的学校教育的本质回归。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