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点亮教育之光

2019-09-25 06:16王雪
当代党员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组团式昌都亚军

王雪

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对口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合影

向淏站在门外,深情凝望着他的藏族学生们。

从门外到教室内,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向淏的脚步却踱了又踱,那只快要踏进教室的脚最终还是收了回去。

向淏到底是怕了。

三年前,向淏作为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之一,穿过朵朵白云,从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来到雪域高原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教授物理。

在这三年里,向淏不畏路途险远、不怕独自茕茕、不怯高原反应,但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将要离别之时却怕起了离别的滋味——他舍不得离开,因为心里放不下这群天真烂漫的藏族孩子。

这种滋味,让素来理性的向淏觉得难受,每每想到,他的心就如针扎般痛苦。

最后,向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离学生远一点,除教学需要外尽量少跟学生们见面。

“离他们远一点,离开的时候就好受一点。”这是向淏在苦苦思索后找出的最优解,亦是一位援藏老师最真切的爱。

恰是这故意的“疏远”,连同来自重庆15个区县、42所学校共50名老师的爱与力量,形成星星之火,点亮了雪域高原的教育之光。

“天下教育本一家,到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教书育人”

2016年7月3日,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9班。

“向老师,您能不能不要走?”

“向老师,您别去西藏了好不好?”

向淏站在讲台上,看着黑板上学生们写的留言,还有桌子上堆满的纸条,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

这是向淏前往西藏自治区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也是他给高二9班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他抓紧一分一秒和带了两年的学生们进行最后的相处,学生们则在把握最后的机会挽留他。

不久前,聽闻重庆需要一批教师前往西藏昌都支援教育,向淏主动报了名。此时的向淏,经历了巨大的家庭变故,刚从十年的人生低谷中走出来,恰遇组织需要一个人担起重任,他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下来。

“向老师,您真的要走吗?”有学生强忍着哭意,颤抖着问。

“嗯。”向淏抬头,看见无数双湿漉漉的眼睛正盯着他。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有学生抑制不住悲伤,小声哭了出来。就好像堤坝崩溃了一般,在场的学生都跟着掉起了眼泪,向淏也止不住泪流满面。

临行前,向淏去拜别了年迈的父母,那句“天下教育本一家”让向淏犹豫的心最终坚定下来。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16年8月4日,向淏怀揣为西藏教育作贡献的初心,作为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之一,和其他49名援藏教师一起,从山城重庆来到离星星最近的雪域高原,正式开启了援藏之旅。

到昌都的第一个月,老师们就遇到了难题。

一方面,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及重庆,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受限颇多;另一方面,由于基础差,不少藏族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对汉语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师生沟通时,常常产生误解。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理科基础较差,没有形成理科思维。”彼时,向淏所接手的班级,学生们的物理成绩常年排在年级末尾,要在三年内甚至更短时间让学生们打牢基础、实现质的跨越,向淏觉得“任重道远”。

如何让藏族孩子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乐,这是直击援藏教师内心深处之问。

“勤勉务实,重在奉献”,这是向淏之答。

展望三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行程两万公里,相当于在重庆与昌都之间来回往返七次,这是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副领队、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副校长、昌都一高副校长周亚军在三年内调研昌都教育生态的行程记录。

跋山涉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摸清昌都的教育情况,将教育援藏真切地做到心坎上。

“从2016年起,我便开始到类乌齐县等地走访教学点、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周亚军说。

西藏地广人稀,冬长夏短,条件恶劣。“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路极其难走,稍微一打滑,就很有可能‘车仰人翻。有时,我一整天都在赶路,到得晚了,只能围在藏家火炉旁睡一觉。”可即便如此,教育生态调研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入藏以来,周亚军日夜兼程,其足迹遍布昌都市10个区县,走访中学14所、小学100余所、单办幼儿园20所、教学点35个;“一校、一乡、一县、一市”地进行区域教育生态拼图。经过调研,周亚军发现,基层学校师资缺口较大,教学落实情况也不如人意。

在调研的基础上,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制订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三年规划,以“看—讲—做—思”为主线,以促进“三个融合”为工作基础,力求和昌都本地教师共同实践,逐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教师教学水平、学校管理制度”三提升。

这一规划,与向淏的探索实践不谋而合。

援藏教师周亚军在给获奖学生颁奖

为了缩短差距,拉近距离,向淏在经过短暂的迷茫后,迅速地根据以往经验制订战术:一方面,他主动向学校申请担任班主任,轮流和学生们交心谈话,督促指导学生学习,寻找问题所在,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他积极联络本地教师,进行融合指导,尽可能将双方优势发挥到极致。

“这样坚持了四五个月后,我们班孩子的成绩实现了大幅度提升。”经过教育方法的改进,高2018级3班从曾经的年级倒数第一名逐渐跃居为第一名,在2018年高考中,高2018级7班更是创下了昌都市理科综合藏族班的历史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教育援藏工作队也将规划进行细化,拟定2016-2017年,教育援藏工作重点以“看”为主;自2017年上半年开始,重点在“讲”;2018年下半年开始,重点是“做”;2019年则是反思阶段,重点在总结经验与教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融合。一是重庆市教育援藏团队内部深度融合,二是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深度融合,三是援藏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本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充分融合。”周亚军说。

星星之火,越燃越大。

传授先进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2019年6月27日,“昌都采访团”微信群因一张昌都一高的喜报炸开了锅。

喜报内容令人欢欣鼓舞:经2019届高三年级全体教师辛勤耕耘,我校2019届高考再创辉煌。据统计,我校2019届高考参考生681人,679人上线,上线率99.7%;本科上线441人,本科上线率达64.8%;其中重本上线151人,重本上线率22.2%。

未等我讀完喜报内容,就已经有三五位记者竖起大拇指,由衷地为其祝贺。

最后一堂课,藏族学生们在黑板上写满了不舍的留言

三年前,在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到来之前,昌都一高的教学水平虽然在昌都市数一数二,但放眼全西藏来看,却处于中下游水平。

三年里,援藏教师们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办学和管理经验,帮助昌都一高制定并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带动昌都一高全面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2018届是昌都一高唯一一届由援藏教师负责分管的年级,但就是这一届,取得了该校“重本上线人数历年最多,本科上线比例历年最高,升学比例历年最高”的优异成绩,其年级本科上线率高出自治区本科上线率近30个百分点,总上线比例达到99.1%,刷新昌都一高高考上线率历史。

如今,高2019届能再创辉煌,既有本地教师的艰辛努力,更离不开援藏教师们的辛勤耕耘。

“不仅仅是昌都一高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黎勇介绍,三年来,工作队为昌都建设教育项目11个,为各对口援藏县新增4所幼儿园,改善了3所小学的办学条件,组织师资培训128场次,培训教师2200人次,成绩斐然。

2016年9月,援藏教师还向重庆派出学校发出了“情系昌都,爱暖校——为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捐赠书籍”的倡议,共收到捐赠书籍和教辅资料12000余册,价值约32万余元。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援藏教师向贫困家庭共捐赠63000余元;部分援藏教师向贫困学生家庭资助12000余元……

转眼间就到了2019年7月,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圆满完成援藏各项工作,正陆续返回重庆。

我再一次联系向淏,问他多久回重庆,向淏向我发来一段文字:

“今天大课间,全班同学给我献哈达,很多同学都哭了,因为他们已经确切知道我会离开。唉!没有办法。”

长长的嗟叹声里,满是援藏老师的爱与不舍。

猜你喜欢
组团式昌都亚军
姜亚军治疗焦虑性失眠经验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放眼大局抓细节——组团式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双11商战,永久、凤凰夺冠亚军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中国人民解放军昌都警备区第九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