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文化的背景下追寻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25 06:54孙静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构字字源方块字

孙静

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还积淀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正如汉字学者刘永利先生所说,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也可以说成是“文化指纹”,甚至是“文化基因”。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搭建语言大厦、发展语言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识字教学要想取得突破,不妨就放置在汉字文化这一大平台上,改变以往散点式的教学,用“文化”这一根线索编织起网状的学习结构。

一、图形表意,激发识字张力

汉字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表意,用字形表示事物形状或喻意。见字如见图,所以从看图识字入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甲骨文的“月”就像一弯新月的样子,“龟”就是一只乌龟的侧面,“鱼”就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像这样的字,不需要过多地讲解,只要把它们本来的样子展示出来,给学生看看猜猜,学生就能知道这些字代表的是什么。而且,这猜和看的过程,仿佛是沿着先人造字的路再走一次,充满了趣味性。

二、溯本求源,揭示构字理据

仅凭汉字自身的结构就能猜出其大致的意思,应该是自主识字最核心、最关键的能力。汉字的构字规律就是建构这种能力的基础。学生对汉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得越充分、越深入,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就越强。20世纪50年代初期,傅东华先生跟王筠、章太炎一样,主张利用字源知识来识字。所谓字源识字,就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的方法。字源识字充分地利用了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又充分地考虑到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如果儿童能够认识到生字的构字理据,则必然会采取意义记忆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

如“页”的含义是纸的一张,其实“页”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像一个突出了头部的人形,原读xié,指头、脑袋。了解了“页”的本义,那么凡以“页”取义的字皆与头、思考等义有关。比如“题”,一般我们文章的标题在最上方,像文章的脑袋;比如“额”,额头,长在人体的最上端。再如我们先学了“贝”,知道了最初贝壳可以作为交换物品的工具,是最初的钱币,所以后来带“贝”的字大都与金钱、财物有关。这样学生再学到“财、资、贪”等带“贝”的字时自然就能猜出大概意思了。

多么神奇啊!学生在学习中和古人进行一次次对话,汉字在学生心中也就不再是一个个无意义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幅幅形象的图画、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字源识字应建立在儿童可能达到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并据此来确定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必要时还需作适当变通。

三、部首突破,建构字词串联

部首,顾名思义就是一部之首。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汉字作了归纳和诠释,将收入的9353个汉字依类分归540个标目,即以后的部首分类。学会了常用的部首,就可以拎出一串,解决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了解了常见部首的意义,也有助于理解大批同部首字的字义。

还以“大”为例。认识了“大”,知道了“大”指的是人,那么很多合体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看■,学生肯定能脱口而出:“这不就是一个人骑在马上吗?”对!“奇”其实就是最早的“骑”字,可是后来因为年代久远,汉字产生讹变,所以人们又“画蛇添足”,加了一个“马”字旁,来表示“骑”的意思,真正的“奇”就渐渐专用表达“特殊、稀罕、不常見”等意思了。而像“哭”“笑”“因”“奋”“夹”“奚”等带有“大”的字就好解释了。

再如,当学生明确了竹字头代表竹子、草字头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竹箩”的“箩”与“萝卜”的“萝”混为一谈了。

此外,汉字是方块字,为了间架结构的美观,就有了“一种字、多形态”的现象,比如 “氵”和“水”、“灬”和“火”、“礻”和“示”、“扌”和“手”等。教学中,必须要对这些会变形的部首字留心处理,学生懂得变形的规律,就能够深刻理解字义,提高识字效率。

四、理解内涵,承接传统文明

《说文解字·叙》中云:“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明确指出汉字可把前人积累的智慧文明传承给后人,让后人承接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理解内涵、学好汉字,也就是传承了中华文明古国的智慧。

比如学“家”字,学生很疑惑,“宀”下面为什么是“豕(小猪)”。家不应该是住人的吗,怎么会住着猪呢?这时候就需要告诉他们,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六畜兴旺是家庭富裕美满的象征,猪牛羊多才是厉害的“家”,是幸福的“家”。在学习了大量的带宝盖头的字,如“宅、室、宫、家、寓”等时,就要进一步深挖内涵,宝盖头在甲骨文中念“miǎn”,是简易的房屋。中国古代房屋的建筑是很讲究的,什么样的房子称为“宅”,什么样的称为“宫”,都有一定的条件……学生从一串字中还知晓了古代建筑的文化史。这样不仅理解了字形字义,还能无形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文化等;不仅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汉字,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汉字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它在默默地向学生传递着中国古老的文明。识字把学生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帮助学生感受汉字中的智慧含量,感受汉字的严密体系及其形体,就能让学生感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体验到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读方块字、写方块字是多么值得骄傲与自豪。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构字字源方块字
李学勤《字源》形体说解辨证举例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结合汉字特点开展汉字教学的实践探究
关于“庭”字笔画的长与短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巧教巧学中国“方块字”
学前儿童汉字识读的新路径
字的敬畏
More Americans Learn Their ABCs in Chinese更多美国人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