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青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350000)
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是膀胱肿瘤常用治疗措施,患者因改变了原有排尿方式,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进而影响睡眠,降低生命质量[1]。因此如何降低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管理,遵循“以患者为本”理念,根据患者需求,实施连续性、整体性的护理干预[2]。本文对比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31±3.61)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8.39±3.68)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膀胱肿瘤诊断标准;2)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3)无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4)依从性较好者。
1.3 排除标准 1)依从性较差者;2)中途退出者;3)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叮嘱注意事项,告知常见危险因素,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及心理辅导等。
1.4.2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入院后,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禁水、禁食,做好会阴部及腹部备皮准备。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评估,以便给予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2)术后护理:做好病情监测,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其活动双下肢,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观察并发症情况。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实施不同心理安抚,心理状态较好者,强化沟通,告知其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提升重视度,同时结合兴趣爱好,寻找共同话题,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1.5 观察指标 1)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4];3)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共计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5]。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膀胱全切术是临床常见手术方案,泌尿造口是指把患者的两条输尿管末端缝合在体内游离的回肠之上,回肠的一端进行缝合,另一端则缝合在腹壁上作为永久性造口。患者受疾病、认识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且由于术后排尿方式的改变,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程度,导致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不利于预后的改善。临床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明确护理目标,强化基础护理,重视患者需求,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本护理模式通过术前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及其家属认知度,明确治疗措施,做好心理准备工作,进而促使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提升耐受度,降低疼痛程度。通过术后针对性心理安慰,树立治疗信心,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放松紧张情绪,进而降低心理压力,降低焦虑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对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患者焦虑的影响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睡眠质量,减轻疼痛,值得推广。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