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四美塘中学 张 燕
提前干预:一般指在错误没有发生之前教师对学生采取的一种干预措施,即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前,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能事先预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干预、对课堂的干预,杜绝或减少学生发生错误的机会.它强调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抓住学生问题的根结,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并找出发生知识点错误的本质原因,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以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前干预”是学习内容的整合,也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目的在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在新授课后,统计反思重新设计,在以后的学生再学习这块内容的时候,提前预知易错点并进行易错点的干预方案设计.
针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出现的易错点,找出错因和提出提前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案.
选取了七年级两个班的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全面了解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的易错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易错点学生问卷调查示例如下:
图1
图2
对所有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整理后得到如下的统计表格:
表1
从统计图表来看,系数化为1是最容易出错的问题,还有系数为分数时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另外括号前面是负号时也容易算错.
从20位数学教师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错误分析来看,移项变号出错,去括号时出错,去分母漏乘整式项,去分母时分子没有加小括号,去分母时乘错倍数,a=b转换成b=a搞错,系数化为1时符号搞错都有提到.对这些易错点进行统计,数据如下:
表2
综合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可以得出:并非所有的解题步骤都易错,只有部分容易出错,(1)移项变号出错,(2)去括号时出错,(3)去分母时出错,(4)系数化为1时出错.
运算产生错误的原因很多,很多教师在初中起始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未能重视初中数学知识是区别于小学知识的,是小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提升,需要一个先具体再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来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对抽象的性质理解不透彻,从性质到应用性质解方程还有很长的距离,要快速掌握尚有很大的困难;从知识建构方面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知识前后干扰,对于解方程和方程组中用到的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含糊不清等.
出现这些易错点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等式性质掌握不牢,导致运算出错;
(2)上课听讲没有理解清楚,导致运算出错;
(3)计算过程跳步,导致运算出错;
(4)计算时过快,没有认真思考,导致运算出错;
(5)小学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导致运算出错.
通过研究,从教师设计教案和教学过程出发,针对上述易错点设计了提前干预方案,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重组,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和突破.
(1)移项时变号出错.依据等式性质1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相等.这是学生等式性质掌握不牢导致的易错点.
干预方案:在运用此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反复示范,不能一带而过.加强学生对移项要变号的理解,从而避免学生再出现移项时没变号的错误.针对部分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用等式性质解题的步骤练习,示例如下:
示例1:解方程x+7=26.
x+7-7=26-7.
则x=19.
其中x+7-7=26-7就是多写出来的步骤,通过反复示范这一步骤,加强学生对等式性质1的理解和对移项时要变号的掌握.
(2)去括号时出错.学生的计算过程跳步,没有按照先把括号前的系数乘进去,再去掉小括号的顺序运算,括号前是负号时总忘记变号导致出错.
干预方案:强调先把系数乘进各项,然后去小括号,不要跳步.当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变号的时候没有符号的就是+,去掉括号后要变成-.
示例2:解方程2x-(x+10)=5x+2(x-1).
2x-x-10=5x+(2x-2).
2x-x-10=5x+2x-2.
示例3:解方程3x-7(x-1)=3-2(x+3).
3x-(7x-7)=3-(2x+6).
3x-7x+7=3-2x-6.
通过这种不跳步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去括号时出现的错误.
(3)去分母时漏项.依据等式性质2: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相等.在去分母这个运算中,学生会漏掉部分整式项.
干预方案:在运用此性质时,需要多次解析示范是等式两边乘,包括每一个.需要详细板书过程,用整个左边去乘,整个右边去乘,即可避免漏乘的情况.并让学生在计算时,在草稿本上书写两个步骤.
示例4:解方程
通过这种多写一步骤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漏乘的错误发生.
(4)去分母时分子没有加小括号.缺乏整体意识,学生主要是对整体这个写法没有建立一个观念,还有在÷和分数线之间的转换上面没有意识.
干预方案:跟学生进行一个衔接的讲解和辅导,对小学所学的除法表示形式÷转换成分数的形式补充讲解,让学生习惯两种形式的表达和熟练转换.
示例5:1÷2=;
所以分式表达形式中,分数线有小括号的作用,写在分子上就是一个小括号的作用,可以在去分母之前就将分子加上小括号.示例如下:
示例6:解方程:
2(x+1)-4=8+(2-x).
提前进行衔接知识的讲解和补充,就能有效避免这个出错点.
(5)去分母时乘错最小公倍数.对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还不能完全快速、准确地确定,导致在去分母时乘最小公倍数时出错.
干预方案:这里同样需要一个对小学知识的回顾和加强,给出几个数,找出最小公倍数.
(6)系数化为1时出错.依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除以不为0的数,等式仍相等.在运用等式性质2进行解方程的系数化为1的运算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一步出错.有的把除数颠倒,有的把商算错.
干预方案:习惯将除法用分数形式表达.同时使系数化为1的过程更详细一点.
示例7:解方程2x=1,很多学生都会得到x=2.可以先将过程变慢:
示例8:解方程6x=8.
保持这个过程很多遍,学生就会更深刻地理解系数化为1是怎么利用等式性质来完成的.同时,可以给出运算口诀:“除以哪个,哪个就是分母!”
为了验证这些提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专门选取两个班的学生做对比教学,对比班七(1)班没有进行提前干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教学和讲授,实验班七(2)班采取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方案进行.在教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分别进行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测试,并做了统计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测试:(共12题,共计120分)
表3
根据统计分析得出,易错点的提前干预措施使正确率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了运算的错误率,整体上提高了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运算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提前干预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教学设计中,用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