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的艺术史学术写作
——评《西湖石窟艺术研究》

2019-09-25 09:42:58许勇生
美育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话性艺术史石窟

由12位作者封面集体署名、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编的《西湖石窟艺术研究》付梓出版了。这本书的形成,起源于该研究院近年所开设的一门颇为“小众”的研究生专业课程——“西湖石窟艺术史研讨”。作为一部由2016至2018年间修读了该课程的十余位研究生在考察、研讨之余所撰论文的汇集,用“无心插柳”或者“不期而遇”来形容它的出现过程,应当是较为贴切的。对于原本就显得有些冷清的西湖石窟研究领域而言,《西湖石窟艺术研究》的诞生,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西湖石窟艺术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5月版

与“西湖”在海内外所享有的盛誉相比,作为杭州历史文化重要遗存的“西湖石窟”,可谓知者寥寥。同样,研究界有关西湖石窟的出版物亦屈指可数,且多为地方文物与考古部门编写的图册及说明。总而言之,这是一块人迹罕至、远未得到充分开垦的园田。文集中虽每篇的讨论对象普遍显得较为小巧别致,但就整部书而言,全部论述对象所涉西湖石窟遗迹的范围之广,却可谓是空前的。如果说,“好花开在寂寞的园里”,那么,这本书便是编者从中采摘并整饬之后的一丛花束。

与许多论著对学术“定论”的追求与重视有所不同,对话性、研讨性与启发性,是《西湖石窟艺术研究》一书贯穿始终的特征。从对飞来峰造像群园林之美的发现、关于汉藏佛教艺术之间某些形式要素的共通性的揭示以及有关须弥座与家具束腰之间漫长的互动关系中,我们都不难看出作者们睁大了眼睛,流露出莫可名状的惊喜;对飞来峰第90龛大势至菩萨宝冠上的“十字架”形状的疑问和对玉乳洞一尊罗汉造像或可能为僧繇像这种“脑洞大开”式的揣测,则更是充满了欣喜与好奇;烟霞洞口、玉乳洞口的那一方小小的“乘云者”浮雕,竟引发了一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遐思;即使是看起来显得较为“执着”的几项考证,如关于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胁侍、天龙寺弥勒龛胁侍、青林洞口卢舍那佛会浮雕中的文殊普贤眷属以及玉乳洞罗汉组像的身份问题,也仍然表现出了对纷繁复杂的图像之阵的从容把玩,且丝毫不见那种为“立异”而“标新”的“创新”冲动,只如话家常般地娓娓道来;对瓶窑南山摩崖石刻所作的艺术分析,看似平淡,却显现出了作者敏锐的视觉感受力;有关普庆寺石塔双手合十佛像的分析,也极为平实,却是大胆的,这是目前研究界对佛像双手合十造型的首次专门研究;而关于玉乳洞里蝙蝠翅人形图像的两番结论迥异的探讨,则更是将这本书所具有的对话性、研讨性与启发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许,在这些年轻的作者们看来,对西湖石窟艺术史的研讨尽管毫无疑问地指向了某些特定的知识,但研讨的目的却并不只在知识,而更在思维的活泼、灵动、开敞。这恰是《西湖石窟艺术研究》中诸多追问的意义之源。在这些追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窥见”陈星先生在该书《序》里所提到的“青年学子们”(也即作者们)“饱满的智慧与才情”。

猜你喜欢
对话性艺术史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12:06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纸的艺术史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7-27 02:42:52
毛扎扎艺术史
幽默大师(2020年3期)2020-04-01 12:01:22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海浪》的复调特征解读
论摘要语篇的对话性与人际意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