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东
《李思训碑》,唐碑刻,又称《云麾将军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全称为《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唐开元八年(720 年)六月刻立。碑为竖方形,高约400 厘米,为唐碑中之巨制。李邕撰文并书,行书,30 行,行70 字。碑现存陕西蒲城县西7 公里的麦田中。碑下截已漫漶不清,上截亦布满石花。碑文内容为李邕为其叔伯、唐代著名将军兼画家李思训立的神道碑。
书作者李邕(678—747 年),字泰和,江都(今扬州)人,工书法,以行书著名,开元中为官汲郡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独创其体,以雄肆豪放胜,被誉为“书中仙手”。传世书作有《麓山寺碑》《叶有道碑》《法华寺碑》《任令则碑》等,尤以此《李思训碑》为著名。
《李思训碑》笔力雄健,字势俊丽。用笔取自然之法,流畅自如,瘦劲遒丽,一改二王的圆润蕴藉,既刚劲又妍美,风神外露,气势夺人。结字取势颀长,奇宕欹侧,左低右高,势如斜反正,斜而不倒,恰到妙处。此碑表现出一种豪放、奔突、明快乃至荒率的审美情趣,不计工拙,不经意而出新。毫不掩饰其真情实感。杜甫曾有诗赞李邕书法曰:“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李邕力主革新,一反初唐书坛端庄妍美之书风,代之以笔势雄健,锋颖凌厉,欹侧跌宕的新面貌而出现。其行书外见舒展放纵,内寓遒劲收敛。李邕曾曰“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确为至理名言。即学书不能只求形似,而要从精神气质上去探寻,要努力在继承中出新意。这正是李邕从二王及初唐书法中创新求变的深刻体会和经验的认真总结,对后世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拓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