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以凿壁 愿佛法永驻
——河北邯郸北响堂山石窟考察记

2019-09-25 07:52张培艳
江苏教育 2019年61期
关键词:佛龛北齐洞窟

张培艳

北响堂山全景

石窟外观

正午前后,还在惊叹于南响堂山恢宏壮观的大面积石壁刻经,我们到达了15 公里外的北响堂山,北响堂山仍属于峰峰矿区。北响堂山石窟1961 年3 月4 日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雪已过,景区里几乎没有多少人。下车后,我们一行7 人去景点买了票,于是大家一同出发去找检票口,从北门出发沿着大路行走,绕了一圈才发现多走了很多路,好在一路说说笑笑,并未觉无聊。检票口旁边有个云居响堂酒店,大家简单吃了热乎的汤面。饭后,众人将行李放在此处,轻装上阵。到了山下,一块大石头上用隶楷相间的大字写着“响堂山石窟”,其背后已经可以看到处于半山腰的鼓山石窟,于是我们停下脚步,在此纷纷合影留念。自山脚遥望山腰,并不是很高,我们徒步而上,一路上和着冬风谈笑,时走时停,还有卖零食的小商贩向我们推销热水泡面。不知不觉过了40分钟,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此时同行王伟早已登上入口处,却忘记了门票还在我们手中,众人哈哈大笑。

北响堂山石窟标牌

石窟外壁石刻

我和王渊落在了后面,先去了入口左边第七窟,此时并不知大部队已经到达右边刻经洞。第七窟供奉着关羽,所以又叫关帝洞。这个洞窟不大,后壁龛内雕着关帝的坐像,左右壁上侧雕千佛,右壁有“嘉庆三年”等字样。洞外有两石碑嵌入墙中。对比外部石碑的石质和墙内石质情况,洞内山石石质坚硬,非常适合刻石,这大概是北齐统治者将石窟凿于此的原因之一吧。在南响堂,工作人员已经给我们介绍了响堂山石窟整体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带我们观看了“长乐未央——北响堂常乐寺出土佛教造像展”,从讲解中获知,由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以及后来“文革”时期的灭佛运动,使响堂山的石窟造像遭到大规模破坏。展品大多数要么是没有佛首的佛像,要么是仅有佛首,还有的是切下来的墙的一部分,像极了画像砖。观看了北响堂山石窟实物后,果然大多数的造像都被毁,讲解员所言不虚。之后草草路过其他小窟,径直奔向大部队所在的主要洞窟。

响堂山石窟起初是东魏、北齐皇室营建的一座皇家寺庙,后历朝历代有所增补。石窟群中造像洞窟主要集中在鼓山之腰。其中大佛洞、释迦洞、刻经洞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代表北齐的佛造像艺术风格,全国石窟大面积摩崖刻经的出现,最早始于河北的响堂山石窟。这里的石刻的内容主要为佛经和造像发愿文,而我们主要的考察对象即集中在此。

石窟外壁石刻(局部放大)

刻经石幢

石窟外壁石刻

考察过程中,我们对刻经洞进行了重点考察。新编第三窟就是刻经洞,又名南洞,为北齐所凿刻的三壁开龛式佛殿窟。一进入窟内便被主室的七尊造像所吸引,徐徐向前,见左右两边墙壁也凿刻同样阵容的佛龛:中间的大佛跏趺坐,另外六尊均为站立状。无论是这七尊造像的头部还是后面若干排小佛像的佛首均被凿。左右龛佛像的佛首被后人重新补上,并饰以金粉。仰头上看,象征尊贵的莲花藻井与周围色调统一,十分协调。转身之际,发现靠近出口的墙壁上刻着大面积的经文,这是继南响堂山石窟之后得以近距离观看的大面积的石经,字体较大,处于隶、楷之间,字形依笔画多少呈现出宽扁或方正之形态,横画和捺画的波挑很明显,但横画的起笔处、横折等笔画的折笔处已然有了楷书的特点。已经较多使用“无”等简体字,时有异体字出现,如“量”字,十分壮观。走出石窟,窟外北侧为刻经壁,依山而刻,可以说是摩崖石刻,内容为有名的《唐邕写经记》,其碑文中有记载“西安市长安区开国侯晋昌郡开国公唐邕”,由于其形制像碑,故多被人称为《唐邕写经碑》《唐邕写经记碑》,其字体在隶楷之间,部分字形或部件仍保留篆书的写法,如“山”“悟”的竖心旁、“净”字的爪字头等;其风格也很独特,既有隶书之宽博大气,又有初期楷书的朴拙方正。《唐邕写经碑》在书法史及历史文献记载上有重要地位。由于被铁栅栏保护起来,拍照不太方便,只能隔空“遥望”,甚是可惜。在鼓山所刻经文有《维摩诘所说经》《弥勒下生经》《无量寿经》等四部,均记录于《唐邕写经碑》,这些刻经从洞窟入口处的石壁、前廊以及廊外墙面,一直延伸至窟外北墙。

北响堂山石窟石碑

露天碑亭

石壁凿碑

走出拱门,拱门内侧雕饰的花纹饰刀法洗练、不失华美,涂着鲜艳的矿物颜料。门口外侧两边都雕有小佛龛,其居于中间位置的佛龛下有两个刻石,字口清晰,倪老师为我们做了专程的讲解,依据风格进行分期,定为唐代,并拍了视频。笔者粗释其内容,其一:□以法身无/像像应无边/实体非形形/周万品但以/殊途受化净/秽斯彰宝刹/翘心求希安/乐者也蒋/王内人安大/清敬造阿弥/陀像一铺上/为皇帝皇/右殿下诸王/过现师僧七/代父母法界/含灵显嘱来/生童子入道/□闻正法三/;其二为:竊以语极椎/极寂减无为/之境因空言/空眇邈大千/之界蒋王/内人刘媚儿/崔磨吉等敬/想神仪□休/来果于此山/所造弥勒像/一铺上答/皇恩下沾僚/庶师僧父母/三鄣痾蠲文/显当来幻渉/缋门精修梵/行十万众□/普供三身十/二部经受无/遗漏显法界/含生咸登实/除/龙拜二年七……此外,前廊满刻的更大规模的刻经、联同两旁伫立的头部被凿的力士像,一起被铁栅栏锁住,故未曾近距离观看,无法得知文献记载的情况,通过远观,可以看出这皇皇巨制乌黑发亮,已被后人反复捶拓。

大佛洞又名北洞,是响堂山最大的一个洞窟,也是开凿的最早的石窟之一,有皇家气派,令人印象深刻。窟门上方有三面明窗,本用来采光,后来成为鸽子进出洞窟的主要通道,也因此我们见证了响堂之“响”。窟内主体由切面为正方形的大石柱凿刻的龛,除了靠里的一面未建龛以外,其他三面均有造像。正面龛主尊释迦牟尼佛雕刻精美,也很高大,佛像衣纹颇有“曹衣出水”之风,佛像背光有浮雕龙及莲花,附矿物彩。柱状佛龛顶部有“高欢陵穴”,以其中某一龛为穴门入口,响堂山馆长赵立春先生曾探险于此,发现了这个神秘的所在,可惜由于太高,故此番前来未曾亲探。除此三个较大佛龛,还有十几处精美的塔形龛,据说这种独特的塔型窟形制仅存于响堂山石窟,是响堂山石窟继承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刚进入石窟区的小路两旁就可以看到这种独特的塔型龛造型,充分展示了北齐时期高超的雕刻艺术。塔形龛内现存造像为民国年间补刻,虽沧桑不足,但精美有余。塔型龛上部雕刻有花朵图案,花朵图案由莲花和火焰两个元素构成,十分有特色,是入口处用玉米及红枣等做的造型的来源。不得不提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是,大佛洞内雕刻了很多神兽,包括三面佛龛的佛龛间转角处的4只,以及其余的有规律的安放在塔型佛龛下侧间隔处的十几只。部分被破坏的不是很严重的神兽,有的双膝内扣而跪,有的单膝下跪。游南响堂山的时候导游张老师曾为我们留下悬念,让我们找找她说的神兽,我和前行的小伙伴薛婷各自找了,但找到的都不一样,这才仔细认识到这些神兽形态各异,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的审美,既追求风格统一,又追求个体的独特性,和而不同。之前一直惊讶于欧洲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华美精致,如今看了北响堂山,觉得我国古代人能把如此宏伟的建筑雕刻得既恢宏气派又在细节之处流美自然,细致入微,真是出人意料。

下山后,途径仙人洞,匆匆游览过后,向山下走到了常乐寺附近的七级佛塔。此塔建于宋代,塔尖已经坍塌及半,足见时代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下山后,一路见到来时也曾见到的小沙弥,憨态可掬,同行师友发散思维,配以情节,引人发笑。于是在劳累与欢乐中,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南北响堂,不虚此行。还记得在路上倪老师为大家想了个对子:“南北响堂响南北”,当时我们没人对出来,不知各位同道师友有何妙对?

猜你喜欢
佛龛北齐洞窟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云冈石窟早期圆拱龛的认定——昙曜五窟早期圆拱龛探讨之一
洞窟惊魂
洞窟惊魂
《陆孝昇墓志》考释
敦煌,第245号洞窟前
万古佛龛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
一只惊天动地虫子
猫捉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