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在儿童词语习得中的应用

2019-09-24 02:27祝娟茹
长安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放式认知

祝娟茹

摘 要: 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格语法理论的第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先进性,本文将框架语义学应用于儿童的词语习得,在探讨框架与词语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相关词汇的开放性引导、框架语义的情景式引导和框架视角凸显性引导三个方面,来阐释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儿童词语习得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儿童词语习得;认知;开放式;情景式;视角凸显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121-03

一、 框架语义学理论概要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相关概念

框架语义学从认知语言学早期理论――格语法发展而来,它在格语法的基础上继承并完善了格语法理论,使其更加具体化、系统化。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Fillmore提出的,他认为框架语义学作为格语法的第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先进性。框架语义学从人的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角度出发,来阐释词语的语义范畴,其核心思想是,人们通过一个词语所激发的一个语义框架来理解其具体意义。框架语义学认为,要理解语言中一个词语的意义,必须要有一个总体的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就是语义框架,它为词语存在于言语中时,提供背景和动因。从认知语言学认知阐释观出发,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反复体验,在主观意识中形成了认知完形,这就是抽象的语义框架,当把一个陌生的词语置于人们头脑中的语义框架时,会激活其他相关词语来促进对于陌生词语的理解。比如Fillmore提出的著名的“商业交易框架”,想要理解其中"goods"(商品)这一词语意义,我们可以先激活人们头脑中的相关概念体系,"buyer"(购买者)、"seller"(出售者)、"money"(钱),这些主要的概念体系一旦被激活,那么理解"goods"的意义轻而易举,可以解释为:所谓商品就是购买者通过钱为交易手段从出售者中所获得的物品。

Fillmore认为语义框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物体,而是存在于人头脑中一种认知原型,真正属于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群,才有可能具备相同的认知原型。原型为词语在言语使用中所反应的现实活动,并受人们共同的背景知识所制约,比如“这个女孩子身材很好”对于“好”的语义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框架原型和具体语用都不相同,中国人认为身材“好”指苗条瘦高型的女性,而非洲人则会认为身材“好”指丰乳肥臀型女性,这是因为地域文化、审美趋向的差异,所导致了人们认知原型不同。视角,是框架语义学又一重要本质,指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持有不同的出发点,凸显不一样的视角。比如“我的爸爸花了100元买了一本书。”从买方角度来描述交易过程,凸显了买方视角。“我的爸爸把这本书卖了100元”从卖方角度来描述交易过程,凸显了卖方视角。在同一语义框架中不同词汇语用凸现的视角可能不同,所以在分析词语时将其置于语义框架的同时,又关注其语义视角的凸显,这对词语的解读又深入了一步。框架语义学理论在词义解释方面效果显著,将其运用到儿童的词语习得中去,可以加强儿童对词语的深入理解,拓展词汇量。

(二)框架和词语的关系

所谓框架就是各种概念结构建构起来的语义整体,由不同的词语意义通过组合关系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句子的意义可以完全被包括在一个固定的语义框架内,“各种概念结构”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中都被称为框架或者语义框架。概念结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框架,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概念,将词语置于头脑中原有的语义框架中,激活所有相关概念,通过概念系统的关联性,来凸现这个词语的使用视角,以及此詞语出现的语用语境。词语,是由多个语义特征所聚集起来的一个概念化的实体,属于语言的显性形式,而框架属于一种认知下的隐性建构,隐性建构通过显性形式来呈现语言的意义。人类使用语言的规律就是通过具体的词语通过组合排列,映射出抽象的框架语义,词语以框架作为理性根据,框架以词语作为显性工具,二者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二、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于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李卓根据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幼儿语言习得理论,他认为语言和思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并提出“以语言应用为中心”是幼儿快速掌握一门语言的根本途径,应当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能力培养相互结合。黄巾格的《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因素研究》认为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双重影响,这两种因素都至关重要。霍瑛的《从认知发展看儿童语言习得》从认知心理学出发,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认为儿童语言习得必须在有认知能力和社会语言环境的基础,通过后天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语言。马菊青的《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语义发展规律研究》阐释了儿童在词语习得过程中结合语义发展的规律,探讨儿童在话语建构与理解语义的重要性,认为学生话语建构与词语习得,都离不开教师的语义分析。本文主要对于儿童(9-13岁的儿童)词语习得结合框架语义理论,提出一些适用于儿童语言习得策略,使儿童面对陌生词语不再死记硬背,不再束缚在成人的认知理解下,通过教师的框架语义的教学引导,达到有效的预期目标。

三、框架语义学在儿童词语习得中的应用

(一)相关词汇开放式引导

儿童语言习得有内部和外部两个重要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先天生理条件,外部因素主要为社会环境的语言氛围,在儿童日常语言习得中词语积累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儿童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有一定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当他们接触一个新词语时,教师可以列举更多的相关词汇结合框架语义理论进行开放式引导,认识同一类型词汇概念时,注重举一反三。比如“愉快”,在解释这个词语时,首先不要将汉语词典定义解释给学生,其次可以给他们设定一个语境,将“愉快”置于整个语境之中鼓励孩子造句,对于造句正确的孩子给予鼓励,造句错误的给予修正,注重引导“愉快”属于“情绪高涨框架”的语义框架,在这个“情绪高涨”框架中试着引出不同词语来替换“愉快”,让学生结合语境思考哪些词语与“愉快”表达的整个语义一致,比如:

A妈妈回来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她心里很愉快。

B妈妈回来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她心里很高兴。

C妈妈回来没有给她买衣服,她心里很难过。

A句和B句都属于“情绪高涨”框架,而B句不属于“情绪高涨”框架,通过这样的对比替换与思考,让学生感受在同一语义框架中所能出现的词语,这样将相关同义词汇置于相同语义框架,不但可以拓展词汇量,而且更能增强记忆效果。

相关词汇的开放式引导,可以将同类型的词汇可以建构两种不同的语义框架来凸现两种视角。儿童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更没有足够经验深入理解词语的特征义素的能力,但是通过不同语义框架的构建,可以让儿童从宏观把握同类型词语有不同的语用。以同属情绪类形容词为例,比如:

A他很低落(伤感/失落/难过/伤心)。

B他很兴奋(愉快/高兴/愉悦/快乐)。

“伤感、失落、难过、伤心、愉快、高兴、愉悦、快乐”这些都是儿童平时接触到简单的情绪形容词,如果将这些词语笼统的展现给他们,不做系统的分类,在他们头脑中不构建语义框架,那就很难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构建两个不同语义框架分别为“情绪―高涨好”和“情绪―低落”框架,在教师的引领下分别将这些情绪形容词归入不同的语义框架,再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从不同语义框架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同类和异类词汇进行辨析,将“情绪―高涨”相对于“情绪―低落”框架里的情绪形容词归为反义词,同一语义框架中的情绪形容词为同义词。这种相关词汇的开放式引导结合框架语义理论,既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从小培养系统分类看问题的习惯。

(二)框架语义情景式引导

儿童语言习得注重情景式教学,这是由于儿童天性特征所决定,儿童一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无法专注学习概念定义和理论知识,那么在儿童词语习得中加入框架语义情景式引导显得十分重要。语义框架来源于人头脑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建立在同一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一般比较匮乏,对于语义框架的建立以及激活相关概念需要教师的引导,一般来说情景式的引导比较直观、形象和生动,在儿童各方面教学中都喜闻乐见。比如,对“服务员”这个词语的认识,向小孩子解释“服务员”这种服务性的工作称呼,很难直白地凸显这个词语的概念义,将存储于大人头脑中关于“服务员”的语义框架,通过课堂情景真实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可以设定在饭店吃饭的场景,具备“菜单”“饭桌”“收银台”“老板”“顾客”等相关概念的真实存在,由服务员履行记录顾客所选菜品,端饭倒茶等义务,让孩子具体地感受到在饭店吃饭的场景中,服务员所发挥的作用,突出“服务员”是处在“吃饭―服务”语义框架中。这样不仅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到“服务员”这一词语的概念义,而且在“吃饭―服务”这一语义框架中其他相关概念都被理解。

语义框架来源于人的主观认知,建立在共同的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之上,多样的概念结构通过框架被激活,比如“购买―获取”框架,会激活“商品”、“商家”、“顾客”、“金钱”相关概念。给儿童提及“购物”这一词语时,可以设定一个“购买―获取”框架的情景,将隐性的框架通过显性的情景表演来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购物的过程,即“买家”通过“金钱”与“商家”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将词语的解读基于框架语义理论之上,可以更好地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增添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三)框架语义视角凸显性引导

儿童一般对于一些词语区别特征很难把握,认知思维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认识新事物时给予不同视角的引导,词语习得也是如此,比如“借给”与“借”

A我借给他一本书。

B他借了我一本书。

A句中“借给”凸显的借出视角,B句中“借了”凸显的是借入视角,当面对两个词语区别问题,可以引导儿童从不一样的视角来理解词语不同的用法,首先用寻求差异的目光去理解词语的概念义,然后结合语境造句,来加深儿童对词语的认识。

再比如“出发”与“到达”

A小美明天早上八点到达。

B小美明天早上八点出发。

“出发”和“到达”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儿童在理解二者主要的用法和差异时,教师可以利用框架语义视角的来引导对这个词语的理解,A句“到达”凸显的归来视角,而B句“出发”凸显的是离开视角,在引导他们对词语理解之后,给予特定的语境让他们填充适当的词语,比如,“我就要去广西了,明天早上八点(出发/到达)。”根据词语凸显的视角,来选择哪个词语符合句义。

四、结语

儿童词语习得是儿童语言习得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对于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成果显著,但将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儿童词语习得相结合,成果尚少,框架语义学理论在西方研究非常深入,但应用于汉语中的理论研究还需不断加强。本文结合框架语义学理论的优势,从儿童自身对语言习得困境出发,注重开放式的引导、情景式的介入和框架语义的结合,将词语枯燥的概念定义,通过有趣的语义框架显示出来,更好地开拓教师的教学视野,增强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预期效果。框架存在于人脑中对现实世界的完形认知,词语作为语言的显性形式来映射人的感性认知,儿童的语言习得需要更多的词语来映射头脑中的框架,从语义框架建构的角度出发,加深对词语的认识与理解,开拓了儿童对语言建构的思维模式,提高对词语的理解记忆能力,更进一步地开发了儿童的语言环境,为儿童的语言习得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潘艳艳.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J].外语研究,2003(5).

[2]霍瑛.从认知发展看儿童语言习得[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7).

[3]俞如珍,金顺德(编).当代西方语法理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

[4]赵颖.儿童语言习得的认知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2(3).

[5] 汪立荣. 框架语义学對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研究,2011(3).

[6]李卓.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8).

[7] 贾红霞. 认知理论的儿童语言习得探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2).

[8] 黄巾格.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因素研究[J].外语,2011(6).

猜你喜欢
开放式认知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开放式与封闭式社群的运营比较分析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学分制下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