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有产权转让是企业经营中会遇到的工作,在转让国有产权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能对其实现有效的识别和防控,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危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让国有产权转让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不过,虽然有相关制度的约束,但是国有产权转让中的风险还是存在,并未实现全面的消除。所以,本文就针对国有产权转让中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风险的之别和控制方法,希望能够给业界有关人士一些参考,最大程度保证国有产权转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国有产权;转让;风险;识别;控制
产权交易在企业经营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操作,为了各种不一样的目的,企业会选择将部分产权交易出去。但是,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存在区别,在转让国有产权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某些因素进行控制,那么就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从而影響到转让工作的正常开展,或者是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国有产权转让的风险形成清楚的认识,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对转让工作进行优化,切实控制其中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国有产权转让的实效性,避免风险问题带来无谓的经济损失。
一、国有产权转让产生的具体风险分析
国有产权转让工作具有多个流程,每个不同的流程,具有不同的风险,要理解具体的风险表现,那么就需要从具体的转让流程出发来进行分析,切实掌握每个不同转让流程存在的具体风险。
1.决策风险
决策阶段,是国有产权转让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进行国有产权转让的教育决策,在这之中涉及到的风险,就包括了主体资格风险与决策程序风险。主体资格,指的就是产权出让人是否具备了转让国有产权的资格,如果主体资格存在问题,那么转让自然会受到影响。而决策程序问题,主要就是指是否依照完善的流程履行了决策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相关的制度要求。决策阶段的风险,是国有产权转让中的首要风险,需要对其提前做好识别和防控,才能保证国有产权转让后续的相关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作价风险
在转让国有产权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资产进行评估,并且确定挂牌价格,这个流程就是交易作价,其风险的来源,主要就是作价流程是否规范,同时是否符合了公允性的风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出相关的风险问题。第一,对于资产的清算、审计、评估以及备案过程,是否符合了相关规定。在转让国有产权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定,严格依照流程办事,如果流程上出现问题,那么就可能引起违规。第二,资产评估是否存在瑕疵,不论是评估过程,还是最终的评估结果,在完成转让交易后是否能够让接手人满意,是否会引起诉讼。如果存在这样的可能,那么就说明存在风险。第三,挂牌价确定。国有资产转让需要合理确定价格,这需要慎重考量资产价值与市场情况,尽可能让国有资产的挂牌价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如果价格过低,贱卖国有产权,那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出让风险
出让阶段是国有产权正式对外转让的过程,这个阶段的风险,也存在于多个不同的方面。第一,无人摘牌的风险。国有资产转让,很多时候是在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才会转让,转让的资产往往价值不高,而一些时候转让方估价过高,导致无人摘牌,这就让前期的人力、物力投入打了水漂,白白浪费了。长时间无人摘牌,也会不断降低国有产权的交易价值。第二,受让方要求的风险。在国有产权转让中,一些受让方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给转让方带来风险,这在交易中一定要注意识别。第三,合同风险。合同就是转让方与受让方围绕国有产权转让签订的系列合同,合同中的条款是否合理,对于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否明确等等,都可能引起风险。
4.收款风险
完成国有产权转让之后,还面临着收款的问题,要从受让方回收相关的资金款项。根据相关的规定,转让价款在原则上应该一次性付清,如果金额很大或者是受让方资金周转困难,可以采取分期付款,首期付款金额不得低于总价的30%,其余款项需要获得合法担保,并且按照同期银行利率支付利息。从目前实际来讲,受让方往往都会选择分期付款,并且出现拖延的情况,导致转让方无法及时回收全部款项,这便可能出现坏账风险。
二、国有产权转让对风险的识别和防控策略
根据上文所述可以发现,在国有产权转让的过程中,在整个转让流程中,从决策到收款,每个不同的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对整个国有产权转让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的时候,就一定要对相关的风险加强识别,通过合理的手段来防控其中存在的风险。
1.国有产权转让识别风险的方法
对于产权转让中存在的风险,想要对其实现有效的防控,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识别,只有发现风险,才能指明风险防控的方向,从而提出对应的策略。具体来说,要识别国有产权转让中的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手段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一,依照相关制度规定,来审查国有产权转让的具体流程,以此识别其中存在的风险。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要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在流程上要符合具体的程序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转让的有效性。如果流程与规定不符合,那么就说明转让出现了违规操作,那么自然就会存在风险。所以,要想对转让风险进行识别,那么便可以依据相关的制度规定,对具体的国有产权转让流程加强审查,排查各个环节是否合理,确保能够尽早发现国有产权转让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第二,设立标准检验国有产权转让的风险。对于国有产权的转让工作来讲,不同环节的工作,都应该有具体的标准,达到标准,那么就符合要求;没达到标准,那么就说明工作还不到位,存在一些环节需要改进,这就存在了风险。所以,可以针对具体的转让工作,设立具体的标准,以此来检验转让工作是否达标,从而衡量评价转让中的风险。比如对于国有资产的挂牌价确定,这就需要设立一个标准,识别挂牌价的合理性。
2.国有产权转让的风险防控
国有产权转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存在的风险,是随机且无序的,要想这些风险不出现,那是很难的。因此,只有通过风险识别,提前制定一些措施方法,对国有产权转让中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这样才能为国有产权转让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1)规范转让流程,严格依照制度办事
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的过程中,要想避免风险,那么就一定要对转让流程实现规范,要严格依照相关的制度办事。比如在转让公告中,就需要对相关的信息清楚明示,不能有所遮掩,要让受让方清楚了解,这样才能为转让工作打下基础。再比如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决策的时候,也需要严格依照流程办事,根据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书》来进行转让决策的有关工作,要在法律准绳以内合理决策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事宜,不能出现违规行为。
(2)合理估价避免出现无人摘牌
国有产权的目的,就是要将产权转让出去,换回现金。影响受让者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价格。价格过高,受让者自然不愿意接手,可能出现无人摘牌的风险。而价格过低,又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就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包装,然后合理估计,增大國有资产的吸引力,使其能够获得受让者的青睐,顺利转让出去。所以,首先应该对转让的国有产权进行包装,可以将其中的优质产权挑选出来,集中打包进行转让,这样估价就可以高一些。而对于一些不优质的产权,可以将其附加到优质产权中,增大其转让的几率。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估价。这就需要根据市场形势,潜在受让者的经济实力,决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3)加强合同风险的有效防控
对于转让合同这个方面,也需要加强风险的防控。在进行转让谈判的时候,要对受让方提出的相关要求周全考虑,尤其是对于转让方而言,一定要以自己拟定的合同文本为基础进行谈判,尽可能让受让方接受自己的合同,不能被受让方牵着鼻子走。此外,还需要对国有产权转让后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约定,让潜在风险与产权实际控制者匹配。
(4)做好款项催收避免坏账风险
在国有产权转让之后,需要对相应的账款做好催收工作。现如今一些受让方存在故意拖欠款项的行为,意图让资金在自己手里发挥最大作用。但是对于转让方而言,无法及时回收资金,就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开展。因此,就需要加强账款催收工作,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手段,确保资金可以及时得到回收。
三、结束语
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客观的风险,需要对其形成有效认识,在实际转让工作中加强识别,通过对应的策略来防范这些风险,最大程度提升国有产权转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焦鹏飞.企业国有股权转让流程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17(7):110-111.
[2]金建成.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存在的潜在问题研究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8).
[3]沈立群.规范国有产权转让的法律意见书[J].上海国资,2014(11).
[4]王志峰.试论国有产权处置方式及清算风险[J].现代企业,2017(1).
作者简介:冯诗瀚(1994.07- ),男,汉族,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生,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