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北京市的农产品生产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农产品生产布局、农产品生产量、农产品自给率;提出北京市本地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将继续下降,北京市将更加依赖外埠省区,农产品流通对北京市将更为重要。
关键词:北京市;农产品;生产;供应
一、北京市的自然条件与城市发展
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地处燕山和太行山的交会处。北京市的西面是西山,北面是军都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1%;北京市的东南部是华北平原,平原占全市面积的39%。北京市夏季气温较高,湿润多雨;冬季气温较低,干燥寒冷;春秋短促,温差较大。北京市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适于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为丰富。
北京市城区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合计1626平方公里。平原地区有大兴、亦庄、顺义、昌平、房山等五个新城,用于疏解人口和承接城市功能。平原地区的面积为6338平方公里,其中可用于农业生产的非开发面积占55%。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和昌平、房山的山区,是京津冀大生态涵养区的组成部分。
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的农业生产要服务于这一功能定位。从城市结构看,北京市能够用于农业生产的只有3400平方公里的东南部平原和6000平方公里的西北部山区。
二、北京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北京市的土地利用政策是保护基本农田、加大生态控制区面积。北京市正在扭转农业用地逐步减少的局面,希望永久划定基本农田面积。2020年北京市的耕地保有量将不少于16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为150万亩。北京市的生态控制面积包括农田、山地、森林、河湖,2020年、2035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全市面积的73%、75%、80%。加大生态控制面积需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对农产品生产有很大限制作用。
北京市农业的发展方向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它是农业生产、生活休闲、生态保护、科技示范的有机结合。在农业生产中,北京市的粮食、畜禽养殖为限制调整产业,蔬菜、水产品、林果为稳定型产业,籽种为大力发展产业。北京市的粮食生产持续下降,压缩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种植用水量很大,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较低。畜禽养殖也将进一步减少,2020年畜禽养殖占地约2万亩,肉禽、生猪的年出栏量将分别减少25%和30%。减少畜禽养殖的主要原因是环节保护,重点调整达不到健康标准的养殖场。蔬菜种植保持稳定,种植面积将维持在70万亩,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蔬菜属于鲜活农产品,它的流通成本较高,保持蔬菜种植稳定有助于居民日常生活供给。水产品养殖保持不变,养殖占地仍将保持5万亩左右。北京市远离江河湖海,但水产品需求巨大,水产品养殖已无压缩空间。果品种植也将保持稳定,2020年果树种植面积保持在200万亩以上。北京市山区面积较大,林业发展速度较快,果品种植有较好的条件。北京市籽种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20年籽种田将达到30万亩。籽种产业涵盖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卉,它属于高技术、高收益产业,也是种养殖土地压缩后的有效替代产业。
三、北京市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布局
北京市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84万亩,粮食年总产量仅34万吨。北京市粮食分布在“两带三群”。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带在顺义、通州、房山、大兴、延庆,主要种植平原高产作物。生态作物种植带在燕山、太行山浅山和山前平原,主要種植越冬作物。绿色杂粮生产群在密云、房山、延庆、平谷、怀柔,主要生产豆类、薯类等杂粮。鲜食产品生产群在平原和浅山区,主要生产玉米、花生。其他高效粮经作物生产群分散分布,生产其他高效经粮作物。
北京市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约70万亩,年产蔬菜131万吨。北京市蔬菜生产主要分布在“一带三园”。南菜园在大兴、房山,供应全年蔬菜品种,种植面积20万亩。北菜园在延庆、怀柔、密云、昌平和门头沟,供应冷凉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东厢菜园在通州、顺义、平谷,供应精品蔬菜,种植面积33万亩。环城都市型现代蔬菜展示体验带在朝阳、海淀、丰台,用以展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北京市的蔬菜特色产业有食用菌、西甜瓜、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配送蔬菜、蔬菜工厂化生产等产业。
北京市2018年果树种植面积约220万亩,果品总产量61万吨。北京市果品生产主要分布在“八带百群千园”。苹果产业带在山前暖区,面积有14万亩;梨产业带在永定河、潮白河沙地,面积有16万亩;大桃产业带在平原、丘陵地区,面积有40万亩;葡萄产业带在平原、山区盆地,面积有7万亩;柿子产业带在丘陵黄土区,面积有20万亩;板栗产业带在花岗岩、片麻岩成土区,面积有65万亩;核桃产业带在山地沟谷,面积有20万亩;仁用杏产业带在深山区,面积有17万亩。另外,北京市还有100多个“名特优新”品种群和1000多个公园式旅游观光休闲果园。
北京市2018年生猪数为218.1万只,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为11.2万吨、31.4万吨。北京市划有5202.3平方公里的畜禽禁养区,畜禽养殖分布在禁养区之外的“四带”。生猪产业带在平谷、顺义、通州、大兴、昌平、房山;奶牛产业带在延庆、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大兴、房山;肉禽产业带在房山、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蛋禽产业带在房山、延庆、怀柔、密云、大兴、平谷、通州。
北京市2018年淡水养殖地面积4.4万亩,渔业总产量4.51万吨。北京市渔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四区六带十条沟”。渔业资源养护和增殖重点区在拒马河、怀九河和怀沙河、密云水库、永定河等四个区域;观赏鱼养殖带在通州、平谷、昌平、怀柔、延庆、密云的六个地带;生态渔业、冷水渔业和休闲渔业分布在怀柔、密云、昌平、房山、延庆的十条沟域。
北京市籽种生产占地到2020年约有30万亩,主要生产地区分布在“一个核心、两大区域、五类基地”。一个核心是指在海淀区的中关村国际种业园区;两大区域是指丰台的会展功能区、顺义的物流功能区;五类基地是指种植、畜禽、水产品、林果花卉、外埠的种业生产基地。
四、北京市农产品的生产量
北京市近年农产品生产量总体处于下降状态。从见表1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8年,粮食、蔬菜、肉类、出栏生猪、禽蛋、水产品、牛奶、干鲜果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1%、-11.0%、-8.3%、-4.9%、-3.1%、-3.8%、-9.3%、-4.6%,所有农产品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北京市农产品生产能力下降源于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挤占了农业生产用地,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种养殖面积减少,使农产品生产的总体规模下降。城市开发还使土地价值提高,相对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使外埠进京农产品更具价值优势,间接压缩了北京市农产品生产规模。北京市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非生产农业的比重逐渐加大,使种养殖业规模减小。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限制发展高污染、高水耗产业,粮食、畜产品等种养殖业被逐年调减。
五、北京市农产品的自给率
北京市农产品生产规模减小,使多数农产品自给率下降。2014年北京市粮食、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牛奶、干鲜果品的自给率分别为8%、16%、26%、61%、8%、61%、37%。2018年北京市粮食、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牛奶、干鲜果品的自给率分别为4%、9%、16%、35%、5%、32%、23%。除禽蛋、牛奶外,北京市的其他农产品的自给率都不高(见表2)。
北京市不同农产品的自给率与生产用地、消费量有直接关系。粮食、水产品的自给率极低是因为粮食需要大量耕地,水产品需要有大量水资源。禽蛋和牛奶的生产集约化很高、占地面积少,因而自给率就高。粮食、蔬菜的消费量很大,致使自给率很低。禽蛋、牛奶、果品的消费量较低,因此自给率较高。
六、北京市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结论
从多方面考察,北京市本地农产品生产将无法满足自身需要。北京市农产品自给率不是在某些方面不足,而是在整体上不足。北京市农产品自给率不是短时间的不足,而是长期的不足。根据北京市人口增长预计,北京市农产品消费总量达到峰值时会比现在高出1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北京市农产品自给率还将继续下降。
北京市农产品生产主要依賴两大地域。西北部自然生态涵养区除林果业外没有更大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东南部平原随着城市扩张而被压缩,其农产品生产能力不会有大幅度增长。东南部平原处于京津冀一体化的中心地带,京津冀一体化所产生的产业开发会影响这一地区农产品生产。北京市农业发展规划加大了非生产性农业产业比重,农产品生产的总体规模也受到了限制。
产需现状表明,北京市只能更加依赖外埠省区的农产品供应。近年生产技术发展使外埠省区农产品生产能力有很大提升,交通条件改善也使农产品进京更为便捷,因此外埠省区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北京市农产品供应的要求。
北京市作为大型消费城市,外埠省区是农产品来源主要的供应格局将提升农产品流通的产业地位。以往北京市农业发展规划所涉及粮经作物、蔬菜、果品、畜牧、水产品、籽种、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九大产业,农产品流通得到重视但位居其后。今后对北京市而言,搞好农产品流通可能比搞好农产品生产更为重要。
作者简介:王绍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