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9-09-24 02:14白艳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

白艳玉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患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分别是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实施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ER、PR和C-erbB-2的状态关系,对比得知,差异有明显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转移情况,阴性组的转移几率是59.5%,阳性组的转移几率是35.7%,对比得知,阴性组的几率高。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奠定基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值得实施和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079-01

在临床研究中,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直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导致生活质量降低,严重的情况下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此类的患者,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合理进行诊断和治疗,合适的护理指导后能满足患者的自身要求。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效果研究,选择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患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分别是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实施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患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分别是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实施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阳性组:年龄范围在33-84岁,均数(50.6±0.5)岁。阴性组:年龄范围在34-8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51.5±0.5岁。综上所有资料可知,两组患者资料可以分析和研究,差异不明显(p>0.05),排除精神障礙和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案例检测后对结果分析,如下: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对两组采集的病理组织的标本进行固定,采用石蜡进行包埋处理,采用4um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HE染色法进行联合应用,DAB显色,采用苏木素进行复染,之后观察整体病理特点。

1.3 指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检测结果,对两组的腋窝淋巴转移率、C-erbB-2阳性表达,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数据资料的记录和表达,最为重要的是分析C-erbB-2的表达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阴性和阳性的状态关系[1]。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x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案例的C-erbB-2(-)、C-erbB-2(+)状态关系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ER、PR和C-erbB-2的状态关系,对比得知,差异有明显的意义,如表一:

2.2 两组案例的转移几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转移情况,阴性组的转移几率是59.5%,阳性组的转移几率是35.7%,对比得知,阳性组的几率高,如表二:

3 讨论

乳腺癌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近些年来病症的发生几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原位乳腺癌不存在知名的危险,但是乳腺癌细胞丢失正常的细胞组织特性,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如果存在转移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等,势必对结果造成威胁。当前对疾病的诊断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明确诊断注意事项[2]。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转移情况,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具备高危因素的影响,患者可能存在乳腺癌的现象,涉及到的因素包括:家族史、晚育和绝经延迟等,乳腺癌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和患者的体征缺少特异性,患者的重视度差,在当前临床体检和筛选和检查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容易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做好早期诊断,只有合理判断,才能符合需求[3]。

乳腺癌一般经过淋巴结转移,也经血道转移,尤其是乳腺组织内分泌治疗和评估中,对患者的激素水平的测定是关键,在整个诊断和分析中,依据各项指标的要求,明确各项指标,免疫学分析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作为乳腺癌功能和形态变化的一种新的检测方式,在病理诊断中,本身具备高敏感性的特点,在肿瘤发生位置测定中,在第一时间进行确认[4]。依据对应的相关蛋白检测内容,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方式的检测,在整个诊断中,C-erbB-2是癌基因蛋白,在阳性分析中,确定癌细胞的类型,基因可能存在过度扩增的现象,依据表达和肿瘤分级等,进行病症分析。ER和PR的表达能为乳腺癌的鉴别提供积极作用,在整个测定中,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免疫检测的类型[5]。

根据受体的变化,在整个检测和设定中,注意的是明确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阳性组的检测几率,在当前测定中,考虑到免疫化学因素等,在诊断中病理诊断是关键,依据临床诊断的类型和要求等,确保诊断的合理性。在当前测定中,需要明确诊断的类型,另外早期的乳腺癌没有明显的包块,肿块比较小,在触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依据乳腺X线射片进行设定,此类是当前检查的注意事项,可以发现<2厘米的,如果不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在整个设定中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乳腺组织分析,在后续检测中进行敏感性分析,依据超声乳腺的检查类型和实际情况等,在整个阶段,反复进行抽查,对比乳腺X线检查而言,病灶的直径<0.5厘米的病灶,磁共振检查本身存在假阴性的现象,费用高,并不适合普查[6]。

在实际病灶分析中,乳腺癌的诊断和判断等需要结合的是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等进行设定。乳腺癌的体征分析是重点,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乳头溢液或者皮肤凹陷等现象,腋窝的淋巴结如果存在肿大的现象,可能导致出现消瘦、疲倦和乏力以及低热等现象。乳腺诊断依据,一、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方法,也是能检测出临床不能触及微小肿瘤的手段之一。二、B超扫描,在显示腋窝淋巴结以及分辨囊实性肿物方面,B超扫描有独特的优越性。在病症判断中必须注意的是进行临床合理检查,依据细针肿物需要实施穿刺细胞学的检查。在整个过程中抽取少量的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症性质的判断,诊断后确诊为乳腺癌[7]。

很多患者的压力比较大,在整体判断中心情存在焦躁和烦闷等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免疫学诊断,容易导致恶化。在当前病症判断中需要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促进患者恢复。考虑到病症的特殊性和具体反应等,有序化治疗后促进恢复。根据各项病症的内容和实际需求等,在短期内给予恢复治疗,减少患者的烦躁情绪。

确诊后的治疗是关键,针对乳腺癌的案例,在手术的前提下,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身体不能承受,可以采用中医进行治疗。肿块常是乳腺癌病人首发症状,须问明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快、慢及近期有否改变,是否疼痛,疼痛的性质等,进行有序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ER、PR和C-erbB-2的狀态关系,对比得知,差异有明显的意义。对比两组案例的转移情况,阴性组的转移几率是59.5%,阳性组的转移几率是35.7%,对比得知,阳性组的几率高。说明针对乳腺癌的案例实施病理诊断分析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式,整体可行性高,医护人员在整个判断中突出重点,确保检测合理性。

综上所述,化学免疫检测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合理化采用后,可以确保整体合理性,结合诊断结果符合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杨.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54+57.

[2] 翟俊,曹阳,张迎春,王海燕.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8,39(02):233-235.

[3] 杨丽英 , 朱杰 .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作用和准确度探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8,15(13):10-13.

[4] 方威 , 张帆 . 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20(16):2251-2252.

[5] 华 彬,李 尧,肖文政等.BARD1剪切变异体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探讨[J].中国医刊,2016,10(12)96-98.

[6] 李廷超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 吉林医学,2017,19(01):69-72.

[7] 贾荣.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0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