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蓓妍
摘要: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学习期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目前技工院校学生道德观认知及道德践行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学生道德观偏差和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 道德教育 教育方法
道德就是行为规范,是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道德又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认识和推广,诸多职业院校均将有关道德教育的活动带进了校园和课堂,把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一、我国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道德教育是一种为了使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引导、指正等的教育活动。教育者通过提升教育对象的道德认识,使其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技工院校道德教育更是以德育人为原则,素质教育为手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技工院校学生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对象,决定了道德教育除了教授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相关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未来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道德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园乃至进入社会后,言行举止能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观念。
1.加强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是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
学生的道德教育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荀子·劝学》一书中,“道”“德”二字首次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既指道德规范,也指个人的品性修养。孔子时期,开始强调“以德主教、以德统智”,主张以学生的德性作为教育的关键,使教师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界继承了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将诚信知报答、精忠爱国、修己慎独、笃实宽厚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标准。
2.加强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是我国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文化碰撞融合,当代学生面对思想方面前所未有的冲击,道德观念受到动摇,容易对自身与社会产生迷茫,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现有道德教育的理论解释力缺乏,难以跟进时代的迅猛发展,不能全面应对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变革之間的关系。
3.道德教育对技工院校学生自身的影响
目前部分学生不尊重教师,与教师沟通过程中不使用敬语,随意轻率;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随性旷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吃东西、玩手机更是屡见不鲜;缺乏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不能贯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对奢侈产品十分崇拜,攀比之风盛行,同学问存在着“炫富”行为;更有甚者,盗窃公共财物和他人财产。如若不加强教育,其可能会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成长。
二、我国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方法较为落后
长久以来,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都以知识灌输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的接收上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索,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玩手机、迟到早退乃至旷课的原因。单纯的说教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社会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多数学生不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
2.德育的弱势地位对德育进展的影响
在学校自然科学类课程相对于人文道德类课程更加受到领导与教师的重视,在这样的氛围下,道德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思想道德教育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以满足考试要求为主要目的进行课程的教授;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学校与教师积极性不高说明该门课程不重要,一听而过,种种现象导致道德教育在技工院校的地位越来越低。
3.学生对思想道德理论认知存在排斥心理
在当今社会浮躁之风和功利化趋势的影响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仅限于应付考试与成绩的要求,无法静心修身养性,践行道德规范标准。社会、学校等方面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误以为道德教育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并不重要,从而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钻研与实践。另外,书本知识的乏味与教育者枯燥的解说将源于实践的理论变得教条化,使学生丧失学习思想道德理论的兴趣,影响了道德与是非观念的判断能力。尤其如媒体过度宣传比尔·盖茨等成功企业家中途辍学创业的故事,更是对技工院校学生产生了误导。因此,技工院校学生逐渐对思想道德理论产生认知上的排斥,低估了其在个人提升与未来发展中的作用,摒弃了刻苦学习、勤俭持家等中华传统美德,一味追逐名利与个人的享乐。
三、我国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
1.教师重在理论传授。而轻于实际运用
道德教育承担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立健全独立完善的人格等责任。有些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根据时代的实际变化进行淘汰与更新,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感受到强烈的反差,挫败感和迷茫感更为强烈。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真正培养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才,极大地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
2.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就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古人云“因材施教”,在道德教育方面更要注意这一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认清教育对象个体之间在性格、兴趣、专业等方面的差异,针对其特点合理地制订教育计划。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是以影响学习为由扼杀其课余时间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对在某方面特别优秀或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学生缺少关注,从而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提高;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仅仅给予语言上的批评和行为上的惩罚,并未深究其心理素质,从根本上进行防治;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由于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而忽视了后续的帮助,使其无法专注于学业。这些都会导致技工院校道德教育出现问题,学生无法体会到自己的处境并进行自我约束,教育者也无法及时地进行疏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加强和完善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1.对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
时代迅速发展推进着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理念滞后会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更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念成为当务之急。例如,将“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寓教于乐、注重实践与探索的互动型学习模式,将教育者居高临下教授知识转变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平等对话的模式,将传统的书本知识融合网络获取的及时信息以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这些都是对道德教育观念的合理转变,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教育的效率,改善教育效果。
2.加强道德教育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等特点,因此只有道德教育的实践与运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邀请道德模范标兵举办一场讲座,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设定特定场景安排学生进行情景剧编排与表演,组织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等,这些都是加强道德教育实际运用的良好方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批评与否定,形成更为完善的道德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追求“真善美”,迎接更为积极向上的人生。
3.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技工院校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承担着传播优良道德品质的使命,其素质决定了道德教育的水平与效果。因此,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成为解决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关键。科学的教育方式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能够践行这一点,在教学生活中严谨踏实地教书育人;在社会生活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道德教育才有说服力。
4.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离开父母的庇佑,开始独自生活后,由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难免会消极、紧张,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事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心理会产生失望、忧伤等消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尤其是面临着学业、社交、事业、物质生活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会产生紧张、困惑、焦虑的心理,一部分人开始失去目标,忙忙碌碌却无所作为;另一部分人丧失斗志,只顾眼前,对未来失去了理性客观的长远考虑;种种现象表明,道德教育者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對消极、反常的心理现象及时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
5.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上的创新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充斥着学生们的生活。使用网络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正确指引无疑成为一种新颖的、极为有效的手段。网络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它的及时性、普及性、开放性使得道德观念能够及时地准确地传递给教育对象,这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既能够摒弃传统方式的枯燥乏味,又能够及时更新信息。除了上述被动的接收方式,技工院校学生在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也能够主动搜寻有关信息,感受探索的乐趣,变单一的接收模式为双向的接收一反馈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