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观察

2019-09-24 01:15王红坤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干预依从性

王红坤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区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该社区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性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加强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社区护理;护理干预;糖尿病;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a)-0146-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属于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病程较长,患者机体各个器官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发生病变,若无法对血糖水平进行良好控制将会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需要终身依靠药物予以治疗,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会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内居民提供卫生保健知识场所,社区护理干预更贴近于患者,因而护理效果更为明显。基于此,该次研究对象选取该社区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现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该社区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6.18±8.03)岁;病程2.0~17.5年,平均病程(9.56±2.17)年。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7.42±8.56)岁;病程2.5~19.5年,平均病程(11.05±3.23)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该次研究。排除标准: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严重不良反应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控制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病情评估:对患者体重、血脂以及血糖等水平进行常规检查,并了解患者饮食习惯与日常生活,为其建立健康档案。②健康教育:定期在社区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详细地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并定期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2]。③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服用药物,根据早、中、晚三次将药物放入不同颜色药盒中,并将药盒摆放在家中较为显眼的位置,按照时间顺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的发生。④血糖监测: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自身用药依据在于用药期间是否出现不适感,但是无法有效地确保患者的日常血糖水平,因而需要为患者定期开展血糖监控,以便更好地掌握患者的自身血糖水平。⑤运动指导:运动作为血糖控制的有效措施,需要为其开展有效运动指导工作,于患者接受范围内确保患者科学运动,以减少患者药物使用剂量,进一步改善护理效果。⑥心理疏导:对于一部分尤其是患病时间较短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药物血糖控制效果,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信任度。因此需要加强对这部分患者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患者于治疗期间的心情舒畅度,以提高治疗依从性。⑦生活护理:叮嘱患者在日常饮食上不得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熬夜以及辛辣刺激食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以及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方法

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依赖于其用药血糖控制治疗的依从度,从而改善其治疗效果,并且帮助患者更好地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防止因血糖过高而出现并发症。传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无法确保患者通过单纯药物治疗而改善护理效果,尤其对于护理质量上存在治疗依从性问题。因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长期服药容易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造成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从而造成治疗困难。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常规护理无法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显著疗效。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多通过护理干预方式来弥补治疗期间存在的不足,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给予其贴近生活的护理措施。社区护理干预主要是从生活、饮食、心理等各方面开展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从而能够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度,并树立控制血糖的信心,改善治疗效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社区护理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向社区内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并向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工作及用药指导,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定期向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使其能够了解及掌握糖尿病相关治疗方法、目的及重要性等,并详细告知患者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因而血糖及尿糖定期检测对疾病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并且指导患者予以血糖自我检测,以增强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并且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患者坚持用药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在服药期间不得出现实质加减药量及停药等。告知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并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工作,由于糖尿病病程长且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极其容易导致其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况[3]。不良心理状况可能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因而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认知度,使其了解及掌握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进而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地主动配合,从而消除其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除此之外,饮食对患者病情也会造成影响,因而护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需要摄入高营养食物,确保正常体重,指导患者的饮食状况,使其保持正常体重,进而降低药物用量[4]。在饮食干预中需要结合患者饮食习惯进行制定,确保其进餐的规律性,合理地控制患者总热量摄入,对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如散步、气功以及太极等适当运动,以此来减轻患者体重,降低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进而实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5]。对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性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其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加强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丹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3):82-84.

[2]  徐爱景,刘明刚.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8,24(33):219-220.

[3]  周海英.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180.

[4]  陈雪芳.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6):80-81.

[5]  孙运升.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99.

(收稿日期:2019-03-04)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护理干预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