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近年来,油田企业全面加强“三基”工作,基层建设、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各项管理机制更加健全,队伍行为更加规范,但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一线站队在管理上依靠制度约束、硬性管理引起的惯性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做好新时代基层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切实将“人文关怀”有机融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人文关怀”是基层管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企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方法面临利益诉求多元化等诸多新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务必要在管理人性化上下功夫。
自我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基层日常管理工作除了有统一的规范性的制度,更要从广大干部员工最根本的利益出发。一些基层单位的管理制度大多都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企业利益而制定的,这样的侧重点在满足员工对利益的不同追求上存在短板。“人文关怀”旨在基层管理上更多注入人性化内容,在体现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体现柔性一面。全过程考虑人文因素,实现在人文关怀的管理下,使员工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人文关怀”是基层管理的有效方式
在当今时代,企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已经不仅仅是制度,以人为本将是管理企業的主流手段和法宝,尊重员工个性的需求,保障员工的人格完整应是企业管理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人文关怀”重在以人为本,贵在发挥制度管理起不到的作用。在基层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使企业决策的目标、管理者的意图成为员工自觉的行动目标,不仅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一些基层单位在管理中重视人性化的实践证明,人文关怀可以消除各种消极影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人文关怀”关键在调动积极因素,重在启发、激励为主。在基层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组织机构调整、人员优化配置成为常态,一些矛盾和问题势必随之而来。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其中最重要和有效的方式就是分析员工心理背景,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关怀,引导员工以积极心态面对问题和矛盾,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人文关怀”旨在维护企业质量效益,重在节点管控、点项管控。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员工作为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具有其他要素所没有的主观能动性。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如果因为硬性管理、惩罚不当等原因造成员工心生怨气,不仅会削弱队伍的战斗力,还会影响企业效益。因此,只有注重人的因素,才能成功实施管理。
“人文关怀”是基层管理的现实需要
坚持把人本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基层管理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基层管理更加贴近员工的现实需要,务必从以下方面加以践行。
在赋予员工知情权、参与权上做文章。新形势下的基层管理工作要把员工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创新基层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让广大员工从企业管理工作的旁观者、接受者成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对企业的人事调整、企业改革、工资奖金和生活福利等直接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应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主动让广大员工参与议事和监督,让他们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在增强员工归属感、责任感上做文章。把员工所思、所想、所需作为管理决策重要信号,既要关心员工的思想,也要关心员工的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员工始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尤其要关爱员工身心健康,以家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方法,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以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在塑造员工平常心、进取心上做文章。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发现问题的前瞻性,抓住员工思想上的波动和各类苗头倾向,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关注员工情感,塑造阳光、平和、健康的良好心态。要多方了解员工需求,采取“冠名激励”“分类培养”等方式,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实现既满足个人成长需求、更满足心理期望需求,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