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及启示

2019-09-24 02:01周慧敏闫温乐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哥伦比亚大学人才培养

周慧敏 闫温乐

摘   要:哥伦比亚大学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分析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国际事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助于为我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有以下特色:硕士课程内容与国际组织需求深度契合,实践平台与国际组织紧密联系,师资力量具有国际组织背景。其相关经验可为我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关键词:国际组织 人才培养 国际事务硕士 哥伦比亚大学

一、背景與意义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提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十三条讲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1]。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订并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加强国际组织等相关急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格外引人关注[2]。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部分明确提出,鼓励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服务,加大国际职员后备人才培养力度[3]。尽管我国早已设有多所开设国际关系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但我国高校国际关系学科存在重理论研究、轻人才培养,重决策咨询、轻学生就业的情况[4]。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可以放眼那些源源不断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世界顶级高校的培养模式,培养能在国际组织中胜任领导职务的高层次人才。[5]

放眼全球,美国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成绩骄人。虽然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人员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但国际事务及相关专业因与国际组织的紧密联系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SIPA)为例,该学院被公认为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国际关系学院之一,强调通过实训培养志在从事国际事务的学生。学院位于纽约市中心曼哈顿,与联合国总部的位置十分接近,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总部也设于此处,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部等。该学院国际事务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MIA)项目近5年的就业数据显示,到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任职的人数占较大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在多边组织就业的学生多集中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重要国际组织。以2012年为例,选择在联合国相关机构或部门工作的学生,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发展项目等,占公共服务领域学生总数的46%,这部分学生在联合国相关组织或者部门担任顾问、调研助理、团队领导等职位。除此以外,公共服务领域还有毕业生选择在外国政府工作,担任政府某一部门的部长,或者担任专家、顾问等。

本文选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MIA项目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和实践两个维度对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及特色进行分析探究。力图揭示美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特征。

二、课程概况与特点

哥伦比亚大学SIPA每年主要招收硕士研究生,也少量招收博士研究生。MIA项目课程主要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语言课程三个版块。

(一)通识课程:职业发展课程置于第一学年学习

MIA项目共有9门通识课程,其中,经济学、统计学和职业发展课程需在第一学年完成学习。通识课程的目的是确保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广泛的跨学科背景。

从学生修完课程所得学分来看,占比最大的是经济类课程,包含经济学、金融学等在内,学习时间为一年,课程比重约占总学分的36%。其次是概念基础类课程,主要有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相关课程,重点包括政府间的外交、军事和其他互动事务,以及全球政治、各国政策、国际发展援助等。此外,还要学习包含统计、财务在内的管理类课程,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方法类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或发展方向,选择自己偏好的科目。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第一学年就开始学习职业发展课程,并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职业发展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信。职业发展课程由学校职业发展办公室负责,校方要求哥大相关专业的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其中包括国际事务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第一学年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能够获得职业机会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寻求实习和工作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授课教师皆为哥大职业发展中心的教授,课堂要求所有学生穿着职业装,与教授进行“求职者—应聘者”的角色扮演,还有工作坊式的互动。教授们会从自己的职业背景中引用事例,供初入职场的学生参考。相应的,在职业发展类课程中,与职业发展课程配套的还有工作坊和实习,工作坊通常对硕士二年级学生开放。

(二)专业课程:以国际发展热点议题为设立逻辑

除通识课程以外,学生必须从学院提供的6个主题专业课程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学习,这6个主题均为国际发展热点议题——经济和政策发展、人权和人道主义政策、国际安全政策、能源和环境、国际金融和经济政策、城市和社会政策。不同主题的侧重点和细节要求不一样,比如经济和政策发展专业课程需要学生满足学院的语言要求,而能源和环境专业课程则要求学生在通识课程上达到学院要求的成绩等级。尽管每个主题的专业课程侧重点不同,课程的结构大体相似,但在每个主题的专业课程下,设有与该主题密切相关的重点子领域。根据专业课程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程的选择,其中,部分专业课程需要学生选择工作坊或方法类课程。

以能源和环境专业课程为例。该专业下设三个重点子领域——全球能源管理与政策、能源资源管理、环境政策与管理,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全球能源和环境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能源产生、自然资源、环境风险处理等问题。同时,学校还举办跨文化互动、团队合作、国际范围内的协作等活动,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和研讨会来制定能源、环境政策和相关管理决策。

(三)语言课程:以校内外资源协同为推进手段

哥伦比亚大学一直重视语言学习,强调学生在当今日益国际化且联系紧密的世界中,学习国外语言和文化,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语言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学校提供大量的语言学习课程资源与机会,学生有近60种语言可以选择。学院还设有专门的语言资源中心,学生可不受限制地选择学院开设的任何一门现代语言课程,并且参加语言水平测试,在第四学期之前达到相应的语言要求。

MIA项目对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严格的标准与规定,即在毕业前,学生需要掌握英语和另一门语言,并且2门语言至少要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达到中级水平。由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学院对语言水平的认定有多种途径。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首先需要提供母语学习的相关证明,例如,提供该语言是其高中、大学的主要授课语种的相关证明,或是雅思、托福成绩证明;母语是英语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语言考试,学校设有不同语种的考试供学生选择,常见的包括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

三、实习概况与特点

国际事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都需参加“相关的、合格的”实习,学生须与真实客户合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经验。所谓“相关的、合格的”实习强调了学生的实习并不只是毕业前的一项流程,所参加的项目一定与学生自身的专业领域相关,并且必须在相关领域内取得切实的实习成果。国际事务专业学校协会(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Schools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执行主任利·莫里斯·斯隆(Leigh Morris Sloane)认为:“实习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相当于是一笔投资,在正式工作前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筹划未来”。[6]

(一)与国际组织合作打造特色实习项目

顶点工作坊(Capstone Workshop)是硕士生实习的一项主要品牌项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的分析和实用的建议。这些客户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权观察①、透明国际、国际美慈组织②、国际救援组织、国际救援委员会、美国国际开发署、世界银行、纽约市长办公室等。具体项目覆盖面广,例如,2017年与美国国家和平建设支持办公室合作的“美国的青年、和平与安全”项目;又如,和纳米比亚政府合作,探索纳米比亚透明度、治理和自然资源的项目;再如,学生团队与世界银行合作,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参与坦桑尼亚中小学校测绘项目等。这些项目研究成果多数得到客户的认可并采取进一步的实际措施,使得顶点工作坊项目真正发挥效用。

学院通过量化指标保证实习效果,比如,要求整个实习时间为15周,并且是全职实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团队被要求至少邀请客户参加三次会议,通常每半月双方定期交流一次,跟进项目进展,对项目组提供适当的支持。客户的反馈和二次合作也作为考量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团队通过出色的实习表现吸引客户二次合作,并建立长期关系网络。同时,为保证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得到提升,在顶点项目结束时,学生要发表一份可执行报告,并且口头汇报团队的研究结果,陈述如何将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学院鼓励学生认真撰写报告,争取被客户采纳并公开发布。例如,2017年“约旦境内叙利亚难民的劳动力整合障碍”项目小组研究产生的最终报告,以国际金融公司和劳工组织的名义对外发布。对于学生来说,亲身参与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增长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大幅提升自身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实习指导教师具备国际组织工作背景

为确保实习效果,学生的实习团队和工作坊都是由4~8名学生以及专家教师组成,由具有国际组织工作背景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例如,2017年“约旦境内叙利亚难民的劳动力整合障碍”项目由丹尼尔·纳优克斯(Daniel Naujoks)教授负责指导,他一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劳工组织从事发展、移徙和人口事务方面的工作,还担任了“海外移民组织”的研究协调员。

截至2018年9月,学院81位全职教职人员中,约1/3(26位)的教授具有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经历,包括曾在国际组织任职或参与国际组织项目。其中,不乏联合国副秘书长或助理秘书长级别官员,如迈克尔·W·多伊尔(Michael W. Doyle)教授是联合國秘书长办公室前战略规划助理秘书长、联合国民主基金会会长,伊丽莎白·A·林登麦伊尔(Elisabeth A. Lindenmayer)曾任联合国秘书处副主任一职等。目前,学院由梅里特·E·贾诺(Merit E. Janow)教授担任院长,她还是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期间,贾诺教授当选为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③的七名成员之一,她是第一位在上诉机构任职的女性。[7]

(三)充分利用与国际组织位置相邻优势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市中心曼哈顿,与联合国总部相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部等也在附近。从学校层面到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再到国际事务专业,都充分利用地利之便推动与国际组织建立密切联系,从学院与各国际组织的合作活动中可见一斑。如每年9月召开联合国大会时,学院都会组织“世界领导人论坛”,邀请多国总统、总理为学生演讲并参与学生问答。同时,学院定期举行与国际组织的多种活动,学生可参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与联合国的工作人员组成高级别工作小组、与联合国大使共进午餐、参加“联合国日”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国际组织的了解,从国际组织的视角看待自己专业领域的各种问题。

四、思考与启示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重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若干高校开始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然而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MIA的课程与实习都具备一定的特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较高的就业率以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领域的统一。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将职业发展融入通识课程,打通培养与就业路径

职业发展课程被学校纳入学生第一学年必须学习的通识课程,并且职业课程以及相关的职业指导、培训服务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学院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使学生能够在国际和公共事务就业市场胜任工作。职业咨询服务对学生进行人格类型量表(MBTI)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就业辅导部门会根据测试中体现出来的学生特点,有依据地帮助学生提供职业建议、求职策略,并且帮助学生完善简历和求职信,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交流,不断积累人际交往技能。如果学生有需求,也可以向就业辅导处申请模拟面试。职业培训服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信息和建议,与学生分享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信息。每个学期,学生可以参加3次这样的职业培训。此外,就业辅导处每一学年都会举办就业小组和工作坊,帮助学生寻找实习或就业的专业发展机会,学生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更多的了解,并且有机会与业内人士建立联系。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与培养过程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各自发力,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没有将职业发展课程作为通识课程放置于课程框架之内。在职业指导方面,多数以学校为单位,设立面向全校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针对性不强。以开设国际组织相关专业的B 大学为例,目前就业网页尚且停留在学院介绍就业政策、发布一些招聘信息等,且就业政策还是5年之前的政策,长时间无更新,招聘信息数量也相当少,截至目前仅发布3条,分别是华夏国际教育联合会美国州政府项目实习招聘,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实习招聘信息,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招聘信息。学院官网关于学生就业工作的版块只是使学院官网版块更加完整,并不能对学生就业起到实质性指导。因此,建议尝试在国际关系或相关学院内部成立职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发展课程,让研究生在第一学年就接触职业发展相关学习,并让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以课程形式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围绕国际发展热点设置专业课程议题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MIA项目的专业课程紧密围绕国际发展热点设置。虽然每个主题的侧重点不同,但专业课程的结构大体相似,每个专业课程项目下有与主题相关的重点子领域,根据课程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但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搭配课程,将专业主题课程子领域内的通识课程、选修课程进行自由组合。部分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再另外选修几门工作坊或方法类课程。

我国目前设有国际关系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多数学校的课程与国际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偏理论且时效性不强。例如,B大学2017年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三种研究方向,分别是当代国际关系、美欧日发达国家关系、大国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關系。共设有18门,必修课有中国概况、政治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当代外交研究5门课程,必修课程侧重于基础事实、理论和方法论的讲授。选修课涉及不同的专题,包含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国际战略研究、东北亚问题研究、中美关系研究、日本问题研究等区域研究,以及西方政治思想研究、国际关系原著选读、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等选修课。虽然课程覆盖面广,但理论课的架构不够完善清晰,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强,同时,方法论课程较少,语言类课程缺失,而且学科所选议题时效性不强。因此,建议结合国际形势热点,设置具有一定研究意义、能对现实状况产生指导并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议题,组织专兼职高水平教师团队,通过具体议题的研究带动系统课程学习,以弥补课程“偏向理论、时效性不强”的不足。

(三)借力国际组织,拓展实习项目,提升实习效果

哥伦比亚大学MIA项目为学生实习建立了完善合理的机制,有详细规范的指导条款,并密切关注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学生通过参与校方提供的与国际组织合作的调研项目,在相关领域专家指导下,取得实际成果,并获得与之合作的国际组织的认可。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合格的”实习,并向职业服务办公室提交完整的书面文件。所谓“相关的、合格的”实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实习并不只是毕业前的一项流程,所参加的项目一定与学生自身的专业领域有所联系,并且在相关领域内取得切实的实习成果。此外,为推动实习项目的开展,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实习资源以及职业指导,并设有实习基金,用以补助无薪或低薪的实习项目,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将实习提升至重要层面,虽然毕业要求中包含实习,但多为学生自己的个体行为,缺乏学校的有效指导,缺乏实习与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以开设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相关专业的Q大学为例,其硕士培养要求主要涉及课程与论文,实习未被列入其中。应鼓励我国高校以国际组织相关专业为试点,充分开辟国际组织资源,借力国际组织,有计划、有组织选送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国际组织实习,并聘请国际组织工作人员或具有相关工作经历人士担任导师,学生从一开始就以研究者的身份与专业人士在真实情境中合作,极大地提升实习效果。

注释:

①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是一个非政府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以调查、促进人权问题为主旨。

②国际美慈组织(Mercy Corps)是一个国际性的救援和发展组织,通过激发人们未开发的潜能,创造持续的改变。该组织自1979年成立以来,已经为107个国家提供了19.5亿美元的资助。

③上诉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153个成员国之间贸易争端的终审法院。

参考文献:

[1]求是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EB/OL].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2017-12-03.

[2]教育部.三部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7/content_5316809.htm,2018-08-27.

[3]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2/23/c_1124154392.htm,2019-02-23.

[4]闫温乐,张民选.美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以美国10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课程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 2016,38 (10): 46-52.

[5]徐梦杰,张民选.美国大学国际组织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8, 40(5): 33-42.

[6]Anonymous.Professionals Without Borders[J]. Foreign Policy, 2009(173):G5,G7-G8.

[7]Merit Janow. A Message from Dean Merit E. Janow[EB/OL]. https://sipa.columbia.edu/faculty-research/faculty-directory/merit-janow, 2018-09-20.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哥伦比亚大学人才培养
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群体与中国教育学的创建
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类型特征及其形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藏甲骨梳理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