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弢 陶玲 韦忠娜 鲍红松 罗媛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2.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红花注射液是由菊科植物红花经过加工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瘀血引起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冠心病、脉管炎等疾病,随着红花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黏膜反应、消化系统反应、体温中枢反应等[1-2]。而目前文献报道的红花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对于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的安全性循证证据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20例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2017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红花注射液致ADR 37例,剔除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共得符合要求病例20例。
1.2方法 对红花注射液所致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与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上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
2.1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0例患者中,男性6例(30%),女性14例(70%);年龄25~81岁,>50岁者10例(50%)。从总体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段均有ADR发生。
2.2患者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腰椎间盘脱出14例,颈椎病2例,腰椎关节紊乱、腰骶失稳、骨坏死、骨质疏松各1例。在纳入分析的20例患者中,有明确过敏史患者5例,其中青霉素类过敏1例、磺胺类过敏2例、疏血通注射液过敏1例、丹参注射液过敏1例。
2.3给药剂量与联合用药 红花注射液给药方式均为穴位注射,一次10 mL,1次/d。穴位注射单一用药患者18例,联合用药患者2例,联合使用的药物为伊痛舒注射液。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前,分别使用过注射用骨瓜提取物及香丹注射液,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关性判断,不能排除以上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2.4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给药后10 min内发生ADR 9例(45%),11~30 min发生3例(15%),31 min至2 h内发生1例(5%),2 h以上至1 d发生2例(10%),1 d以上发生5例(25%)。给药3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明显较高,占60%。
2.5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红花注射液致ADR涉及人体多系统损害,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比最高(38.71%),其他依次为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损害等。见表1。20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或好转。
表1 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损害类型
3.1红花注射液ADR影响因素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红花注射液致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黏膜、神经肌肉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与文献报道[3]一致。在纳入分析的20例患者中,有明确过敏史5例,其中4例使用红花注射液后发生了较严重的ADR,提示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患者发生ADR的可能性更大,需密切关注。此外,红花注射液ADR 发生率可能与用药疗程有一定关系,该项分析中,4例患者用药3 d后出现了ADR,提示医师临床用药时在保证疗效基础上尽量缩短用药疗程。
3.2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以速发性过敏反应多见。该药成分复杂,其中脂溶性较大的大分子蛋白类、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有机溶剂、配液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等均可成为致敏原[4-5]。红花注射液中的低聚糖、色素、多酚类等具有抗原性的小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作为抗原或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的氨基缔合成大分子的复合物,进而引起过敏反应[6-7],使患者出现全身瘙痒、皮疹、红斑疹、斑丘疹、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抗体与抗原结合或抗体直接吸附血管壁的肥大细胞即可引起炎性递质的释放,进而引起机体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8-9],导致血管变态反应发生而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出现渗出性出血。此外,红花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可致部分患者血压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颅内压急剧增高而致头痛、头晕[10]。而红花注射液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不明,可能与患者原患疾病或其他原因有关,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3.3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防治 本资料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致ADR发生时间、症状与文献报道一致[11-12],临床使用时需积极防范:(1)应重视不同患者个体生理、病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于临床用药时区别对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及时排除潜在的用药风险,对红花注射液或含有红花的制剂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老人、肝肾功能异常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慎用,此类人群使用红花注射液应加强监测,在保证临床疗效基础上尽量缩短用药疗程。(2)建议单独使用红花注射液,谨慎联合用药,如确实临床治疗需要,应谨慎考虑给药间隔时间及药物相互作用等。(3)加强用药监测,用药过程中应缓慢注射,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用药后30 min 内。如有异常,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措施救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