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圆梦

2019-09-24 03:11文丨
遵义 2019年18期
关键词:通车大山火车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龚 琴

1971年底,5岁的杨泽跟着父母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来到偏居西南一隅的遵义,那次用时三天三夜,给幼小的杨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交通不便,18年后,杨泽第一次回上海,依然是火车,站票,历时近40小时。2019年,在7年前重新回到遵义开创事业的杨泽回上海有了更多的选择:高铁、自驾、飞机。遵义的交通已然换了模样。

曾几何时,走出大山,拥抱世界,是遵义人的梦想。

然而,这里“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千百年来,遵义人民仍以人背肩挑畜驮的原始运输方式,在已逾千年、宽约尺许的古驿道上努力前行。

遵义现代交通理念始于上世纪30年代周西成主黔政时提出的“马路”一说。至1949年遵义解放,留给遵义的交通遗产仅为438公里几乎只有路坯的简易公路,以及112辆由贵阳到遵义都需要两天的老旧木炭汽车。

70年过去,沧海桑田,天堑变通途。

1956年,川黔铁路建设的开山炮在遵义的高山险滩间响起,揭开了遵义铁路建设的序幕。

9年后的1965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铁路两旁站满了人,人们伸长了脖子在等待,昂扬嘹亮的蒸汽机汽笛由远而近,遵义迎来了第一列火车。千万双眼睛注视着这个庞然大物,为了多看几眼,不少人跟着火车奔跑,人们把这一天当成节日来庆祝。

到1978年“文革”结束时,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增至7132公里,然而,交通覆盖面小、通行能力差,“出行难,运输难”仍是当时交通发展的基本状况。落后的交通条件仍是制约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路在脚下,仍无法向远方延伸。

16年前,周婷婷在太原读书。那会儿,从遵义到太原没有飞机,不通公路。火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她所能选择的就是要么到重庆转车,要么到西安转车。因为并非固定列车,太原至重庆的火车需时29小时,重庆到遵义需要9小时。即使到西安转车,呆在火车上的时间也要32小时。

漫长的旅途,拥挤的车厢让回家成为了一种甜蜜的“负担”。

10多年过去了,周婷婷的师弟师妹们再也不用重复着她往昔的路。回家,只有甜蜜,没有“负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遵义掀起了修路、建桥、筑港、治河的热潮。遇山破山,遇水架桥。遵义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1997年11月,历时5年建设的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通车,结束了遵义不通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成为遵义交通向现代化迈进的象征。

2005年12月,世界公路建设专家称为“世界级难度”的重庆至遵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真正意义上贯通了西南出海大通道,结束了贵州没有高速公路出省的历史。

2015年12月31日,道安高速正式通车,遵义实现县县通高速的梦想。

当轻车可过万重山后,遵义人又将目光放到了另一处,那由一根根轨道连接,可以走出大山,通往世界。2018年1月25日,渝贵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让遵义驶向四面八方。

2017年10月,在遵义这座被群山环绕的城市,静谧中蕴酿着一份收获的热烈。但在收获之外,在西部的群山中还在蕴酿着另一场热烈,茅台机场建成通航。继2012年遵义机场通航后,茅台机场的通航也让遵义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双机场时代。

一次又一次,人们将目光聚焦在黔北大地,一个又一个梦想,照进了现实。

截至2018年,遵义建成骨干水源工程571个,彻底解决了6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行政村有可靠供电,实现了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和4G网络覆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随着遵义的步伐越发快速,遵义的目光也看得更远。

遵义多山,大山,拦住的不只是遵义人走出去的步伐,也遮挡了人们的视野。

遵义,一直在寻求办法冲出大山的层层阻隔。

在多年一棒接一棒的不懈努力下,出行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出行时间不断缩短,由此,遵义向世界发出“诗和远方”的邀请。世界听得见,世界能到达。

遵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受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曾经,遵义是发展的洼地。

家乡振兴,是遵义人的期盼,遵义崛起,也成了遵义这艘轮船的掌舵者们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区域经济的腾飞,遵义一直在寻求突破。

突破,从意识开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像遵义这样“三不沿”的西部内陆城市,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后劲。

遵义,身处大山,眼观世界。

从建设“三宜城市”到“把遵义打造成为红色传承的精神高地、绿色发展的战略高地、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再到“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一系列新思路新决策,为遵义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遵义也在不断变幻的形势和格局中找到契机,寻求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曾经的“三不沿”也有了新的解读:近江、近海、近边。从“三不沿”到“三临近”,是观念的大更新,更是思想的大解放,也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

2015年,遵义GDP突破2000亿元;2018年,GDP突破3000亿元,2018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1949年的2113倍。

70年,遵义,一直在行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走过春华、迎来秋实……

70年,遵义砥砺前行,有了许多的“第一次”。遵义,正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智慧和虚怀若谷的心态,直面各种困难,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来风。

70年前,新中国成立,遵义人开始重新想象遵义。

70年后,因为有了梦想,遵义被赋予了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通车大山火车
贵州赫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春天的大山
通车!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火车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登上火车看书去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