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迸发

2019-09-24 03:06文丨蔡远兴
遵义 2019年18期
关键词:呼声活力改革开放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蔡远兴

贵州省劳动局1987年就300娘子军赴广东劳务输出上报省委的情况反映及胡锦涛的批示

1980年代,像极了一个人青春年少时的样子,青春洋溢、活力迸发、生机勃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也逐渐解除人们思想的禁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门的进一步开放,在人们的心态和精神层面产生了深层触动,反思过去、面向未来成为时代呼声。

当大家簇拥在收音机前,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遵义诗人李发模《呼声》的时候,在遵义的各个学校,学生们自发站到讲台上去朗诵这首诗,深情的朗诵,让台下的师生们泪流满面。

这首《呼声》,呼唤的是时代的进步,呼唤的是大众的心声,它不再是遵义的《呼声》,已然成为了时代的“呼声”。

在这深深地呼唤声中,时代前进的浪潮滚滚而来,春潮涌动、春风拂面,传递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讯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固。

“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的论断,让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生根发芽。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一切新鲜事物都在“萌动”过后迸发生长。

喇叭裤、录音机、爆炸头、蛤蟆镜的搭配成为遵义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保守者认为这是“误人子弟”,中庸者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赞同者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时尚的前沿”。

衣着服饰的变化只是表象,透过表象追根溯源,这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洗礼。

这场洗礼,洗去了文革的颓废,洗去了思想的禁锢,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智慧源泉,对改革开放进程影响深远。

1980年代初,遵义按照国家和省的统筹安排部署,开始实施包产到户和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在农村,着力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粮油产量,率先解决温饱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遵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城市,制定实施了遵义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投入巨资,对酒类、丝织品、卷烟、造纸等遵义优势产业实行技术改造。带动了遵义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代表遵义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提升,农村活力显现,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198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为此,在全国上下出现了“民工潮”,当年民间甚至有一首打油诗“马路是银行,工厂是钱庄;两手空空来,回去盖楼房”。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城市资源配置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城市轻工业、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正好为富余劳动力寻求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出路。

产业的蓬勃发展,富余劳动力的不断涌入,给城市带来活力与生机。这一时期,遵义的酒厂、钢绳厂、卷烟厂等正是得益于政策和劳动力充足的双重红利,红极一时。

在开放市场、搞活经济的倡导下,各种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等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做一次时代的弄潮儿。

在正安县,由300多名年轻女孩组成的“先遣队”从县城出发,前往广东番禺县务工。这是贵州第一批有组织的队伍前往沿海地区务工。不到半年时间,这些务工者的工资最高可达400多元,最低也有100多元。而当时县里的干部,平均工资也不到100元。

中国大地经济腾飞,风云激荡。在沿海,一座座参天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人头攒动,一个个工厂机器轰鸣。东部沿海地区,已然成为中国开放的最前沿、最火热、最繁忙、最具活力、创造力、创新力的地方。

“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在这些繁华的城市街头,到处闪现着遵义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抄起撇脚又生硬的“贵普”“遵普”,穿梭在工厂、车间、街头,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春风起,春潮涌。改革开放,让我们追赶上了时代的步伐,释放出了创新创造的能量,让远在西南边陲的遵义,也更加自信从容。

1988年,被称为“二次土改”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湄潭成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为中国农村改革“试水探路”,寻找“解放农村生产力”的“良方”。

成为试验区后,湄潭人以奋进的姿态,让一项项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9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全省推广遵义地区的农业适用技术“五突破”,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与认可。“黔北粮仓”名至实归。这一年,遵义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创纪录17.56亿公斤,增产14.14%,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

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创业史累积而成的。一串串积功兴业的足迹,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壮举,开拓出历史前行的宽阔航道,演绎出社会变迁的恢宏旋律。

1980年代的遵义,是一个身处变革的遵义,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遵义,是一个活力迸发的遵义。

1980年代的遵义,春光烂漫、云霞满天,我们挥一挥衣袖,带着它的绚烂与温度,向多情的1990年代阔步前行。

20世纪80年代的遵义乡镇企业

猜你喜欢
呼声活力改革开放
活力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植树节里小鸟的呼声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倾听人民呼声 回应群众期待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