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归莲
——浅谈作品“禅莲壶”的形与美

2019-09-24 05:46强建红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莲瓣形体佛教

强建红

中华文明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数不尽的历史题材,其中宗教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自印度佛教传入我国之后,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深切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以佛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创作,自古便屡见不鲜。

作品“禅莲壶”即是将传统紫砂壶的造型风格和禅、莲文化结合起来,用紫砂特有的形体语言加以优化,形成创意的紫砂壶艺创作。其凸显的是一种人文上的“禅”味,并非是宗教上的宣讲,也并非是单纯的形体上模仿,而是一种带有佛文化特有韵味的全新姿态。该壶利用“莲”这一引子,借用禅与莲之间的关系将文化与造型串联起来,将禅、莲文化塑造成作品的意境主题。

在造型上,作品“禅莲壶”的壶身依旧是传统紫砂壶的圆身筒,简约细腻又不失平衡,紫砂质朴的外貌在这样的身筒上显露无疑。同时为了凸显出“莲”的主题,其壶身表面充分借鉴了传统古陶瓷上流行的莲瓣纹装饰,这种装饰形态始于春秋,曾一度盛行于佛教昌盛的南北朝至宋这一时间段。由此可见,莲瓣纹天然的便带有佛文化的印记,在魏晋至隋这一时期,莲瓣纹装饰常常以堆塑的形式出现于器物的腹部,在眼前这件作品“禅莲壶”上亦选择了同样的部位,这让壶身显得极有层次感,就如同绘画中的留白,仿佛莲花盛开一样。这一一来,壶身由单调的上下弧线,搭配上了横向的温婉曲线,丰腴端庄,圆形的壶口可以以一种较为平直的面貌出现,与壶身曲直相间,相互搭配。

《禅 莲》强建红

壶盖上的莲纹同样以堆塑的手法呈现,只是与壶面横向曲线的展示不同,在壶盖表面需要的是上下的起伏,这一方能够凸显出嵌盖的平与整,显示出庄严洁净的莲台,而圣洁的感受一旦产生,禅味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其中了。从上往下看,壶的中心由盛开的莲芯簇拥着尖尖的壶钮,仿佛瘦西湖中的佛龛,水润万物,佛照八方,将局部与主体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使装饰与整把茶壶的结构不再是分割开的,而是互有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二弯壶流向前微微探首,嘴口前倾,圆圈壶把则是壶流曲线透过壶身的延展,两者前后呼应,塑造的要点在于显示出一种前后拉伸的力度,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形体弹性,显示出生命的律动,更是隐隐然表现出莲花的筋脉。

整件作品从整体上注重的是一种平衡感,维持了紫砂玉润之质的传统形象,莲台玉座的造型更是让人联想到禅韵绵绵的佛音,虽是花货,但却自然、简洁、端庄,自有一股烂漫的清新,加上流畅的线条,前后的连贯,上下的过渡,虽并不繁复,却不显单调,反而让人想要探究其内部是否蕴含了更多深厚的内质,虚缈空灵,正应了一般人对“禅”的理解。从中我们不难理解,禅文化的融入并非是形体的模仿,而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思考,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禅,每一个人都有着思考的需求,而紫砂的感染力,便是借用“禅莲”这一载体,使人安宁,令人思考。

禅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之中的空灵,中国佛教的禅宗思想是一种让每个思考的传统文化,它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一个方面,饱含着丰富的智慧精华。而莲一直被目之为禅的化身,亦是每个人心中对于清净的追求。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对着各种不同的压力,鲜有余暇停下来思考,而当代的艺术创作亦不可仅仅停留在过去,而是需要揣摩当今的思想,以实体的艺术形态,来呈现出人生思考的真谛。塑一把壶,品一壶茶,壶味、茶味、禅味,皆能遁入其中,这便是成功了。

猜你喜欢
莲瓣形体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莲瓣纹:我国古代瓷器主要装饰纹样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佛教艺术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南北朝瓷器上的莲花纹饰
色彩的解放——印象派绘画将色彩从形体中解放出来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