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华
(朝阳市中医院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眩晕症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因机体对空间位置感觉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态或位置性错觉[1]。多个脏器功能紊乱均可诱发眩晕症表现,如神经内科、骨科颈椎病、耳鼻喉科患者均不乏少数[2]。临床主要变现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前者主要以内耳迷路或前庭等神经功能恩乱导致,后者以脑干、小脑、大脑等病灶病变诱发,可见剧烈旋转、持续短暂、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紊乱、耳鸣耳聋等听觉障碍[3]。临床传统治疗方案以口服尼莫地平为主,改善急性脑血管疾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等血液循环障碍,缓解高血压、偏头痛等,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及保护、修复均有一定疗效,有效抑制平滑肌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抑制平滑肌的收缩,改善血管痉挛性头晕、头痛、眩晕及神经功能损伤,但长期应用尼莫地平易产生低血压、肝炎、皮肤炎症刺痛、胃肠道出血等血小板减少,临床效果往往不理想。目前临床为改善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继续安全性高、疗效优异的临床治疗方案。笔者通过对气滞血瘀型眩晕病患者口服通窍活血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取得优异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眩晕症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4.2±5.7)岁,对照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4.9±5.9)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均符合《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指南》中眩晕病患者气滞血瘀型的诊断标准。发病突然、反复发作,严重晕眩,如坐舟车,走路不稳,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听力下降。偶有头痛、项背疼痛、僵硬,口唇舌紫暗,瘀斑,脉涩。
1.3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伴发严重感染患者;③严重意识障碍患者;④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者;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浓度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
1.5 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口服方案,尼莫地平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20 mg)20 mg/次,3次/天,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窍活血汤,赤芍9 g、川芎10 g、当归10 g、桃仁9 g、红花9 g、生姜9 g、红枣10 g、葱3段,水煎150 mL,每日2剂口服。两组均3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浓度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眩晕症患者主要因外邪侵袭机体,情志不畅,患者年老体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络,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气滞血瘀,脉道阻塞,经络不通,髓海失于气血濡养,脑神经缺血缺氧诱发眩晕症。通窍活血汤主要成分赤芍、川芎、桃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姜枣益气生血、通阳助气,麝香开窍醒脑,改善患者因气血瘀滞、髓鞘失养而晕眩不止,姜葱可通络开窍、利气行血,以助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行气活血通络之功。配合尼莫地平口服,抑制钙离子透入平滑肌细胞,缓解血管内皮痉挛,恢复血管弹性,防止血管内皮的脂类物质聚集形成血栓,促进血清胆固醇分解,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冠状动脉并建立心脑血管侧支循环,恢复脑神经功能损害。本文结果证实通窍活血汤联合尼莫地平口服可明显降低西药不良反应损伤,通窍化瘀,活血通络,醒脑开窍,改善气血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营养脑神经,缓解小动脉经络并扩张血管弹性,恢复神经功能损伤,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注:*组间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