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新出土明代高门张氏墓志研究

2019-09-24 05:48周赟秦宗林
关键词:高宗张氏墓志

□周赟 秦宗林

2018年6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蜀岗村东杨庄组东侧的经九路工地上采集到一方墓志。其志盖佚失,仅存志文。为青石质,方形,横长65厘米,纵宽63厘米,厚9厘米。文体为楷书,竖向阴刻,字迹细密,单字规格0.6厘米左右,计30行,满行38字,全文计1021字。(图1)在通篇褒扬溢美之语下详细地记录了高门张氏的籍贯家世、生平事略及子嗣等,为我们研究明代著名的高氏家族提供了可靠的新材料。志文除个别字较为模糊难辨外,多数字迹清晰,文意浅显。本文拟就其中涉及的一些问题略做考释,以求教于方家。

志文摘录如下①标点为笔者所加,文中分行以/分隔。:

大明/敕封太安人高母张氏墓志铭。/呜呼!此观外祖母高太安人之墓也。安人姓张氏,父锳、兄训、弟诠,皆隐德君子,世居扬之河东乡。安/人其第二儿女也,生而慧淑不群,母朱氏谓父曰:“此儿奇质,长当适名门。”年十九,女红闲习,德性温良,/闻于里。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高公嘉会乃求为次子赠工部主事敬斋高公宗礼之继室。父母曰:/“高出宋武穆王之裔,望族也。”遂许之。既归,克修妇道,宜其家人,善事舅姑,伯叔无间言。衣裳酒浆蘩中馈,咸身亲为之。敬斋公精于医,安人辅相以道,出入恭慎,克成其德,抚育前子,恩爱笃至,无异/己出,族人贤之。年二十九,敬斋公偶以疾终,即哀悼毁容,誓志终身,幽处孀闱,足不及中阈。敬斋公/有遗金三百两,乃持奉姑季氏,不私一钱。泣谓诸孤曰:“寡妇孤儿,固人所矜,亦人所贱,吾与汝等当/勉强成人,为乡族重,无徒为人矜也,敢取贱以辱其夫乎?”诸孤凛凛服教,儒、医、农、商各治一业,伯叔/析居,其所与,一无较。携诸孤茕茕独立。泣谕之曰:“清白一脉乃汝家传家之隆,历在德厚薄,不在/财之丰歉也。事勤俭、亲诗书,汝等所当勉者!”至纳诸妇、归诸女,皆躬纺缉以给其费。男济读书每至/夜分,常亲置饮食,以坚其志。乡人贤之。夫弟户部尚书高公宗选拜谓之曰:“嫂寡而能教,有功先人,/可谓女大夫矣,信哉!”子六男四女。长即济,登弘治癸丑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员外郎,先卒,妇任氏。/次淮,医学正科,先卒,妇俞氏。次泾,乡饮大宾,妇傅氏。长女适扬州卫百户傅君时学,皆出前母刘安/人。次湘,医学训科,先卒,妇路氏、马氏。次漳,妇萧氏、曾氏。淛,夭亡。次女一适赠刑部主事叶公万,即观/之严君也。一适阴阳训术龙君雨。一夭亡,皆出安人。安人以子先后异出,夫且早逝,抚待之恩,表里/一致云。孙男十四。长棠,早亡;次栱,妇邵氏;梁,府学生,妇朱氏;相,乡进士,妇张氏;桓,县学生,早亡。梧,妇/陈氏;槚,妇史氏、张氏;栋,妇殷氏;极,府学生,妇萧氏;梓,妇汪氏;模、标俱早亡;楼、柳尚幼。孙女七,长适府/学生刘华;次适李光炳;次适方颂;次适江夏知县马舜民;次适府学生薛键;次适府学生钱榖;一尚/幼。曾孙男十。长烨,府学生,妇蒋氏;次灿,妇方氏;灼,妇林氏;炼、辉、熙余皆幼。曾孙女五。长适生员沈淓;/次适太学生王思孝;次许聘徐行正;余俱幼。玄孙男三,俱幼。据生正统戊辰年二月二十又七日,卒/嘉靖辛卯年十一月二十又一日,享年八十有五。卜以嘉靖壬寅年十一月二十日合葬敬斋墓于/马鞍山之祖茔。呜呼!安人以贞婉之资,适名族而渥,褒封妇节,母德仪刑乡人,子孙繁衍,禄寿绵延,/可不谓之盛哉!然自寡居五十余年,盖尝五哭其子,四哭其孙,清修苦节,仅足自持,上天之佑,固有/未尽者欤?观也,与沾余庆,食德未报,恪承母命,临墓而铭之曰:/世孰无妇,孰如安人?妇而一德,苦节终身。世孰无母,孰如安人?母而一德,保孤惟仁!呜呼,世教赖/之,百世永新!/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湖广提刑按察司副使甥孙省庵叶观顿首撰,/余姚闻珮书篆,/姑苏吴国臣刻。

图1 张氏墓志拓片

一、张氏其人其事

根据《大明敕封太安人高母张氏墓志铭》(下面简称《志》)记载,张氏祖籍扬州河东乡(今扬州市市区南)。其父张锳,母朱氏。兄张训,弟张诠,张氏在家行二。其父兄弟皆无官无职,为一般平民。张氏生于明正统戊辰年(1448年)二月二十七日,一生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七个年号,于明嘉靖辛卯年(1531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寿登耄耋,在明代已属高龄。

张氏19岁时,嫁与高宗礼为继室。其时高宗礼之正室刘氏或已早逝,留下三子一女。张氏嫁入高家后,侍奉公婆,和顺对待家人,对家中事务亲力亲为,辅佐从事医疗的丈夫。29岁时,高宗礼过世。张氏丧夫寡居后,矢志立节,独撑一家,倾力抚育子嗣,历55年。死后停柩11年,于嘉靖壬寅年(1542年)十一月二十日,即其忌日前一天与其夫高宗礼合葬于马鞍山祖茔。马鞍山一地《万历扬州府志》有载,“在(江都)县西北,与乌山对”[1]309,即今西湖镇蜀岗东杨庄东侧。这为找寻高氏家族祖茔位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志》中涉及的史载人物

张氏夫家,《志》载为“宋武穆王之裔”。宋武穆王,即北宋名将高怀德,“武穆”为其谥号。

其夫高宗礼之弟高铨,字宗选,为明代扬州高氏一族中官职最高者。《嘉靖惟扬志》[2]141《万历扬州府志》[1]501,544等地方史志对其都有记载,他是成化四年戊子(1468年)考取乡科,次年(己丑年)即考取进士,年少出仕,累官至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志》文载其为户部尚书,乃正二品之衔。

张氏长子高济,字楫之,也是明代扬州高氏家族中为官较高的一位,在 《嘉靖惟扬志》[2]142,145-146《万历扬州府志》[1]496,501等扬州地方史志中亦有记载,他是成化丙午年(1486年)考取乡科并取得经学第一名。但考取进士的时间地方史志记载不一,有弘治三年(1490年)、六年(1493年)两说,考《志》文载为弘治癸丑科,当以志文所记为是。在《扬州历代诗词》中曾辑录有其一首《扬州怀古》,并对其生平略有考释[3]。

张氏次女之子名叶观,字国光,《万历扬州府志》中有载[1]575,《志》文便是由其撰写,其撰写时间及撰写时“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湖广提刑按察司副使”身份,可补文献记录之缺。

张氏四孙名高相,《万历扬州府志》载其为“正德己卯(1519年)科”[1]503,与其婿马舜民同榜乡科。

四孙女配江夏知县马舜民,马舜民在《万历扬州府志》有载,乃是“正德己卯”考取乡科,“江都人,江夏知县”[1]503,秩正七品。江夏乃湖广武昌府所辖,在今湖北武汉江夏区。

三、明代生活习俗考释

墓志作为真实记载死者姓名家世及其生平事略的文字实物,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张氏墓志通篇溢美粉饰之语,虽有夸大褒扬之嫌,但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家族世系,进而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我们借以弥补史料之不足,考据复原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对其反映的几点重要内容略作考释。

1.婚配习俗。张氏出身于一般平民之家,其夫高宗礼虽出身“武穆王裔”,但其无官无职,只是一名医者,因此,二人的婚配属于庶民婚配之列。《明史·礼志九》有载:“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张氏19岁方嫁给高宗礼为继室,且当时高已有三子一女,可能与其在合适的年龄未能顺利谈婚论嫁有关。

《志》文中,对张氏子嗣女性婚配对象介绍较为详细,夫家名称、从业情况多被记录了下来,而男性婚配只提及所娶妇家姓氏,其余均未提及。通过梳理张氏子嗣中男性的治业情况和女性的婚配情况,我们发现,张氏子嗣中,女性的婚配对象多为男性子嗣同级文职仕宦或同窗,鲜有武职人员,二孙女、三孙女夫家情况未做说明,可能是受当时门第观影响,不愿提及,其婚配对象可能是农工商从业人员。从家族择偶的地域来看,这些婚配对象多属扬州府境内,属近距离联姻。(表1,表2)这种婚配特点应是明代婚姻地缘结构的基本形态。

2.品官封赠制度及丧葬习俗。张氏墓志中对明代品官长辈封赠制度有所反映。如《志》文中可见的张氏及其夫高宗礼、其公公高嘉会之职衔等。

表1 张氏子嗣男性治业情况

表2 张氏子嗣女性婚配情况

封赠品官长辈的制度始于宋,至明代仍然沿袭使用,且方式更趋完备,已有一整套与品官职位相对应的称谓和制度规范,其封赠按律应与其夫及子官阶相符。根据 《明史·职官一》中“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六品曰安人……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七品以上皆得推恩其先……六品以下授敕命,曾祖、祖、父皆如其子孙官……外内命妇视夫若子之品。生曰封,死曰赠”的相关记载,我们对开篇“敕封①敕封,乃是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财物、奴婢、妃妾及其他头衔,是帝王制度的专属词语。太安人高母张氏”解读如下:其一,张氏荣享六品“安人”封号;其二,张氏六品“安人”封号与其子高济官职品级对应,且其被称为“太安人”,进一步证明是“因其子孙封”;其三,根据“生曰封,死曰赠”的规定,张氏六品“安人”封号应为张氏生前荣享。其公公高嘉会、其夫高宗礼、其婿叶万的官职则皆为逝后,分由其子向朝廷申报追封而来,为虚衔。

张氏墓志也体现出了明代丧葬制度和丧葬习俗上的一些特点。如随葬墓志。《明史·礼十四·凶礼三》有载:“志石二片,品官皆用之,其一为盖,书某官之墓;其一为底,书姓名、乡里、三代、生年、卒葬及子孙、葬地。”张氏墓志格式体例基本如此,反映出明代墓志行文的规范化和格式趋于定型化的特点。同时,张氏死于嘉靖辛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嘉靖壬寅年十一月二十日,这中间有十一年的时间差。人死却停柩如此之久,显然与当时盛行的择时厚葬等习俗有关。

猜你喜欢
高宗张氏墓志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测字先生——谢石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一字之师
“妻管严”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