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明
[摘 要] 通過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爱国主义理论的阐述,解释红色文化产生的根源和所具备的现实意义,以及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用方式与所产生的实际作用,进而探究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深刻意义。
[关 键 词] 红色文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46-02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6个“下功夫”,分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短短几个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对教育工作的讲话中提出爱国情怀,彰显了在大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意义。
基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深刻地从体会到理解、从培育到践行,发扬红色文化的优秀传承,领会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责任和使命。
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和40年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开创性的实践所形成的优秀文化,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不忘初心、孜孜追求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资源。在大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无疑具备巨大的优势与便利,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传承了五千年来华夏文明的文化底蕴,并发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之中,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的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传承,是在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文化的不断碰撞、理解、学习中与时俱进而形成的,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具有精神内涵和精神载体,精神内涵包括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党的纲领、行动指南优良作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爱国情感、坚定信念,和党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科学的理论、方针、政策等。精神载体一般指革命遗址场所、纪念物品、英雄部队称号传承、文学影视音乐作品,体现在战争纪念馆、党的领导人物故居、典型英雄部队番号、红色文学影视作品、红歌歌谣等中。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使命
爱国主义情感是千万年来人类社会形态不断演变过程中,伴随着劳动实践活动而逐渐产生并传承壮大起来的一种国家意识,爱国情怀也是人类社会从原始、封建社会形态发展到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一种集体意识产物。爱国主义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从中演化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精神实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知识、情感、观念、行为、认识等多个层面,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深植于学生内心,产生对祖国、文化等各方面的认同与信仰。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意义非凡。
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主旋律的进步而不断升华,当前以及今后的时期,正是两个一百年奋斗跨进的重要时期,相较以往更应突出这一特点;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还要针对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把爱国看作是基本的准则,教育者要针对社会前沿事件,正确理解区分教育方式,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三、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意义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对学生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利用红色文化的由来与继承,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由此可以说明,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运用丰富教育形式进一步在大学生中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两者辩证统一。
(一)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信念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当下,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群体已经由“95后”占主要群体的现状转变为由“00后”占绝大多数的状况,相较“95后”群体,“00后”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尤其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从表面也更加深入。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因此会对不断完善形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方向感缺失的迷茫。
基于以上原因,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以红色文化内涵感染并影响学生,推动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了解不同时代青年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了人民做出的义无反顾的选择,这才有今天和平发展的生活环境。因此,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有效解除学生的迷茫,产生引领效应,并在看清小我的同时,认识到小我融入大我的重要性,明确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红色文化对爱国主义信念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
(二)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丰富的实践基础
红色文化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学生可以通过诸如红色影片鉴赏、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经典朗诵、红色故事展演等丰富活动,浸润式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将红色文化理念转化为自身价值认识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红色文化不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的文化,而是要静下心来,真正学懂弄通,指导学习、生活与实践。使学生从红色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中了解祖国的历史、现实的国情,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献身于建设祖国的未来。
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國旗护卫队社团、女子预备役连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队员对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度、热情度,普遍高于自然班级和其他学生团体。国旗护卫队队员、女子预备役连队员在校园内开展常规例行训练、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均按要求穿着迷彩训练服装,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对该部分学生产生教育意义,还通过展示军事社团风采,无形中影响了更多的学生深化认识,提升了校园爱国主义文化氛围。同时,还能够吸引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较强思想认识的退伍学生以及准入伍学生,以学生化视角,深入广大学生中,将爱国情怀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展现出来,进而影响更多学生主动了解、积极进步。
(三)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成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之一。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应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精神内涵和精神载体二者的不同特点,坚持立德树人,将爱国情怀作为中心,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两个一百年带来机遇与挑战。学习红色文化中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学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人民利益面前做出的无悔选择,并且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生以党团活动、典型引领、实践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等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开拓创新教育方法、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具备“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青年人去实现,只有正确认识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才能真正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苏美玲,刘韵清.抗战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沂[J].黑龙江教育,2016(7):90-92.
[2]李书.试论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8,20(1):79-82.
[3]李爽.红色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