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摘 要] 当今时代,社会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行业发展创新性要求提高,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服装产业急切需要培养“产教融合”方面的人才。不同于过去,如今教育普及率逐年升高,教育逐渐大众化,从服装产业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急需真正适合社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虽然就现在高校教育来说,服装、设计相关专业以及建设开展几十年。但是,由于高校与企业、社会有着一定的脱离度,导致教育与实际生产应用脱钩。显而易见,最后也使服装服饰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复合要求。因此,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必不可少,而且符合时代要求。
[关 键 词] 大众化教育;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40-02
就传统教育模式来说,即使是高等教学学府,传统教育模式也主张“教在校园,学在课堂”的模式,导致学生的教育与社会企业脱钩,这样则会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综合要求。显而易见,这不符合高校创办教育的理念,也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不适用于服装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今天。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服装产业的“产教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顺应时代特点。除此之外再言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相关专业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实践性,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等专业学科,它本身就是为行业的实用性而服务。基于此特点,这门学科的教育更加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单独专注于校园理论教学。因此,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浅谈其社会必要性以及模式改革以及发展新思路等。
一、服装产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及内涵
就如上面分析所说,服装服饰产业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目前在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于以前对服装产业人才要求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发展改革至今,新时代的人才要求逐渐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即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契合行业社会的实践素养。教育普及,专业化的知识已经不再那么稀缺,大众教育环境下,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知识,反而在新时代下,对人才的实践素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并非像理论知识那样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它需要一定的渠道以及一定的培养机制方能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对服装产业的人才进行“产教融合”改革就显得非常符合时代特点以及行业发展特征。
至于“产教融合”的内涵,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产即为生产,教则意味着教育,产教融合则意味着生产与教育相结合,再换一种通俗意义上的说法,即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将校内教育与校外社会行业实践相结合。融合不仅仅意味着两者在简单意义上的合作,更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阶段性教学目标从而合理地结合校外社会行业的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促进实践的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唯有如此,方能称得上融合,两者在统一的目标上发挥各自的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又互相促进各自教学目标的完成,为行业社会培养真正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二、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了落实好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应该确保其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这一教学理念在各大高校的落地。只有确定了这一目标,各大高校都认同了这一理念,方能更好地进行这一教育模式的改革。否则,即使各种改革方式或者方案推行下去,在根本上没有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教育理念模式的认可,效果也会微乎其微,根本无法达到最初的目标以及期望。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最根本也是最首要的就是确保“产教融合”这一教育理念在各大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中得到极大的认可。
在这一教育理念确保得到认同之后,就是确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确定好了目标,才能保证各大高校以及社会企业不会走弯路或者行差就错,我们才能保证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推行下去。基于当今大众教育化的特点以及转型发展的服装行业特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掌握服装以及服饰设计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方法和专业技术,还应该拥有独立设计创新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技术,当然各种综合的基础素质也需要同步发展。像这种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方能真正满足如今的服装产业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三、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
顯然,明确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以及职业教育的时代重任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今而言,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行业实际脱轨,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不符合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
(一)校企合作
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供给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率低下等问题。那么首要改革方法就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只有企业本身最了解服装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有高校教授培养服装服饰相关专业的一系列专业理论知识,并于此同时,由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协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用理解吸收的专业知识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够在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同时,培养出符合服装产业转型改革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唯有如此,才能认为高校真正做到了培育人才的教学理念。而校企合作也有多种方式,如在平时教学期间,给学生布置定期的企业实践考察,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对自己所学知识、所学专业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除此之外,校方还可与企业合作设计各种相关大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强调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与此同时,也需要高校创新内部的治理机构,建立新型的办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以丰富的教学方式以及灵活的教学地点使教学效果能够最大化。
(二)工学结合
企业仅仅能够提供一个平台,但是无法长期免费提供给高校定期的企业实践考察机会。因此,高校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建立合理的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工学结合。基于高校平时上课时间较为灵活以及松散,学生可利用的空余闲暇时间较多,而这些时间倘若不让学生利用起来,只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这些空余时间参与到实际的专业相关的工作当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其次,寒暑假的时间也是如此,高校可以设定寒暑假投入到服装产业的实践工作中被计入学分。为避免一些学生无法找到渠道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可以专门成立相关就业实践中心提供一定数量的实践岗位以及工作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提早就能够接触到未来所要进入的行业,能够更清晰地对这个行业认知以及对自己定位。从而他们能够基于本身情况以及行业发展现状制定自己下一步的个人发展培养计划。唯有如此,服装与服饰相关专业的学生方能在最后走出校门时成为新时代服装产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才能使自己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三)知行合一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体制改革以及课程改革等方式,先是促进工学结合,最后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不能只是为了实践,而更多的是为了检验真理,考查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因此,高校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由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现代专业教育转型,不仅需要提高办学条件,还要提高内在的发展水平,当然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也应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帮助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学校所学知识与校外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最后使新时代的人才们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即所学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实践工作又能良好地支撑专业的知识理论体系,让这两者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唯有如此,高校方能培养出拥有专业的知识理论、良好的创新型、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以及可观的发展后劲等复合型人才,从而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
四、小结
显而易见,在当今大众化教育的时代下以及传统服装行业的转型改革背景下,过去高校对服装与服饰设计相关人才的培养理念早已经过时,而且不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的期望。况且,中国已经加入世界产业体系,国际技术的标准要求着技术人才的标准,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以及国际化的思维审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如今,人才培养类型出现供求矛盾,人才培养层次也出现行业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的矛盾,当然,人才专业结构也是如此。在这一背景之下,职业教育没有发挥其本身应该有的效用,“产教融合”成为必然选择。
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要求下,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顺应时代变化,跟进行业改革发展潮流趋势。各大高校以及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落实认同这一新型教育理念,并加强这一理念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应该注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注重学生平时的应用实践科研。当然,各大高校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校自身具体情况,通过加强与校外社会企业的实践合作,在学生中实地落实“产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善将.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2]张军侠,潘菊素.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多样成才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4):101.
[3]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推進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J].天中学刊,20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