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3年以上芦荟叶2片,冰糖150克,米醋500毫升。把芦荟叶洗净后切成小块,与冰糖、米醋一并装入瓶中,密封浸泡24小时后即可服用。服用时,先把芦荟醋含在口中1~2分钟,再慢慢吞咽,每日数次,一般连用3瓶可治愈。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其主要表现是咽部充血、干涩、痛痒,或感咽部出现异物感、多痰等。
芦荟,又名卢会,俗称象胆,其性味寒苦,有清肝泄热、导滞泻下、燥湿杀虫等功效。内服可治肝热头晕、头痛、耳鸣、烦躁、便秘等,外用则治龋齿、疖痈肿毒、烧烫伤、湿癣等。研究发现,芦荟有抑菌、抗炎效果,其成分还有免疫和再生功效,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米醋主要含醋酸,能散淤、解毒、消肿,对咽部病菌有抑制和灭杀作用,含服對咽炎咳嗽、发痒等有一定缓解效果。冰糖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可改善肺燥咳嗽、干咳无痰等症状。三味合用,具有抗炎、消肿、止痛之功。本药液采用含后慢咽,可以让药物在咽部滞留时间长些,这样对慢性咽炎出现的咽喉痛痒、咽干、咳痰等症状,能起更好的治疗和缓解效果。
取草决明10克,海带20克,二药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饮用,每日1剂,每剂2次。该方有清肝、明目、散结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玻璃体混浊。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玻璃体混浊中医称“飞蚊症”“云雾移睛”,此症可因肝(胆)郁热、阴虚火旺、气血两虚等引起。上方适用于肝热郁结之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视物黑花飞飘,耳鸣耳聋,咽干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数。
草决明性味凉、苦甘,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之效。《药性论》云:草决明“利五脏,除肝家热”。由于有清肝明目作用,本品常用于肝火上扰引起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等症。海带性味寒、咸,可以利水泄热、软坚化痰。现代研究表明,海带(或海藻)中富含甘露醇、铬、硒、锌等成分,有一定降低眼压,维护眼肌及瞳孔活动,以及增强视力等保健功能。二味煎汤饮服有清肝、明日、化痰的功效,对于肝热郁结或血热引起的琉璃体混浊,都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但气血两虚患者,不宜服用。另外,脾胃虚弱者,上方不可久服,腹泻、孕妇也当禁用。
需提醒的是,用药期间,患者别久看电视(脑)和玩手机,也不要熬夜、过嗜烟酒,否则可加重病情。宜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如眼睛干涩,可适当用点明目润燥类的眼药水。
取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温热服下,每日1~2次。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散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常见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二者都可引起咳嗽。萝卜蜂蜜饮主要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有效,当患者符合风寒感冒主征,即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时,可以选用上方。
白萝卜味辛性微寒,主要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宣肺解表、化痰止咳功效,主治胸闷气喘、食欲减退、咳嗽多痰等。生姜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常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等。研究表明,白萝卜、生姜成分都有杀菌、抗炎、止咳的功效。大枣能和胃养血,调和诸药。蜂蜜补肺润燥、消炎止咳,还有杀菌、镇静功效,能缓解感冒咳嗽症状。本方姜枣同用,能增强暖身祛寒效果,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白萝卜配蜂蜜,能够补益肺肾,提高久咳或寒咳患者的抗病能力。诸味相伍,共奏散寒宣肺、祛风止咳之功。风寒感冒初起,或一般伤风感冒出现咳嗽、咽喉痒痛时,服用上方效果不错。另外,老人或幼儿如体弱屡易感冒咳嗽,或慢性支气管炎久咳者,服用本方也有效。不过,风热咳嗽,尤其出现发热痰黄者,则不宜服用。
提示:来源于民间的验方、偏方数不胜数,很多人自行应用,有用对了的,也有用错了的。“我来荐方”就是本刊为读者搭建的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并请专家评点指导。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种疾病,用药也可能差异很大。因此,我们不主张读者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证、安全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