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宏观的就业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各高校要创新多种方式,探索多种渠道,挖掘多种载体,构建有效路径,全方位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探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人数连年创新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给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自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必须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侧重质量和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在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迫切任务。
职业素养宏观上讲是指劳动者或者职业人对于社会职业了解程度以及对社会职业适应能力的综合,微观上表现为一个人在日常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以及职业规划等。对职业素养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很多,从劳动者个体方面讲,其个体因素、教育环境、家庭因素以及价值观等,都直接影响其职业素养水平。此外,职业素养强调动态的修性,它是在个体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的环境影响,日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外在表现为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显性方面的教育,忽视隐性方面的教育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看得着的知识和技能等“水上部分”,还包括看不着的个体性格、兴趣、价值观、心理动机等“水下部分”。由于冰山水上部分易发现、易测量的特點,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个体隐性因素方面的教育,而职业素养更多是由水面以下看不着的隐性因素所组成,多少年来,高校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甚至个别高校始终没有专门安排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教学。
(二)重视知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能力培养
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职业素养,其中实践能力最为重要。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认为,学生进入学校,就是学习知识理论的,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往往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环节,部分高校压根没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日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即使进行了实习实训,也是重形式轻内容,长期下去,必将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资源整合力度有限,教育合力难以形成
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紧密结合,因此,必须立足学校、教师、学生、专业和课程五大层面系统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立足全校整合有效资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调动全校各环节积极性和主动性,必要时建立专门组织,牵头协调校内资源,对外充分挖掘教育载体,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广泛发动社会、企业、行业、政府共同致力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现社会资源转化为职业素养育人资源的目标。
(四)重视就业目标的实现,轻视职业素养的提升
不得不承认,高校扩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也满足了广大有志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然而,面对新时代的中国,我们不仅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掌握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具备踏实勤奋、爱岗敬业等较高职业精神和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高校在努力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务必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从长远考虑,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教育教学的“第一课堂”。各高校要重视建设和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活动。第一,学校层面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纳入全校课程体系,和其它专业课程同等看待。第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视课程建设,建立独立教研机构,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第三,各教学单位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系统设置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内容,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获得与自身所学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大程度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二)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活动载体作用
在坚持好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的同时,高校务必重视相关学生组织和社团建设工作,充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标。依托各级学团组织和各类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第二课堂,有条件的高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其它节庆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职业素养,增强实践意识。首先,学生个体要重视每次活动的参与,在活动氛围中得到提升。其次,从教师层面看,务必重视课堂教学外的实践环节,千方百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第三,学校层面务必尽全力提供第二课堂建设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在全校形成勤动手、重实践的浓厚氛围。
(三)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的开展,必须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各高校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提升自学能力。首先,完善相关学生组织了建设,学生组织是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设立职业素养相关学生社团,引导社团开展职场模拟和职业体验等活动,达到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效果。其次,作为大学生学业和生活导师的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自行学习职业素养提升相关知识和理论,培养自学习惯,必要时通过管理手段督促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四)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共同致力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大学生日常教育是在一个综合环境下进行的,其中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要想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环境的作用,使之形成合力。首先,各高校要精心打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校园环境,将职业文化引入校园,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能受到职业文化的熏陶。第二,高校必须重视校企合作平台,联系合作企业为在校学生搭建见习和亲身感受职场氛围的平台,定期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资深人士到校做讲座,为学生普及职场知识。第三,家庭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给予最大的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自身情况主动为学生联系可以进行职场见习的平台。
三、结束语
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务必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甘于奉献的爱岗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参考文献】
[1]曲长海,王越芬.高校多元协同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2]兰丽平,张磊.以学生为本 强化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