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丽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是近几年来人民银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适应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在绩效目标申报、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等流程环节中还存在各样的问题。如何在预算绩效管理环节中融入预算编制审核和预算执行监管,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现对单位预算科学、高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预算;绩效;基层央行
一、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沿革
预算绩效管理是在现有预算管理模式下,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之中,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内容。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真正起步于2014年,对一部分项目类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2015年,人民银行总行在工作要点中进一步明确预算绩效的工作重点,将绩效评价范圍扩展到电子设备购置、安全防卫费等项目支出,为进一步深入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项目评审工作系统性、流程化开展始于2016年,一直处于省级分支机构的探索性阶段。2017年项目支出年度预算自评面达到100%,积极开展中期预算绩效评价,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虽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初显,有效改善了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和预算定额控制,保证单位内部财务资金有效合理的使用,推进人民银行预算管理改革。但对于基层央行来说,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还缺乏统一、规范、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模式,如何构建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以此来促进基层央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二、目前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与申请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影响项目评审与绩效评价成果质量。业务部门虽对预算编制主体、执行主体、责任主体的职责定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从实际组织实施情况来看,由于项目实施部门与申请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交流,致使在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自评落实等环节缺乏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撑,影响项目评审与绩效评价成果质量。
(二)过程控制仍占主要地位,结果导向运用有待加强。建立完善制度与流程体系作为推行绩效管理的核心任务,从实际运行情况看,适用于基层行预算管理的项目评审与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已基本形成,但对结果导向的运用作为评价工作终点与目标,在操作实践中仍面临渠道不畅、应用有限等问题,致使“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未实质上形成闭环操作。
(三)绩效评价体系尚需优化,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受业务性质、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绩效评价工作在评价方式、方法选择运用上仍显单一,并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措施,致使评价指标设置主观性较强,定性指标多于定量指标,影响评价结论的全面性、客观性。
(四)人员素质仍需不断提高,第三方机构参与力度较弱。项目评审与绩效评价工作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工作量大、涉及领域较宽、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人员作为支撑,与此同时,基层专业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在数量、专业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与高质量完成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供需矛盾。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深化预算管理模式,推进财务管理绩效建设。一是分支机构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建立支出项目数据库,注重平时基础数据积累,认真测算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分析财务收支结构,确保预算管理的绩效性。二是要认真梳理内部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统筹组织人事部门、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形成会计部门与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预算管理体系。合理安排预算指标,增强预算编制、分配的科学性。三是要充分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强化条线的财务管理职责和成本意识,用支出规划倒逼业务规划,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探索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制定适用本辖内的绩效管理具体办法和操作细则,对绩效管理各个环节或具体操作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二是继续推进绩效评价试点,加大信息收集、人才储备、引入中介机构、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分配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管理实践,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数据库,加大数据分析和使用力度。
(三)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一是要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组织形式、评级范围、评价程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运用,进一步完善预算支出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二是要扩大预算绩效评价范围,坚持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配备和业务活动,逐步将各类预算支出全面纳入绩效考核评价范围。三是要保持预算绩效评价的连续性,结合预算定额标准和项目库管理,持续对各类预算支出开展绩效评价,有效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对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促进作用。
(四)借助外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项目评审中涉及绩效目标审核、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不仅需要财务知识,而且需要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可以充分借助外部力量高质量完成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供需矛盾。一是区分不同项目,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并按照其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态度、能力、道德水平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二是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取部分中介机构协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尤其是绩效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贾康、苏京春. 财政分配“三元悖论”制约及其缓解路径分析[J]. 财政研究,2012.
[2]马蔡琛. 基于评价主体视角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J]. 中国财政,2013.
[3]岳洪江,张绍光.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内涵、影响因素和控制节点[J]. 地方财政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