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交民巷到金融街

2019-09-23 08:07刘选国
月读 2019年9期
关键词:金融街中央银行胡同

要感受中国国力的崛起,了解中国金融业的进步和发展,当然要参观西交民巷,再看看金融街。

天安门广场西南侧,有一栋西方古典风格的五层大楼,屋顶上的钟楼和红色穹隆顶,成为与天安门、正阳门、人民大会堂等建筑风格迵异的另一道风景。但一般游人可能不太了解的是,这座大楼是1924年兴建的大陆银行北京分行,是当时的几家能与东交民巷外资银行媲美的中国民营银行之一。该行于1919年在天津建立,后来总部迁到上海,直到1952年公私合营后才关闭。从这座今天仍然宏伟富丽的大楼南侧走过,就走进了被誉为清末民初金融街的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东从大陆银行老楼起,西至北新华街,与天安门广场的人流相比,这里不太为人瞩目,游人稀少。但在清末民初,这个紫禁城前的街巷却聚集了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金融机构,有中央银行、股份制银行、私营银行,还聚集着老式银号、钱庄,与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一起,掌控着中国的金融命脉。

西交民巷东口北侧第二栋建筑是北洋保商银行,现已改成了中国钱币博物馆,这是一座西式风格三层建筑,花岗石立面,六根粗大古希腊式廊柱,褐色立式玻璃门窗,上覆西式屋檐。该行1909年为清理天津商人积欠洋商款项而设,所以名为“保商”,由政府和华洋商人共同出资建成。1921年,在该行设立的目标完成后,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并在西交民巷建了这座大楼,1939年停业关闭。

东口北侧第三栋银行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两层楼,西南角是一个古朴典雅的半圆外廊大门,四根门柱撑住门廊和上面的环形阳台,门前铺着几级大理石台阶,正门上方还留有一个鹰雕,大门右侧挂有“中央银行旧址”的牌子。查询得知,这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1931年建成并开始营业。现在门柱上挂着“方泉斋集币服务部”的牌子。西侧有一条短巷,从巷子里能看见北边的人民大会堂南门。

西交民巷东段南侧原有的银行旧楼原址上建成了全國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北边中段是人民大会堂宾馆。在接近人民大会堂西路的路段,还有两个银行旧址。一个是中国农工银行,该行原为1918年北洋政府财政部在大兴县、宛平县设立的大宛农工银行,1922年在此建了这栋欧式风格的两层小楼,1927年该行改组为中国农工银行,这里为总行营业场所,楼顶上现还标注着1922字样,现为中国记者协会办公楼。西交民巷56号,是中华汇业银行旧址,这是一座西式建筑群,也有高大的廊柱、金属门窗,铭牌标注说建成于1918年前,该行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一家中日合资银行,据称仅存在了十多年。现在该址成了一家企业的总部,西边墙体上还挂有一个农桥网的广告牌。

西交民巷最古老的银行应是大清户部银行,遗址在西交民巷与人民大会堂西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现在仅存一个西式拱门,门洞有灰色雕花铁门,门上方有一个半弧形加方块组合的门饰,墙两边都是低矮的灰墙黑瓦老房子,没有任何牌匾叙述其身世。反复查核资料,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引进西方金融制度,设立户部银行,设在原巡视中城御史衙署,即现在的西交民巷甲25号。户部银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银行,后改名大清银行,1911年清政府倒台后,又改组为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一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另设立中央银行,中国银行改为国际汇兑业务银行,这里变成中国银行北平分行。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石家庄迁入此址办公。此后,中国农业银行也在此成立。1969年,中国人民银行从此地迁至三里河财政部大楼,中国农业银行于1981年迁往白广路。遗憾的是,1982年,曾经的户部银行一栋西式两层小楼拆掉了,现在只有一个大门在此守望。

继续西行,在西交民巷西口与北新华街相连处有个87号院,这是一个挂牌保护的四合院,据称是双合盛酒厂老板张廷阁的宅院,但大门紧闭,无从参观里面的情状。从西口向北经北新华街,抵西长安街,过西单路口,就进入复兴门内大街,也就是金融街片区,映入眼帘的高楼大厦让人一下子从清末民初回到了现代化的今天。

复兴门内大街东北头是中国银行总行大楼,据称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是一栋具有强烈几何感和现代感的大厦。马路南边是民生银行大楼,再往西北边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大楼,这是一座白色金属铝板与绿色玻璃幕墙组合而成的建筑,这家成立于1984年的国有控股银行,已被国外多家机构评为全球资本实力最为雄厚的银行。马路南边还有国家开发银行,西北邻近二环路的地方则是中国人民银行大楼,人称“金元宝”大楼,一个半圆弧形的主楼环抱圆柱体中央楼,真像一个“聚宝盆”。

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西侧入口向北,就进入了金融街。这条被誉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大街高楼林立,汇集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大批银行总行和金融机构总部,还聚集了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国债结算公司、中央证券结算公司,是中国金融业结算中心,大楼上高悬着中国人寿、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力等大型央企的牌子。中国几乎所有金融重大决策都在这里酝酿和形成,每天数万亿的资金通过这些大楼里的机构在流转。

在北京,金融街摩天大楼的数量可能仅次于朝阳CBD地区。据金融街网站介绍,目前入驻的金融机构、知名企业多达1600多家,金融机构管理的金融资产达到16.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60%,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65%的保费资金,每天的资金流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近年落户的高盛、瑞士证券、摩根大通等一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资金流量。

从西交民巷走到金融街,中国金融业的百年发展史似乎走了一个曲线图。20世纪初,中国金融在国际资本的刺激下,快速起步并与世界接轨,中央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曾经有过十几年的辉煌,但随着首都南迁,这里开始衰落。新中国成立,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尤其是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后,实行公私合营,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全部被消灭,全中国一度只有一个人民银行,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们才又和世界金融接轨,将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恢复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分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随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还有各类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国金融业逐步强盛,并走向世界,人民币逐渐成为坚挺的货币。而亚洲投资银行的成立,更标志着中国正成长为国际金融大国。

据一篇文章称,金融街地区是北京胡同消失得最多最快的地区,此地十余年间就消失胡同五十多条,一批名字非常有味道的胡同,如松鹤胡同、松柏胡同、玉带胡同、喜鹊胡同等都没有了,只能到历史文献里去寻找。但这些光彩夺目的高楼大厦及其所代表的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壮大,或许多少能弥补这些胡同消失的遗憾。

(选自《胡同深处的北京》,中华书局)

胡同深处的北京

作者:刘选国 著

定价:26元

中华书局2019年5月出版

用脚丈量胡同,用心体会北京。刘选国先生是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关心老北京胡同保护的热心人士。本书是他游走胡同,实地考察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历史遗存、胡同现状之后的记录和思考。作者对胡同现状的描述,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记录,足以引人深思。而对胡同历史的追寻,则是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守望。书中对老北京的一些著名胡同都有涉及,行走胡同深处,体会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与温情。

猜你喜欢
金融街中央银行胡同
金融街:净负债率高企 信托融资凶猛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丽泽金融商务区:新的“金融街”正破茧化蝶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东明胡同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