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教育视域下高职校友资源应用研究

2019-09-23 03:45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友育人资源

李 颖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洗牌,生源争夺一触即发。如何吸引优质生源,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脚于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出路。本世纪初,地方高职院校相继开设大学生就业类课程,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将校友资源引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通过探索有效实践路径,推动地方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深入发展。

1 校友资源的应用现状调查

地方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就业创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扬州地区高职院校在校生为样本,重点对就业创业教育中校友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的关联分析,试图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校友资源的育人价值提供第一手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5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问卷有效率为94.2%。调查显示:

图1 学生对就业创业教育供给现状评价

图2 学生对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

图1中,68.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中,实践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图2中,74.1%的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学校的教育获得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学生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此外,对师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安排合理性等方面的意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获得感。统计中,3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就业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一般,1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此项工作,有38%的学生不满意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

其次,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未在全校形成共识。从学校组织校友活动的频次分析,只有24%的学生认为学校会经常性地开展校友活动;从对校友资源的认识看,还有23.4%的学生认为校友资源对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没有重要作用;从专业教学的融入度考量,只有20.7%的教师在专业教学上有意识地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就业创业教育。

第三,就业创业教育中校友资源的价值尚未完全挖掘。调查发现,对高职校友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校友事迹宣传(41.4%)、校友讲座(35.5%)等常规途径,基本契合学生对榜样激励的需求(61.2%);而学生对通过校友获得实践平台、就业创业信息及岗位、培养职业综合技能以及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等的迫切需求未得到完全满足,校友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造成校友资源低效利用的局面。

综上所述,部分高职院校对“协同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应用不够深入,对校友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致使教育供给、资源供给与学生需求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1]。因此,更新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尊重学生诉求,重视并有效吸纳校友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友资源在高职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2 校友资源的协同育人价值

校友资源是学校重要的社会资源,它是“以校友为核心集结点的多种资源的综合统一”[2],蕴藏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形象资源和品牌资源、精神资源和媒体资源、育人资源和教学资源、财力资源和产业资源、关系资源和信息资源”[3]。充分挖掘整合校友资源,引导广大校友尤其是优秀校友“反哺”学校,对促进学校就业创业教育起着多重价值。

2.1 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榜样示范价值

调查中,有61.2 %的学生认为优秀校友能起到榜样激励作用。因与在校生有着相同、相近的教育背景和紧密的“学缘”关系,高职校友的成长历程、行为方式、价值标准、态度观念等更易为学生认同。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提供校友的角色榜样,利用传统课堂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展示校友的榜样魅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沿着优秀校友的“人物形象—优秀事迹—内心思想—成长道路”脉络,引导学生感知感悟,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向榜样学习,与榜样同行,发挥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作用。

2.2 高职就业创业教育的“师资补给站”

调查中,36.6%的学生不满意当前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状况。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开设历史一般不长,专任教师数量较少,多以学工、团委、思政课教师担任。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相对薄弱,无法对创业就业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指导,[4]与学生的教育需求契合度不高。而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高职校友,他们既熟悉母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能把握社会需求和最新的行业资讯信息,更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心系母校,愿意并能够为母校提供师资支持,补齐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竞赛指导、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师资短板。通过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校友师资队伍,为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3 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就业创业知识、技能、方法、机会等的渴求。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急需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升,依据协同育人理念,吸纳优秀校友资源,通过修订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并延伸教学链等,释放广大高职校友拥有的巨大育人资本,助推地方高职就业创业教育的新发展。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学困生主要是指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使得这些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出现断层,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差,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要求。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具体表现为英语课堂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差,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针对学困生的这些表现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实际的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困生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转化策略。

2.4 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直通车”

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检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成果的最有效指标。调查中,56.9%的学生认为校友资源可以提供可靠的就业创业信息及岗位。因此,加强对校友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借助校友丰富的社会资本,多渠道搭建高职校友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习就业基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岗位与自身优势的最佳匹配。

3 校友资源的应用原则

高职校友蕴藏着丰富的育人宝藏,具有“学校专属性、多元性与可循环性、动态性”特点[5],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必须遵循:

3.1 适配性原则

高职校友具有榜样示范、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但非每一位校友的成长轨迹都适用于所有学生。学生对校友榜样的认可度、接受度,将直接影响校友协同育人价值的发挥,影响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特质、性格、兴趣,有针对性的梳理校友资源,科学分类,积极引导,提高学生与校友榜样的适配度。

3.2 持续性原则

调查中,部分高职院校在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间断性,如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忽视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校友资源的有效利用。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校友资源本身亦具有持续性、可更新性的特点。一方面,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贯穿教育全过程,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及就业指导等环节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校友资源的多元性与可循环性特点,重视并加强对现有及潜在校友资源的开发、维护力度,尤其是在校生校友意识、校友担当和校友情怀的培育,为学校教育事业提供持续的资源保证。

3.3 多样性原则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校友资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榜样激励、职业素养和能力以及就业信息与岗位的需求外,对人生阅历以及良好社会关系获得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因此,尊重学生多层次需求,创新校友资源的教育供给途径,提供多样、生动的教育,提高学生与校友间的互动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提升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3.4 系统性原则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校友讲座、校友事迹宣传等常规途径,进行“碎片化”教育,很难全面挖掘校友资源的育人价值。高职院校应摈弃过去对校友资源的片面认识,统筹谋划、系统利用校友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实践平台、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满足学生对就业创业理论知识、实践方法、技能以及社会实践、榜样引领等多方面的需求。

4 校友资源融入地方高职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4.1 打造地方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校友专家库”

建立“校友专家库”,旨在为地方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提供充足的育人资源。高职院校可依据学校的特色以及教育目标,按照校友类型、专长,遴选部分优秀校友代表,组建校级、院级的“校友专家库”。校级层面的“校友专家库”侧重于协助学校研究就业创业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制订校友参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评价、督促检查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院级层面的“校友专家库”主要协助制订本学院就业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遴选最适校友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参与就业创业课程设计、课程讲授及教材编写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可靠的实习就业信息、岗位;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服务与社会资源支持等。

建立“校友专家库”,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校友信息数据平台。打破原有校友工作机构、教务部门、学工部门以及就业管理部门间平台数据无法共享的现状,依托校友工作机构,建立信息共融共享的校友数据新平台。组建校、院两级校友工作队伍,采集、更新、维护校友数据信息,通过动态数据更新,及时掌握校友现状,获得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同时,加强对在校生信息数据的采集,为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持续、充足的后备资源。

4.2 推进地方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校友专家库”的力量,将最新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标准及时融入专业教学标准中,并打通传统的“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与专业相融合的“1+N”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6],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得到系统的就业创业教育。

加强就业创业课程建设。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校友师资队伍。聘请部分优秀校友代表作为课程专兼职教师,既可以补足学校教师在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环节方面的短板,又可以促使学校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丰富课程资源。联合优秀校友,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提高课程的本土化水平;提炼鲜活的校友案例,树立校友榜样,增强学生自信心;提供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实践平台、提供实践机会及信息、指导学生实践等。更新教学形式。根据学生需求,在各类课程中,增设校友模块的教育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结合小组式、专题式的课堂互动方式,并利用社会实践、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就业创业知识讲座等途径,系统发挥校友资源的优势,提升就业创业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

4.3 搭建校友就业创业立体服务平台

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高职校友可以为学校提供诚信度较高的就业创业信息。按照“互惠共赢”原则,学校及各二级学院可在就业信息网中增设校友专栏,用于校友企业及校友推荐单位文化宣传、人员招聘、政策咨询及解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加强高质量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行业中遴选合适校友企业,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高质量实习就业基地,实现“人才共育”目标。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依托实习就业基地,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毕业实习等方式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利用真实的职场情境,聘请校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实践教育,增加学生的职业感受,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按照“互惠双赢”原则,高职院校应充分尊重校友企业,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平台共建、教学计划共商、指导队伍共组、实践过程共管、教学质量共抓的“双主体”联动体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持续需求。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学生真正进行实战操练,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可以每年与校友企业合作举办创业计划赛、孵化项目选拔赛、职业生涯规划赛等,鼓励支持学生参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此外,通过校内“大学生创业基地”“创客空间”以及校外“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吸引校友及相关企业,支持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帮助推介项目、资助成果孵化、进行风险投资、扶助学生自主创业。

搭建“校友——学生”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校友讲座、校友沙龙等主题活动,以校友事迹、校友职业精神、校友职业感悟为重点,通过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职业综合素养;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校友职业导师”制度,定期开展现场交流,并借助微信群、QQ群,实行“团体辅导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模式[7],提高校友资源利用率。

4.4 深植浓厚的校友文化

除课堂教育外,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也对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打造校园环境的育人平台,在校园内厚植校友文化。从人文景观入手,在校园景观布置、主要楼、湖、路名设置、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墙、展示厅布置上,凸显校友的爱校情怀、奋斗历程。从校园文化方面,多管齐下,共搭文化平台。进一步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如宣传栏、广播、学校网站、官微等,通过大力挖掘、培育、宣传校友先进事迹,树立校友典型,增强优秀校友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创新创业、职业发展,开展各类校友文化活动。举办校友企业冠名,校友指导的职业大赛、创新大赛;开展校友论坛、校友创业讲座以及演讲比赛等;开展“互联网+”形式的校友活动;加强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建设,开展与校友面对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载体,在全校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校友精神的熏陶,汲取校友能量,实现人生目标。

5 结语

引入校友资源,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拓宽人才培育模式的一项新尝试。校友资源作为学校重要的社会办学资源,其所拥有的无形精神资源和有形物质资源优势,可以为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深入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顶层设计,强化就业创业教育的制度供给,加强过程管理,以制度建设保障校友参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校友育人资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校友风采
资源回收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