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静静,闫贵云,霍利光,左 敏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型经济作物,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1-2]。2015 年1 月,农业部制定的《2015 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已经把马铃薯列为重点,今后马铃薯将逐渐成为我国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3]。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病毒和类病毒共有十几种[4],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普遍存在马铃薯X 病毒(PVX)、马铃薯A 病毒(PVA)、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S 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以及马铃薯纺锤状块茎类病毒(PSTVd)[5-7]。这些病毒和类病毒使马铃薯品种退化,在马铃薯的连年种植过程中,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而解决退化的有效措施就是生产脱毒种薯,然而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分生组织体积约为0.5 mm,因此,在其脱毒中成苗率低,畸形化严重[8]。
当前脱毒马铃薯脱毒种薯主要使用的脱毒方法为:选取块茎、植株芽条或者带病毒试管苗结合热处理常规消毒处理,在无菌条件中解剖镜下剥离分生组织,培养、成苗、扩繁、病毒及类病毒检测,经遗传稳定性鉴定后工厂化快速繁殖使用[9-12]。该技术是目前马铃薯茎尖脱毒的一般程序,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脱毒周期长、环节多,需要经过热处理使病毒钝化[13],茎尖剥离以后需进行愈伤及成苗培养,获得脱毒苗以后还需要进行稳定性鉴定[14]。它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需要解剖镜,茎尖剥离的操作很细致,茎尖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脱毒率低,过小不易成活[15-17]。此外,茎尖剥离后在愈伤培养时会在培养基内加一些激素,分生组织受这些激素影响可能会产生遗传变异,并且马铃薯茎尖细胞非常小,存在遗传物质不完整的风险。
目前,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将需要脱毒的原原种进行田间播种,在现蕾或开花期从马铃薯地里筛选健康的植株,做好标记,较其他植株提前15 d 收获[18-19]。每株筛选个大、薯型标准和健康的种薯单独收获和贮存;种薯发芽后,剪取幼芽进行病毒检测[20];将检测健康的种薯重新催芽后,剪取大芽经酒精和升汞杀菌处理后,放于常规MS 固体培养基上做成茎段苗;将长高的茎段苗剪取上部1/3 高度保种,剩余2/3 进行病毒检测;病毒检测合格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快繁。该技术病毒检测合格率低,制苗效率低且成本较高[21-22]。
本试验针对目前马铃薯茎尖脱毒方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研究和实践操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高效且保证品质的马铃薯茎尖脱毒新方法。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晋薯16 号、克新1 号、冀张北12 号、农家种,其中,晋薯16 号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审定品种,克新1 号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审定品种,冀张北12 号为河北省张家口农业科学院审定品种,农家种为当地农民自繁自种品种。
(1)将需要脱毒的马铃薯块茎埋于土壤中,置于四周遮光、顶部透光环境中催芽,发芽后在20~25 ℃下进行拔高培养。(2)待催生的芽长到50~80 cm 时,在最高的茎上剪取0.8~1.0 cm 的茎尖,用洗洁精水浸泡后洗净,然后清水中浸泡后冲洗干净,接着用75%酒精表面消毒30 s,然后用0.05%升汞灭菌10 min,无菌水冲洗4~5 次,接种于MS培养基上,pH 值5.8~6.4,培养茎尖苗。(3)茎尖苗在温度25~28 ℃、光照强度2 200~2 500 lx 下每天光照12 h 进行培养。(4)待茎尖苗长高到7~8 cm时,在超净台上剪取0.2 mm 的茎尖(以肉眼可见为准),置于培养基中按步骤(3)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5)重复步骤(4)4~5 次后剪取茎尖保种,剩余茎段进行病毒检测。(6)病毒检测合格后,脱毒完成。
病毒检测由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进行。所用主要仪器是酶标仪和杂交箱。检测标准为NY/T401—2000,NY/T2744—2015。
4 个供试品种晋薯16 号、克新1 号、冀张北12号、农家种脱毒之后,依次编号2017-W-161、2017-W-162、2017-W-163、2017-W-164 进行马铃薯病毒检测,每个样本检测马铃薯6 种病毒(PVX、PVY、PVS、PVM、PVA、PLRV)和1 种类病毒(PSTVd)。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列于表1。在所检测的样品中样本2017-W-161 携带病毒PVX 和PVY;样本2017- W-162 携带病毒PVY 和类病毒PSTVd;样本2017-W-163 携带病毒PVA 和类病毒PSTVd;样本2017-W-164 携带病毒PVX、PVA 和类病毒PSTVd。经本研究方法的脱毒之后,检测4 个样本中均不含以上6 种病毒和1 种类病毒。
表1 4 个马铃薯样本的病毒检测结果
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量少或不含病毒。病毒复制须利用寄主的代谢过程,而分生组织缺乏真正的维管组织,当遇到分生组织旺盛的新陈代谢活动时,病毒的复制无法与分生组织旺盛的代谢活动竞争,大多数病毒在植株内通过韧皮部进行迁移,或在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传输,因为细胞与细胞间的移动速度较慢,在快速分裂的组织中病毒浓度高峰被推迟,以及分生组织的生长素浓度通常很高,可能影响病毒的复制,因此,在新生长出的芽端极小的范围内,病毒的含量几乎为零。
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解决了现有马铃薯茎尖脱毒存在脱毒周期长、脱毒苗易发生变异、制苗成本高且病毒检测合格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茎尖的重复培养脱毒方法。其大大简化了脱毒的步骤,不需要经过热处理操作,简化了茎尖剥离的步骤,撇开了解剖镜下的细微操作,避免了因茎尖过小而丢失遗传物质的问题;而且茎尖剥离后的培养不添加激素,大大降低了产生遗传变异的概率;同时拔高培养及茎尖苗培养参数的选取是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的。
本研究表明,马铃薯X 病毒(PVX)、Y 病毒(PVY)、A 病毒(PVA)和类病毒(PSTVd)可以用以下高效的脱毒方法:选取薯块拔高培养,待芽长到50~80 cm 时,剪取最高的0.8~1.0 cm 的茎尖,75%酒精消毒30 s,0.05%氯化汞消毒10 min,置于MS 培养基中,在温度25~28 ℃、光照强度2 200~2 500 lx 下每天光照12 h 进行培养;待茎尖苗长到7~8 cm 时,在超净台上剪取0.2 mm 的茎尖(以肉眼可见为准),置于MS 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培养条件不变,重复培养4~5 次后剪取茎尖保种,剩余茎段进行病毒检测,脱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