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2019-09-22 11:57蔡长凤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差异

蔡长凤

我国脑卒中[1]发病率明显增加,且向着年轻化发展。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脑卒中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但还有少数患者存在卒中后遗症,不仅增加了患者家属的负担,而且也增加社会负担。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康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笔者选取80 例脑卒中患者,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医院2016 年1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患者。①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脑卒中;机体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无异常。②排除标准: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80 例脑卒中患者应用单双号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2~75 岁,平均年龄(61.8±5.2)岁,病程1 h~4 周,平均(1.3±0.8)周;观察组25 例男性,15 例女性,年龄49~78 岁,平均年龄(64.1 ±5.2)岁,病程2 h~4.5 周,平均(1.5±1.1)周。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患者口腔中是否有分泌物,及时予以清理,以保障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并抬高患者下肢活动,开展肢体锻炼,更换患者输液部位,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2]。

1.2.2 观察组 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发病较为突然,且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所需的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极易产生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治愈的病例,并且可与以往成功治愈的患者取得联系,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2.2 体位护理 在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加强患者的体位管理,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时尽量保持躯干平躺,嘱咐患者家属在患者患肩后方放置软垫,使患者肩部处于稍稍外展的状态。当患者将体位调整为健侧卧位时,将软垫垫于胸前,使肩部保持外伸状态。

1.2.2.3 康复训练 在病发48 h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训练,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辅助患者进食,帮助患者调整到舒适体位。指导患者进行四肢简单运动,以防肌肉萎缩等情况。若是患者病情允许的话,可开展肢体锻炼[3],例如行走、活动关节、肢体延展等,安排患者进行理疗、针灸与按摩等康复治疗,以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此外,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卧位、行走、站立、坐位等自理能力训练,目的是加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总分100 分,评分越低表示运动功能越差。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总分100 分,评分越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MBI、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有所升高,与本组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BI、FMA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MBI、FMA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n MBI 评分 FMA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40 30.01±1.12 40.22±1.16 33.11±2.01 44.52±3.76观察组40 29.98±1.34 58.23±2.26 32.08±1.89 62.05±4.28 t 0.136 16.272 0.926 24.423 P 0.891 0.000 0.252 0.000

3 讨 论

脑卒中属于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多发的一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种老年病患病率的上升,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率,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需及时进行有效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康复护理锻炼可改善患者濒死的脑细胞,恢复患者部分功能。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康复护理,首先了解和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予以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感觉信息的传入,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MBI、FMA评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倪忠梅[4]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肢体语言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