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滨江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旅游资源提升对策

2019-09-21 02:30秦亚情李升峰
生态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龙袍绿水生态旅游

秦亚情, 李升峰

南京滨江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旅游资源提升对策

秦亚情, 李升峰*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

选取南京江北新区绿水湾、龙袍和八卦洲三块长江河流湿地作为研究区, 结合湿地生态特点构建湿地生态健康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并分别展开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1)南京江北新区三湿地生态健康总体处于一般水平, 其中龙袍湿地相对优于绿水湾和八卦洲湿地, 自然湿地相对优于人工湿地; (2)江北新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总体处于一般水平, 优势和特色总体均不突出。为此作者在空间上将评价区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和修复保育区, 分别实施不同的生态管控要求。并建议通过水体活化净化、湿地生态保育、种植业功能转换等16项生态工程来提升现有湿地的生态健康与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同时开展生态工程实施效果预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实施后可使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水平由原来的一般水平提高到良好水平, 其中人工湿地提升效果总体优于自然湿地。

南京江北新区; 河流湿地; 生态健康评价;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提升对策

0 前言

人类活动干扰导致长江中下游湿地规模锐减、生态品质下降, 人们对其生态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1]。湿地生态健康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应对环境胁迫的恢复能力, 目前属于研究较新领域[2-3]。国内学者在湿地评价框架的构建和指标体系方面取得较多的成果, 采用指标评价法对草海、洞庭湖、鸭绿江、图们江等湿地生态健康进行评价[4-8]。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从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选择指标, 主要集中在水、土壤、生物和社会要素层面, 因研究区的不同, 指标的选择、含义和量化方法并不完全一致[9-13]。随着湿地生态健康研究的深入和旅游活动的兴起,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国外旅游资源评价在深入研究自然风景视觉质量的同时, 开展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评价的研究[14]。在国外研究基础上,国内研究在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环境质量和外部开发条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15-20],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生态旅游资源研究中的重点[21]。相关文献研究表明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和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相对独立, 鉴于此本文将两者综合研究, 以江北新区绿水湾、龙袍、八卦洲三块长江河流湿地作为研究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2], 进一步扩大研究区范围与内容, 评价三块湿地的生态健康和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并探讨提升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水平的生态工程对策, 为滨江湿地的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科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2015年国务院批复南京江北新区成为全国第十三个、江苏首个国家级新区, 新区贯彻“规划先行、生态先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切实保护江北滨江岸线自然资源和洲岛生态系统,。研究区主要包括绿水湾、龙袍和八卦洲湿地(图1)。绿水湾湿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中部, 与南京主城区隔江相望; 龙袍湿地位主要发育在河漫滩上, 沿长江呈带状分布; 八卦洲湿地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游4 km外的江中。湿地内部现状见图2, 其中堤外为自然湿地, 堤内为人工湿地。

图1 南京江北滨江湿地区域图

Figure 1 Riverside wetland area of Nanjing Jiangbei

图2 绿水湾、龙袍和八卦洲湿地类型与植被分布图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wetland types and vegetation in Lvshuiwan, Longpao and Baguazhou

1.2 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实地考察, 此外还包括当地居民访谈、少量统计数据以及湿地的遥感资料, 其中水质数据来自南京市环境公报。

2 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整体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脆弱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和胁迫性原则等六大原则。

2.2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

在对研究区湿地的实地考察基础上, 借鉴相关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成果[23-25], 结合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了共包含19项指标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准则层分别为水体健康、土壤与动植物、环境状况和受胁迫程度, 少量指标为作者自设指标, 如: 水体气味、年际年内水位波动、血吸虫、环境噪声等(表1)。其中5个生态健康等级水平与标准如下: a. ≥4.5, 健康; b. 4.0—4.4, 较健康; c. 3.0—3.9, 一般健康; d. 2.0—2.9, 亚健康; e. <2.0, 疾病。

2.3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

本文考虑到河流湿地与其他湿地的不同, 即其在江岸、水禽、植物群落等方面的特点, 结合旅游资源的要素并参考有关生态和资源景观的评价研究成果,从湿地自身生态资源条件出发构建南京滨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26-27]。指标体系包含旅游资源价值、湿地景观特征、湿地资源丰度等评价要素, 根据评价得分均值情况确定5个生态旅游资源等级水平(表2)。分级情况如下: a.≥4.5, 高级; b. 4.0—4.4, 较高级; c. 3.0—3.9, 一般; d. 2.0—2.9, 较低; e. <2.0, 低级。

表1 南京滨江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表2 南京滨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3 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3.1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3.1.1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表明(表3), 湿地生态健康总体处于一般健康水平, 自然湿地优于人工湿地。绿水湾湿地已建区因受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和声环境质量略有不足, 人工湿地因零散禽畜养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环境质量相对较低。龙袍湿地整体略优于绿水湾湿地, 其中自然湿地与长江水直接相融, 水体质量好, 但存在血吸虫隐患。八卦洲堤内湿地公园水域较浅、流动性差整体处于亚健康水平, 堤外湿地略优于堤内湿地公园。

3.1.2 主要生态健康问题

绿水湾湿地、龙袍湿地、八卦洲湿地是南京长江段主要的滨江湿地, 通过对其生态健康状况分析, 发现存在以下生态共性问题。

(1)围垦养殖改变湿地原有生境。人工湿地水域以鱼塘为主, 农业开发活动改变了湿地的原生性, 导致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多样性下降。(2)水体流动性弱水质差。绿水湾已建区内水体流动性弱, 自净能力差; 八卦洲堤内湿地公园水体与堤外水体沟通频次低, 内部地势变化小,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明显。(3)血吸虫隐患未根本消除。钉螺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几十年来长江沿岸高度重视钉螺控制和灭绝工作, 但未彻底消灭, 影响休闲旅游的亲水性。(4)湿地内部生态交错带剧减。相当比例自然湿地被开发为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 导致原有自然湿地内部生态过渡带缺失明显。(5)外来物种入侵潜在风险。湿地范围内存在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外来水生植物, 分布零散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将影响湿地系统原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健康水平。

3.2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3.2.1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根据选定的评价指标与等级要求, 分别对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绿水湾和龙袍湿地旅游资源总体良好(表4)。绿水湾湿地水生动物资源等级差异明显, 自然湿地与长江水相融生态环境较好, 已建区水体活力不足, 影响水生动物生存栖息, 整体物种珍稀度不高。龙袍湿地鸟类资源较为丰富, 分布有不少珍稀动物种类, 观赏性强的鸟类规模总体小, 鸟类资源水平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八卦洲旅游资源等级总体偏低且缺乏优势和特色, 捕鸟现象严重导致鸟类资源相对较弱。

表3 南京滨江湿地生态健康价值评价表

表4 南京滨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预)评价表

注: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预评价结果

3.2.2 主要生态旅游资源现存问题

通过结果分析, 发现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植被景观总体单调。湿地区域的湿地植被主要是芦苇滩、意杨林和柳林。虽有少量水生植物群落, 但植被景观总体较为单一, 季相变化不够丰富。(2)水体舒适感知度偏低。水体总体透明度不高, 血吸虫隐患影响水体亲水性和亲水欲望。(3)观赏鸟类缺乏规模性。湿地鸟类种类丰富,但鲜见成群鸟类分布现象。(4)湿地旅游资源特色不鲜明。湿地植被总体单调、水景观弱, 湿地鸟类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导致湿地休闲旅游的吸引力不够高。(5)气候影响休闲活动波动性。受气候影响本区域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春秋季。

4 湿地生态健康与旅游资源水平提升对策

4.1 湿地生态功能与管控分区

根据湿地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 作者将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和修复保育区。其分区结果见图3, 管控要求如下:

生态保育区, 以生态保育为主要目的, 进一步增强滨江湿地的自然性与原野性, 本区不宜开展有损生态保育目标的规模性旅游项目, 少部分区域可适当开展生态休闲旅游, 严格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和非环保交通工具进入。

生态修复区, 以生态修复为主要目的, 通过生态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 流转为景观游览区, 满足休闲生态旅游需求, 禁止建设永久性建筑物和随意拓宽支堤或改变支堤高度; 严格控制建筑密度、高度和体量, 禁止非环保交通工具进入。

修复保育区, 以生态保育为主、生态修复为辅, 改善、优化区内现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提高湿地系统的生态多样性和原野性。根据实地状况逐步分别发展为生态保育区或景观游览区。

4.2 生态工程对策

为提升江北湿地生态健康和旅游资源水平, 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基于评价结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作者提出以下涵盖生态修复、生态保育、生态建设等共16项生态工程对策。

(1)岸线生态修复与维稳工程。南京江北自然岸线稳定性总体良好, 部分岸线土质相对疏松, 局部地段因江水侵蚀而崩塌。生态驳岸能保障堤岸生态安全, 实现生态维稳。(2)水体活化净化工程。在绿水湾和龙袍适当位置开建闸门, 不定期调控长江水体流入提高其流动性与自净能力。(3)水面环境清洁工程。对八卦洲和绿水湾内部分水面垃圾进行打捞收集, 清洁水面环境卫生。(4)人工水面连通自然化工程。将绿水湾和龙袍湿地中养殖和半野化水面加以贯通并为大水面, 增强水体流动性。(5)钉螺综合治理工程。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改变生境等各种方式加强长江江滩及支堤内钉螺的综合治理, 有效防范血吸虫病。(6)沼泽地生态恢复工程。部分人工湿地通过退渔还湿等方式恢复原有湿地, 为蛙类、蚌类等两栖、底栖类动物以及蜻蜓等提供更多栖息场所。(7)湿地生态保育工程。边滩芦苇湿地等原生环境保存基本完好的区域实施生态保育工程, 禁止游人入内。(8)景观美化自然化工程。在相应区域配置适应性强、观赏性强的乡土植物, 提升景观多样性。(9)林相多样化工程。在乔木零星分布或散布的合适区域种植池杉、水杉等湿生乔木, 在支堤或地势较高的开阔区域上种植栾树、栎树等中生性树种, 改造和丰富现有林相景观。(10)水生植物立体化景观化工程。在配置观赏性水生植物时, 注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满足游览区水生植物观赏的同时, 为水体生物净化、水生动物食物和栖息地提供物质基础。(11)鸟类筑巢环境改善工程。依托现有意杨林等森林资源, 适当配置有枝杈的乡土乔木种类, 加强林下灌木层与草本层配置, 为鸟类筑巢提供丰富的森林垂直结构, 改善现有筑巢和栖息环境。(12)野生动物放养与回归工程。营造和改善湿地草食动物栖息环境, 适当放养麋鹿、草兔、刺猬等草食及杂食动物, 弥补现有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不足或缺环。(13)鸟类食物丰富化工程。在湿地配置夏冬果实可食用的陆生植物种类, 水生植物类, 为涉禽、水禽和陆禽食物的丰富性创造条件。(14)宅基地退出与生态修复工程。拆除部分居民住宅及其它建筑物修复为生态用地, 部分建筑可通过适当改造流转为与休闲旅游相协调的非住宅建筑物或旅游服务设施。(15)种养业功能转换生态工程。人工湿地也是湿地鸟类的食物来源, 保留部分鱼塘和耕地, 将原有农业生产功能主要转换为生态功能, 种植过程完全生态化。(16)长江野生鱼类、蟹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取缔龙袍湿地现有网闸和捕鱼行为, 疏通水下生态廊道, 通过生态保育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野生鱼类、蟹类资源保护区。

图3 绿水湾、龙袍、八卦洲湿地生态功能分区和管控分区

Figure 3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control zones in Lvshuiwan, Longpao and Baguazhou

4.3 生态工程实施效果预评价

生态工程实施后可使三湿地生态健康和生态旅游资源得到双提升, 限于篇幅, 本文仅对生态工程实施后三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表3): 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整体等级得到明显提高, 人工湿地好转较为明显, 其景观奇特性与年内观赏价值受时间和湿地自身的资源型限制, 无明显变化。通过植被群落的合理配置, 湿地动植物多样性有明显提升, 科学文化价值有小幅提升。由于湿地本身范围和和特色限制, 龙袍湿地规模、水生动物种类、景观奇特性和年内观赏价值在工程实施前后变化不明显。八卦洲堤内湿地和堤外柳林湿地资源等级提升较为明显, 整体生态旅游资源由较低水平提升为较高水平。

数据分析表明工程实施后绿水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等级中高级水平占比由16.7%提高到44.4%, 原占比22.2%的较低水平等级在项目实施后消失。龙袍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中较高级水平占比由25.0%可提高到70.8%。且不再存在较低水平的生态旅游资源。八卦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等级中较低、一般和高级水平占比分别由20.8%、56.3%和16.7%变化为4.2%、43.7%和50.0%, 提升明显。

5 结论与讨论

对湿地生态健康和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不仅能够了解湿地的生态健康状态, 同时也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区湿地生态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一般健康水平, 其中自然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略优于人工湿地; 龙袍湿地生态健康状况优于绿水湾和八卦洲湿地。(2)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水平总体一般, 优势和特色不明显。(3)16项生态工程实施后可使研究区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均提高1个等级, 达到良好水平。本文在宏观上提出了提升湿地生态和旅游资源的对策措施, 但是具体工程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实地考察和验证。本文中指标体系是根据本研究区特点建立的, 统一指标选择、含义和量化方法, 增强指标体系的可移植性和可比较性是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1] SCHAFFER B. Wetland Ecology: Principles and Conservation by Paul A. Keddy[J]. Wilson Bulletin, 2001, 113(3): 354– 355.

[2] 徐菲, 王永刚, 张楠, 等. 北京市白河和潮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 2017, 37(3): 932–942.

[3] 马克明, 孔红梅, 关文彬, 等.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方法与方向[J]. 生态学报, 2001, 21(12): 2106–2116.

[4] XU Fei, ZHAO Yanwei, YANG Zhifeng,et al. Multi-scale evaluation of river health in Liao River Basin, China[J].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 2011, 5(2): 227–235.

[5] 孙才志, 陈富强.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J]. 湿地科学, 2017, 15(1): 40–46.

[6] 蒋卫国, 潘英姿.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 2009, 28(6): 1665–1672.

[7] 彭益书, 付培, 杨瑞东, 等.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地球与环境, 2014, 42(1): 68–81.

[8] 朱卫红, 曹光兰, 李莹, 等. 图们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 2014, 34(14): 3969–3977.

[9] 吴春莹, 陈伟, 刘迪, 等. 北京市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湿地科学, 2017, 15(4): 516–521.

[10] 彭建, 王仰麟, 吴健生, 等.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J]. 生态学报, 2007, 27(11): 4877–4885.

[11] 王树功, 郑耀辉, 彭逸生, 等.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02): 391– 398.

[12] 宋创业, 胡慧霞, 黄欢, 等. 黄河三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 2016, 36(9): 2705– 2714.

[13] 易凤佳, 黄端, 刘建红, 等. 汉江流域湿地变化及其生态健康评价[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 19(01): 70–79.

[14] 梁修存, 丁登山. 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2): 253–260.

[15] 钟林生. 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3.

[16] 许静宜, 贺玉晓, 赵同谦, 等. 河滩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社区意愿调查——以黄河孟津湿地扣马段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7): 1228–1235.

[17] 陈新新, 谢婕.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研究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5): 142–143.

[18] 陈丹红. 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模式的选择[J]. 生态经济: 学术版, 2007(5): 238–241.

[19] 王磊, 田大江, 陶慧, 等.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3): 153–160.

[20] 吕建树, 刘洋, 张祖陆, 等. 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 资源科学, 2011, 33(9): 1788–1798.

[21] 钟林生, 马向远, 曾瑜皙, 等. 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6): 679–690.

[22] 刘云, 李升峰, 李沛泽, 等. 南京市河流湿地生态健康评价与生态对策研究——以绿水湾湿地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5): 10–15.

[23] RAFFAELLI D G, FRID C. Ecosystem ecology : a new synthesis[J]. Marine Biology Research, 2012, volume 8(5-6): 568–569.

[24]MARTÍN-LÓPEZ B, GÓMEZ-BAGGETHUN E, GARCÍA- LLORENte M,et al. Trade-offs across value-domains in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4, 37(1): 220–228.

[25]崔保山, 杨志峰.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Ⅱ.方法与案例[J]. 生态学报, 2002, 22(8): 1231–1239.

[26] 曾涛, 邸雪颖, 杨光, 等. 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8(5): 110–113.

[27] 王霄, 黄震方, 袁林旺, 等.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J]. 经济地理, 2007, 27(5): 830–834.

Ecological health evaluation 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in Nanjing riverside wetlands

QIN Yaqing, LI Shengfeng*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Ocean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The research selects three Yangtze river wetlands as the study area, which are Lushuiwan, Longpao, and Baguazhou in Jiangbei New District of Nanjing.It establishes assessment index systems for wetland ecological health and wetl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combining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s them separatel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the three wetlands is at a general level, in which the Longpao is relatively superior to the Lushuiwan and the Baguazhou, and the natural wetland is better tha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2) The ecotourism resource in Jiangbei New District is at an average level too and the the overall advantages andcharacters are not prominent.Therefore, we divide the evaluation area wetlands into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re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s andrehabilitation conservation areas in space,and implement different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control requirements.It is also recommended to enhance ecological health 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existing wetlands through 16 ecological projects,such as water purification, wet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lant function conversion,etc.At the same time,the pre-eval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of ecological projects is carried out.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wetl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improved from the original general level to a good level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s generally superior to natural wetland.

Nanjing Jiangbei New District;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 health evaluation; eco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

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4.021

K903

A

1008-8873(2019)04-150-08

2018-06-18;

2018-07-3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1)

秦亚情 (1992—)女河南商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专业研究生 E-mail: 1778466115@qq.com

李升峰, 副教授 E-mail: 838949077@qq.com

秦亚情, 李升峰. 南京滨江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旅游资源提升对策[J]. 生态科学, 2019, 38(4): 150-157.

QIN Yaqing, LI Shengfeng. Ecological health evaluation 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in Nanjing riverside wetlands[J]. Ecological Science, 2019, 38(4): 150-157.

猜你喜欢
龙袍绿水生态旅游
赶着青山和绿水
青山绿水幸福长
传承传统美食,匠心守护美味——龙袍蟹黄汤包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历代文学作品中的荷花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花田种画
绿水绕家园(国画)
晒龙袍的六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