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水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2019-09-21 02:28张敏李令军赵文慧郭逍宇许金浩王鑫龙赵文吉
生态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洋河土地利用流域

张敏, 李令军, 赵文慧, 郭逍宇, 许金浩, 王鑫龙, 赵文吉,*

洋河水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张敏1, 李令军2, *, 赵文慧2, 郭逍宇1, 许金浩1, 王鑫龙1, 赵文吉1,*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 100048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北京 100048

为探究洋河水质现状, 利用2017年11月至12月水质实测数据, 分析了洋河10项水质指标的异质性及其成因。结果表明: (1)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 洋河总体水质较差, 不同地段差异明显。基于各断面水质现状与评价结果来看, 总体达标率为25%, 下游污染较严重达标率为0%, 主要超标因子为COD、TP、DO、NH4+-N和浊度。(2)分析上下游水质变化特征, 发现上游水体中浊度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是TP和BOD5; 下游水体中TP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是BOD5, 表明水质呈现一定变异性。(3)基于遥感影像, 提取河岸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并与水质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洋河上游主要以面污染源为主, 下游主要以点源污染为主。耕地、城镇、建设用地、水面和草地对水质的影响较显著。(4)统计分析流域区县社会经济结构并建立与水质要素间相关关系, 结果显示洋河流域水生生态系统较脆弱, 下游受工业企业的污染贡献较大。人口、农产品、水产品产量和综合能源消耗量对水质影响显著。

水质现状; 土地利用; 能源产业结构; 相关性

0 前言

洋河作为官厅水库的主要入库河流之一, 多年来倍受关注。由于洋河及其他河流流域管理措施不当、生态环境脆弱以及大量污水排入河道等原因导致入库河流水质严重超标[1], 1997年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2]。之后经过各个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工作, 水质得到改善。但是,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库水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洋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现象严重, 改善水库水质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工作依然艰巨[3]。已有许多学者证明土地利用类型与水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4-5], 土地利用的方式、强度、空间布局和覆盖类型所导致水环境能量传输发生变化而显著影响水环境质量[6]。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间存在紧密的联系[7], 区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危机[8]。因此, 为应对北京市水资源匮乏和洋河流水质下降的现状, 研究洋河水质现状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关系, 并分析洋河流域能源产业结构以及水资源现状有着重要意义。

洋河流域早期研究集中于水体水质与河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重金属间相应关系的研究。2014年谭冰等学者研究洋河流域属万全县一带受重金属污染存在潜在风险, 主要以Cr和Hg污染严重, 导致水质已不满足渔业养殖用水[9]。商靖敏等学者研究了洋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中Se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10]。庞博等学者研究了洋河流域张家口段河流水质演化及其驱动因子, 表明该河段主要污染物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BOD5,重金属Cr6+和Cd等, 主要的驱动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11]。此外, 另有学者致力于研究洋河流域生态服务的价值, 罗维等学者研究了从1990—2013年洋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异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发现洋河流域土地利用除了林地和未利用地, 其他类型用地的年总生态服务价值先增加后减少, 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 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洋河流域生态服务的主要贡献者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敏感因子[12]。综上所所述, 针对洋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现有的研究集中于水体中水质要素与近岸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流域能源产业结构对洋河的污染贡献。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洋河上游与下游水环境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上下游流域河岸带土地利用和流域区县能源产业结构出现不同比例的变化。为有针对性的改善洋河水环境质量, 本项研究将分上游和下游两大区域探究上下游水质空间异质性并分析其成因。运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洋河水质现状, 分析上下游水质存在的差别, 以及上下游水质与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关系, 探究水质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 结合年鉴统计数据分析流域能源产业结构对河流造成的污染, 最终确定上游和下游存在的主要污染源。结果显示, 洋河上游主要以面源污染为主, 下游主要以点源污染为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洋河是永定河的支流, 位于113°29′32″E—115° 43′40″E, 39°59′42″N—41°15′3″N之间。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流域近河岸带1500 m范围内土地覆盖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 流经村镇河岸带以居民地、草地和林地为主, 偶尔会有工厂和建设用地。洋河流域主要包括三大支流: 南洋河、东、西洋河。西洋河发源于乌兰察布的兴和县, 南洋河发源于山西省的阳高县, 在怀安县附近汇合, 称为洋河。沿途流经张家口市、宣化、下花园、怀来等地后, 在怀来县朱官屯与桑干河一并汇入永定河, 注入北京官厅水库。流域面积15078 km2, 总长度262 km, 平均海拔1000 m以上[13]。洋河位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区, 夏季凉爽, 冬季寒冷漫长, 年降水量(375±25) mm, 年均气温7.7℃, 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 河流主要以降水为补给来源, 河岸带植被覆盖类型单一, 生态环境脆弱[14]。

1.2 数据获取与处理

1.2.1 采样及样品测定

根据对洋河流域的实地考察与遥感影像结合分析, 在洋河干流以及汇入干流的支流布设监测断面。对于经过村庄、城镇和工厂、农田等面污染源的河段加设采样点。 2017年11月至12月在洋河干流布设8个监断面。如图1所示为洋河监测点布设情况及河岸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由于条件限制, 现场监测所用的水质仪只能测定所需指标中7项, 其余的样品采集后进行实验室分析。现场监测与采样时, 每个监测断面等距布设3个采样点, 水质仪测定三次后取平均值作为该断面水质参数值; 实验室分析则用采样器采集液面下0.5 m处的水样, 将3个采样点的水样均匀混合后保存至聚乙烯瓶中, 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基础指标。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4版)。现场测定使用OTT Hydrolab DS5X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和手持GPS定位仪, 对采样点的水体进行实时在线测定, 测定包括溶解氧(DO)、pH、氨氮(NH4+-N)、总溶解固体(TDS)、蓝藻素(SPC)、氧化还原电位(ORP)、浊度等水质参数, 并同时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与高程。所要测定的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等指标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规定的方法采集样品后带回实验室测定。

图1 研究区水质监测采样点及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Figure 1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ampling point and land use type in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1.2.2 遥感数据处理及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选用研究区2017年2月和8月两期高分影像数据, 在几何纠正和大气纠正基础上, 以主干河流两侧1500 m为缓冲区, 采用面向对象分类计数, 提取区内土地利用信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一、二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选用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城镇、草地、裸地、水面(本文为水产养殖池)和建设用地(包括工厂)八类土地覆盖类型为研究对象, 并获取缓冲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的矢量数据。

1.2.3 洋河流域各区县经济统计数据

选取2016年《张家口经济年鉴》中洋河流域各区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情况等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1.2.4 研究方法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指在参与水质评价的监测点中, 各项水质指标的实测值与目标水质指标浓度限值的比值[15]。

描述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的描述统计功能可分析数据样本的结构和总体情况, 反映数据背后的实际情况。对水质要素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 所得平均值、中位数、最大最小值和变异系数可直观的表达洋河水质的集中趋势和现状。

Pearson相关性[16]利用spss19.0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功能分析洋河监测点周边土地利用面积与水质要素的相关性, 可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产生的影响[17]。

3 结果与分析

3.1 洋河流域水质现状特征分析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为水质目标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水质现状。见表1, 从洋河整体流域来看, 水质较差, 达标率仅为25%; 主要超标因子为COD、TP、DO。pH值范围在8.1—11.23, 呈碱性; 远超出地表水环境III类标准。

分上下游来看, 洋河上游达标率为50%, 而下游达标率仅为0 ; 说明洋河下游污染状况比上游要严重。洋河上游IV类占河段50%; 洋河下游V类水质占河段的50%, 洋河下游COD在各断面均超标。在87号断面水质指标TP超编现象较为严重, 导致该河段归为劣V类水质, 现场观察到水体呈现浅褐色。结果显示, 洋河流域自上游向下游各水质要素呈现增加的趋势, COD值显著增加, 表现出下游河段水质污染较上游严重。为探究这一现象, 将洋河流域分上下游两个单元进行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将洋河流域的各指标均值与对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比后可知整个流域DO、COD、TP均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标准, pH值呈碱性。是洋河流域应重点加以控制的主要因子。从上下游河段统计特征情况看: (1)洋河上游表现为DO、COD、TP和浊度均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标准, 除浊度超标率达100%, 其余水质因子超标率均达25%。pH均值为9.895, 最小值为8.1, 上游呈弱碱性并超出正常值范围, 是上游应重点加以控制的主要因子。从变异系数来看, 表现为浊度变异系数最大(160%), 其次TP是(85.8%)和BOD5是(70%); 离散程度较高。(2)洋河下游表现为DO、COD、TP、NH4+-N和浊度均超出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TP、浊度和pH值超标率达100%, 其余水质因子超标率为25%。pH均值为11.21, 最小值为10.83, 下游呈现强碱性严重超出正常范围, 是洋河下游应重点加以控制的水质因子。从变异系数来看, 表现为TP变异系数最大(130.1%), 其次是BOD5(98.1%); 离散程度较高。

3.2 水质异质性成因分析

3.2.1 河岸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变化的关系

对近河岸带500 m、1000 m、1500 m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样本统计分析。由图2可知, 洋河河岸带主要以耕地为主, 其次是城镇, 建设用地及工厂占总统计面积最少; 上游缓冲区内三个尺度下耕地面积均占分类总面积的88%以上, 林地、城镇用地都占3%—7%, 而建设用地及工厂占总面积不足1%; 下游缓冲区内三个尺度下耕地均占分类总面积76%—77%, 城镇用地占4%—10%, 草地占2%—9%, 建设用地及工厂用地占4%—5%, 水面(水产养殖池)占2%。说明洋河上游流域主要以面源污染为主, 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单一。洋河下游河岸耕地面积减少, 草地、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所占比例显著减少。土地利用丰富度增加, 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增加。城镇化率提高、人口增加是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空间变异的主导因素[18]。

注: “- ”为未超标

图2 洋河河岸带缓冲区内不同尺度下土地覆盖类型信息

Figure 2 Information on land cover types at different scales in the buffer zone of the Yanghe riparian zone

为探究水质要素变异性与土地覆盖类型间的响应关系, 选取代表性的5项水质指标作为数据样本。如图3 所示, 发现5项指标均呈现出向下游污染加重的现象, 并且最大值均出现在下游。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来看, COD变化最显著, 下游水体中该项指标明显高于上游, 并且最大值出现在下游; 其次是BOD5, 上游水体中该项指标值变化缓慢且接近于1(mg/L),下游水体中该指标值变化显著且出现最大值。TP、DO和NH4+-N变化较缓, 其中由水质现状评价结果来看, 下游水体中TP的浓度值要高于上游水体中的。从水质要素累积量来看, 下游总累计量明显大于上游, 其中87号点累计量达最高值其次是86号点和85号点, 表明下游水体中污染物的量大于上游水体中的。结合图2结果, 发现上游河岸两侧以农田耕地为主要土地覆盖类型, 偶有工厂出现。河岸两侧以河滩地为主, 面源所产生的污染物可直接进入水体污染水质, 由此可认为上游主要受到面源污染为主。由于下游河岸两侧的工厂、城镇等用地增多, 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减少。由于建设用地及工厂、城镇等用地的增加, 下游水体受到点源污染加重。总体来看, 洋河上游主要以面污染源为主; 洋河下游则倾向于点污染源。

3.2.2 水质要素与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间相关性分析

以洋河两岸不同缓冲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9项水质指标作为基础分析数据, 计算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 结果见表2。

洋河河岸带500 m缓冲区内, COD、ORP、DO和浊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未出现显著相关性, BOD5与耕地呈现高度相关性; TP和NH4+-N与建设用地、裸地和城镇的面积呈高度相关性, NH4+-N还与草地面积呈较高的相关性; TDS和SPC与水面(水产养殖池)面积呈现很高的相关性。

洋河河岸带1000 m缓冲区内, DO和浊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未出现显著相关性; COD与草地呈现很高的相关性; BOD5与水面、城镇和耕地呈现很高的相关性; TP和NH4+-N与建设用地、裸地、园地的面积呈高度相关性, 此外TP与城镇, NH4+-N与草地也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TDS和ORP与林地和水面面积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ORP与水面面积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图3 采样点水质要素浓度累积柱状图

Figure 3 Concentration accumulation histogram of water Quality Element at Sampling Point

洋河河岸带1500 m缓冲区内, DO和NH4+-N与各土地利用类型未出现显著相关性, 其余水质要素均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呈现一定正相关。其中, BOD5与水面、城镇和耕地显著相关, 与耕地相关性最显著; COD与建设用地及工厂、草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TP与建设用地及工厂、裸地和城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TDS和SPC均与林地呈现出显著正相关; ORP与耕地呈现出现在正相关关系; 浊度只与城镇表现正相关关系。说明河岸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有不同程度影响,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引起水质的变化。总体来看, 河岸1000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面积与水质呈现的相关性程度最高, 说明该范围内污染源对河流水质产生最为复杂的影响。应对该范围内景观格局制定合理的生态治理与生态保护政策。

3.2.3 流域区县能源和产业结构污染贡献分析

由2016年张家口市经济年鉴中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洋河上、下游流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比: 由上游至下游,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加且增量最高, 其次是第一产业稍有增加;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显著降低。上游流域区县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4.92:34.28:50.79, 到下游变为16.48:39.14:44.3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 表明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随着经济不断增长, 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合理调配, 再加上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技术不能满足工业规模的扩大速度, 区域污水处理效率低下, 可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19]。

表2 不同缓冲区内土地利用面积与水质要素含量间Pearson相关性

注: “**”为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为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为负相关

图4 洋河流域各区县产业结构信息

Figure 4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urban areas and county towns in the Yanghe River Basin

能源消耗与用水间存在复杂关系, 能源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水资源, 并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同时, 在取水、用水和回收处理过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面对区域水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 基于水资源与能源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以洋河流域区县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为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5 所示。

发现洋河上游与下游流域区县能源结构变化显著。其中焦炭增加量最大, 其次是能源消费总量、原煤量和电力消费量, 最后是汽油和柴油用量。煤炭与煤制油、气两大企业是用水较大的企业, 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 对水环境污染起到较大贡献[20]。综上所述, 可以认为下游污染主要由于工业企业的活动影响, 流域区县能源、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控是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3.2.4 流域区县经济因素与水质间相关关系

统计洋河流域各区县经济年鉴中8项数据作为影响水质的环境因子, 计算这些环境因子与水质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如表3所示。

图5 洋河流域各区县能源消费现状

Figure 5 Current statu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urban areas and counties of Yanghe River Basin

表3 洋河流域社会经济与水质要素间Pearson相关性

注: “**”为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为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为负相关

流域各区县的经济因素作为影响水质要素的因子来看: BOD5受各类因子影响最复杂, 其中人口与该要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且主要是与农村人口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农产品、水产品的产量以及区域GDP与该水质要素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以表明BOD5受农村居民的生活活动影响最大。NH4+-N和COD受综合能源消耗量影响较大, 相互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说明NH4+-N和COD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最大。结合水质评价结果来看, COD是洋河主要超标的水质要素之一, 保护水环境质量重点应该落实到对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的工作上。

4 结论

综上所述, 洋河流域水质污染较严重, 下游比上游污染更严重。上游主要以DO、COD污染物为主, 表明上游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 经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结果显示, 洋河流域整体以耕地面积为主, 尤其集中于上游, 多以面源污染为主, 是水环境保护的重点。下游主要以COD、TP污染物为主, 建设用地和城镇面积增加, 主要表现为点污染源。通过水质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间相关性分析, 表明河岸带缓冲区内各水质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导致水体污染的因素主要为耕地、城镇、建设用地、水面和草地。对洋河流域各区县能源、产业结构的分析。发现洋河流域自上游向下游, 工业越来越成为流域经济增长的主体, 能源消费水平显著增加。表明, 洋河下游流域受工业企业的污染较大。为保护水生态的稳定需要大力调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将资源能源型社会转向环境友好型。

[1] 于淼, 魏源送, 刘俊国, 等. 永定河(北京段)水资源、水环境的变迁及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其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09): 1817–1825.

[2] 孙寓姣, 陈程, 丁爱中, 等. 官厅水库水质特征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05): 1547–1553.

[3] YI Huiwen, GUI Huanliu, HAI Guanghao, et al. Analysis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Ecosystem Services Based on Land-Use Changes: A Case Study of Guanting Reservoir Watershed in China[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2695(807).

[4] 王娟, 张飞, 张月, 等. 艾比湖区域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6, 36(24): 7971–7980.

[5] 项颂, 庞燕, 窦嘉顺, 等. 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洱海入湖河流水质的影响[J/OL]. 生态学报, 2018(03): 1–10[2018-01-29].

[6] 于术桐, 黄贤金, 程绪水.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S2): 177– 181.

[7] 孙艳芝, 鲁春霞, 谢高地, 等. 北京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J]. 资源科学, 2015, 37(06): 1124–1132.

[8] 钟锐, 赵鹏, 张宏伟, 等. 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流动及其对各国水资源影响[J]. 资源科学, 2014, 36(01): 103–109.

[9] 谭冰, 王铁宇, 朱朝云, 等. 洋河流域万全段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 2014, 35(02): 719–726.

[10] 商靖敏, 罗维, 吴光红, 等. 洋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Se)分布及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5, 36(01): 301–308.

[11] 庞博, 王铁宇, 吕永龙, 等. 洋河流域张家口段河流水质演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环境科学, 2013, 34(01): 379–384.

[12] 罗维, 易海杰, 李红举, 等. 洋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异及其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 37(16): 5342–5351.

[13] 高佳佳, 罗维, 奚晓霞. 首都水源地——洋河流域人为源多环芳烃(PAHs)排放清单估算及其影响分析[J]. 环境科学, 2014, 35(12): 4573–4581.

[14] 徐兰, 罗维, 周宝同.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农牧交错带典型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洋河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04): 580–590.

[15] 曾永, 樊引琴, 王丽伟, 等.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比较[J]. 人民黄河, 2007(02): 45+65.

[16] 高永恒, 曾晓阳, 周国英, 王根绪. 长江源区高寒湿地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种间关系分析[J]. 湿地科学, 2011, 9(01): 1–7.

[17] XIA Jun, WANG Longfeng, YU Jingjie, et al.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water quality at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and its spatial variation in Huai River Basin, China[J].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 61(01): 82–92.

[18]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 经济地理, 2015, 35(05): 148–154+197.

[19] 李志涛, 黄河清, 张明庆, 等. 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10, 32(02): 267– 273.

[20] 顾阿伦, 姜冬梅, 张月. 能源–水关系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生态经济, 2016, 32(07): 20–23+28.

Present situation of Yanghe water quality and analysis of its causes

ZHANG Min1,LI Lingjun2,*, ZHAO Wenhui2, GUO Xiaoyu1, XU Jinhao1, WANG Xinlong1, ZHAO Wenji1,*

1.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2. Beij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100048, China

The water quality of Yanghe River between November and December 2017 was monitored, with spatial heterogeneities and their dependencies of ten indice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ingle-factor pollution index,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Yanghe River was poor, and presented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ces. The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only 25% of the sampling sites along the river met the standard. Water quality in the downstream became even worse, with none of th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meeting the standard. The main indices which exceeded the standard included COD, TP, DO, NH4+-N and turbidity. (2)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was observed. In the upstream,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urbidity was the greatest, followed by TP and BOD5; while in the downstream,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P was the greatest, followed by BOD5. (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quality and land use typ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river banks on both sides extracted by remote sensing data was conducted. In the upstream, non-pointsources were the dominant pollution sources; while in the downstream, point sources were dominant. The water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ropland, town and construction land, water surface and grassland. (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quality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of counties in the river basin was analyzed. The aquatic ecosystems in the Yanghe River Basin were relatively vulnerable, and the downstream of river was heavily polluted by the industry. Soci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quatic production and integrated energy consumption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water quality.

water quality status; land use; energy industry structure; correlation

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4.012

X522

A

1008-8873(2019)04-077-08

2018-09-02;

2018-10-23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101404); 水源保护区水质情况评价方法研究(01117220010037)

张敏(1994—), 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 硕士生,主要从水土污染研究, E-mail:455944412@qq.com

赵文吉E-mail: zhwenji1215@163.com; 李令军lilj2000@126.com

张敏, 李令军, 赵文慧, 等. 洋河水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4): 77-84.

ZHANG Min, LI Lingjun, ZHAO Wenhui, et al. Present situation of Yanghe water quality and analysis of its causes[J]. Ecological Science, 2019, 38(4): 77-84.

猜你喜欢
洋河土地利用流域
国家白酒质检中心洋河实验室成立
压油沟小流域
千年酒镇 醉美洋河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洋河股份2019年前三季净利71亿元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1.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