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初探

2019-09-20 06:19张蕾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大学生

张蕾

摘 要:创新创业理念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我国多元化的经济市场需求,更能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的主力军,加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势在必行。本文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识教育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希望以此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战略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

当代我国正处于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若想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时刻牢记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学作为我国人才输出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全能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教育就要在通用教育模式背景下大力改革教育,注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在高校教育中建立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大學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理念落实不到位

创新创业理念在我国是近几年才被提出的,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还没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无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高效贯彻。教育部正在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大力宣传,希望尽快将其落实到素质教育中去,从而为培养出更多的全能人才。就目前而言,创新创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流程,高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较少,很多高校还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没能贯彻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此外,一些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院校也只停留在基本的理论上,没能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无法保证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

(二)教育课程知识陈旧

创新创业教育重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新颖度,需要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积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衔接,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新发展的方向。我国部分高校虽然开始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其课程内容雷同,并没有对以往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革新,久而久之,其课程内容便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内容和行业出现,教育课程若不能及时衔接社会需求便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这样,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课上所接受的教育便无多大用途[1]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为此,在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若想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先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然而,诸多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甚至还有很多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认知仍处于“初学者”阶段,这样的师资队伍难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保障。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但对创业的风险还是很了解的,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课上容易退缩,加之教师没能给予很好地引导,便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二、通识教育模式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强化教育理念,完善教学体系

通识教育模式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强化教育理念,完善教学体系,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出发,积极迎合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战略的指定要求,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高校需要“立足校情、共享资源”,即在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让彼此通过资源的共享丰富教学资源,从而保证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时刻了解到社会经济发展最新情况。此外,创新创业时间教育必须从分散管理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制度,让创新创业整体的教学模式得以丰富发展,从而保障其教学效率。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传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灌输是不能革新其创业思想的,这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因而必须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将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作为创新创业的目标,摆脱“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获得新的思想感悟[2]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平台,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通识教育要求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大学生在单纯的理论教育中不能很好的提升自己,因此,高校需要为大学生构建创业项目平台,通过平台的支撑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创新创业研究,从而在创业实践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要知道,“真刀真枪”的训练才能强化一个人的意志和能力,若想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商创业和电商创业已经成为了当下经济市场的主要趋势,学生也可为学生搭建网络凭条,从而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

三、结语

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更加注重实践性,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机会参与到课堂实践教育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教学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自身要不断充实自己,高校也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并以此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 熊念.大学生通识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12):187.

[2] 冯小录.通识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8(35):174.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