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韦行 严芳 周敏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笔者医院行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患者105例,根据患者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59)。观察组给予腹股沟皮瓣修复,对照组给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皮瓣存活情况,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结果:观察组皮瓣存活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6%,且观察组抗生素应用时间(6.83±2.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2±1.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7d 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IF-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感染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皮瓣技术在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中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腹股沟皮瓣修复效果较好。
[关键词]游离皮瓣技术;腹股沟皮瓣;股前外侧皮瓣;手;前臂;烧伤后瘢痕;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9-0053-03
手及前臂由于自身易暴露的特点出现烧伤的概率显著高于身体其他部位,属于临床皮肤科常见烧伤疾病。由于手及前臂位置的特殊性,出现烧伤瘢痕后如果治疗不当,无法有效恢复骨关节、神经及血管功能,严重者还会落下残疾,且由于美观性等原因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1]。因此,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修复烧伤后瘢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皮瓣修复治疗是手外伤及组织缺损的主要修复方法,研究发现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手及前臂烧伤后瘢痕可以减少手及前臂出现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并抑制瘢痕的进一步发展,其中腹股沟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的常用术式[2-3]。但皮瓣类型多样,现临床仍未形成针对手及前臂烧伤后瘢痕统一的修复术式。故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游离皮瓣技术修复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笔者医院行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患者105例,纳入标准[3]:①烧伤深Ⅱ度~Ⅲ度者;②在笔者医院行皮瓣修复治疗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感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者;②不能配合治疗者。根据患者选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59),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除全身准备外还需要进行技术和设备的准备。包括小血管吻合技术训练,以及手术显微镜外科器械等,其次是移植部位的准备:患者局麻后将烧伤创面较差和坏死皮肤进行清除并切除瘢痕组织及多余的肉芽组织。
1.2.2 观察组:给予腹股沟皮瓣修复。以患者腹股沟皮瓣蒂部轴点做皮瓣移植区域,计算需移植皮瓣面积及选择范围后选取合适的皮瓣(多以皮瓣上界距轴心线5cm及下界离轴心线10cm处);皮瓣移植过程中需控制皮瓣缝合位置,多以韧带中点下方或距韧带中点2.5cm处缝合,避免创面缝合时交缠其他动脉。
1.2.3 对照组:给予股前外側皮瓣修复。以患者移植区血供轴形血管选择有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及降支血管的皮瓣进行移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从股外穿入皮肤并向皮瓣受区缝合转移,包扎皮瓣移植区并避免包扎过紧,避免对血管的影响[4-5]。术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密切注意皮瓣血运的变化并及时预防感染。
1.3 检测方法:取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相关试剂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观察两组皮瓣存活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皮瓣存活率等指标比较:观察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术后IL-6、IL-8和TNF-α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IL-6、IL-8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手术前后VEGF和HIF-1水平比较:两组术后7d VEGF较术后3d升高,而HIF-1较术后3d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7d 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I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感染2例,皮下感染率为4.35%;对照组术后发生皮下感染11例,皮下感染率为1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0,P=0.027<0.05)。观察组典型病例见图1~5。
3 讨论
手及前臂由于长期处于暴露位置,具有较高的受伤可能性,一旦烧伤后出现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者还可造成残疾;此外,手及前臂结构具有精细和复杂的特性,对修复治疗要求相对较高[6-7]。关于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治疗不仅需要保证其功能,还需要保证其美观性,因此具有较强抗感染能力的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已成为其重要术式,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且并复发率低。
针对皮瓣修复手术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腹股沟皮瓣瘢痕修复术及股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术[8]。文献[9-10]提示股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术尽管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肢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腹股沟皮瓣瘢痕修复术对软组织缺损修复具有满意效果,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术后患者康复时间。
两组皮瓣存活率等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游离皮瓣技术在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腹股沟皮瓣修复能够有效缩短皮瓣断蒂时间并降低手术感染几率。皮瓣的血运效果及缝合面与断蒂时间关系密切,因此选择活性强的皮瓣能够缩短断蒂时间,保证皮瓣恢复血运,进而促进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的恢复[11-12]。腹股沟皮瓣血管蒂较长,有利于血管吻合,依靠对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能够将筋膜以下脂肪修剪成薄皮瓣;供区相对隐蔽,无需再次植皮进而降低了皮肤感染几率,降低抗生素的应用量。
IL-6、IL-8和TNF-α是机体重要的炎症因子能够对机体炎症反应强度进行直接反映,亦可对患者转归情况间接反映[13-14]。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IL-6、IL-8和TNF-α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IL-6、IL-8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股沟皮瓣修复能够减轻创面周围水肿进而增强创面物质交换,促进创面愈合,亦可及时排出创面分泌物,破坏创面病菌生长环境,减少抗生素的应用;该术式创伤较小,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VEGF是促进血管再生的重要因子,可增强血管通透性及诱导形成毛细血管腔;HIF-1能够调控机体VEGF等因子的表达及转录,在缺氧条件下能够有效维持氧稳态[15]。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7d VEGF较术后3d升高,而HIF-1较术后3d降低;观察组术后7d 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IF-1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腹股沟皮瓣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机体毛细血管的形成,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及机体的生理功能。在完整切取皮瓣后,在显微镜下,解剖出动脉和静脉,将皮瓣的营养血管与受区血管相吻合,利用受区血管为皮瓣供血,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血液循环。且观察组皮下感染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8.64%,说明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狄海萍,夏成德,邢培朋,等.腕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9):557-561.
[2]陈黎明,刘毅,张鲜英,等.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Ⅳ度电击伤创面的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7):437-438.
[3]胡长青,连勇,赵小飞,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復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J].中华烧伤杂志,2016,32(3):183-184.
[4]闫军锋,靳兆印,胡庆威,等.前臂掌侧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15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4):385-386.
[5]Mcintyre BC,Lobb D,Navarro F,et al.Laparoscopic free omental flap for craniofacial reconstruction: a video article demonstrating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surgical applications[J].J Craniofac Surg,2017,28(2):311-313.
[6]许研然,肖哲,黄晓涛,等.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深度烧伤创面20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5):505-508.
[7]Chang EI,Chang EI,Soto-Miranda MA,et a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impending flap loss in 2 138 breast free flaps[J].Ann Plast Surg,2016,77(1):67-71.
[8]郑大伟,黎章灿,许立,等.静脉动脉化前臂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一期
修复掌浅弓及手掌软组织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1):37-39.
[9]晏桂明,王小立,刘宏国,等.“泳裤供区”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背侧及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33(2):171-173.
[10]吴迪,利春叶,杨钦泰,等.前臂背侧肌间隔远端皮穿支近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4):377-380.
[11]Yu Y,Zhang WB,Liu XJ,et al.A new procedure assisted by digital techniques for secondary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with free fibula flap[J].J Craniofac Surg,2016,27(8):2009-2014.
[12]赵民,吴金英,袁作雄,等.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7,35(6):607-609.
[13]Qu X,Wang M,Xu L,et al.Occlusion guided double-barreled fibular osteoseptocutaneous free flap for refined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aided by 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J].J Craniofac Surg,2017,28(6):1472-1476.
[14]吴春,谭莉,王正理,等.游离骨间后动脉远端蒂的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1):81-84.
[15]沈永辉,季卫平,李浩.带感觉腕横纹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6例手指外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2):193-194.
[收稿日期]2018-11-25
本文引用格式:潘韦行,严芳,周敏.腹股沟皮瓣在手及前臂烧伤遗留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9):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