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探析

2019-09-20 05:24黄刚
大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时代

黄刚

[摘 要]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专业发展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工作热情不高等现实困境,培育和发展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增强其专业认同、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探索构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工作室、专业发展联盟、专业发展联合会和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位一体”的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抱团发展,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淮海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96-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被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和新要求,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有效贯彻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影响。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1],这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高校辅导员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需求和发展趋势。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面临着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工作热情不高等现实困境,这严重阻碍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步伐。如何化解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困境,增强其专业认同、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积极回应和解决其现实诉求,是当前高校亟须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2]。探索构建校内、校际、城际和省际“四位一体”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也是引导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主动抱团发展、自觉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

在厘清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之前,有必要对涉及的两个问题作进一步阐释:一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和专业化的现状如何?二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不要专业化,如何推动和实现专业化?辅导员专业及专业化是国家、社会、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学界持续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专业技能毋庸置疑,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等专业知识,但截至目前,国内没有哪个高校专门设立辅导员专业,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也并没有成为各高校招生辅导员的准入条件。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还远未形成,个中原因很复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既然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和专业化的问题没有解决,那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不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新时代赋予高校辅导员的时代责任和使命,也是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发展、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大学生在校人数为3700万人,按照《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那么全国就有近19万名专职辅导员。如何要求这些绝大多数没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半路出家”去从事辅导员专业化的工作?除了培训、进修等途径来提高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成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成为快速提高他们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最佳路径和载体。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共同体”是目前学界深入讨论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共同体”概念最早源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腾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腾尼斯提出“共同体”具有同质性、社会性、平等性和自发性等特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个体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4]。后来“共同体”概念逐渐在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人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派生了社会共同体、哲学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共同体。

对照滕尼斯及相关学者对“共同体”的论述,高校辅导员群体本质上就是一个“共同体”,完全符合“共同体”的相关特征,这为构建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根据国家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要求和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发展诉求,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内涵可以理解为: 由有着共同的专业研究兴趣、共同的专业发展诉求的高校辅导员、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专家和支持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学校、相关教育部门等对象组成的,以推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为目标,以促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共同发展愿景为纽带,以激发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自愿、自主发展模式为特征,注重成员之间平等对话、相互理解、交流合作、互动反思、共享共荣的平台。在此平台下,所有成员拥有相同的专业追求,恪守相同的价值理念,自愿自觉地为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发展路径。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有效化解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瓶颈与困境,对增强高校辅导员专业认同、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激发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热情、动力和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增強专业认同,提高职业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隶属共同体所奉行的价值观念、组织制度、行为方式等高度认同的一种心理状态或体验。

研究表明,个体拥有较强的归属感不仅有利于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更容易促进个体对集体贡献力量。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使辅导员在团队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互动过程中,明晰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从而增强辅导员的专业认同,最终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二)增强身份认同,提高职业幸福感[3]

《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但实际情况是,首先,新入职的辅导员大多是人事代理,没资格参与学校的干部选拔,因而辅导员作为管理人员身份的职务晋升路径不畅;其次,新入职的辅导员大多不是来自辅导员要求的专业,但学校规定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必须从事思政或相关的专业,使辅导员对教师身份感到困惑。基于上述原因,导致目前高校辅导员对自身的两个身份认同度都不高。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是解决目前辅导员在管理人员身份职务晋升暂时不畅的情况下,增强教师身份认同,走专业发展和职称晋升的最佳路径。辅导员在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专业学习、交流、讨论与反思中,能不断提高身份自我认同,促进专业发展和成长,从而逐渐提高职业幸福感。

(三)增强群体认同,提高职业自豪感

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为不同专业、不同学院、不同高校的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柔性化的交流平台。辅导员在这个平台上,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团队合作,最大限度地将各成员的专业优势、学术专长、兴趣爱好整合起来,辅导员个体在对辅导员群体的逐渐认同中,不断实现其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路径[4][5]

(一)成立辅导员专业发展工作室

辅导员专业发展工作室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易于被辅导员接受和认可的专业发展共同体。高校可以按照《规定》要求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内容,依据辅导员专业方向、专业兴趣和知识结构,分别成立辅导员专业发展工作室。鼓励全体辅导员自主、自愿、自觉地参加若干个工作室,通过开展专题研究、主题讲座、学术沙龙、观摩交流、网络互动等专业活动,使辅导员专业发展工作室真正成为辅导员专业发展、个人成长和人生出彩的舞台。

(二)打造辅导员专业发展联盟

以市为单位,打破校与校界限,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打造辅导员专业发展联盟,构建校际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整合、推广各高校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上的优势资源和先进经验,引领、帮助不同层次高校的辅导员加强联系,拓展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校际辅导员专业发展联盟组织机构,各联盟高校轮值组织召开辅导员专业发展、素养提升、理论研讨、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辅导员专题活动,加强校际协同,形成团队合力,促进区域高校辅导员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建立辅导员专业发展联合会

辅导员专业发展联合会就是对现有的共同体进行重构或重建,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导,高校强制参与,以推动辅导员专业发展及专业化建设为目标,科学制定联合会的工作章程、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充分协调院系、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意愿和利益诉求,重点打造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高峰论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专业品牌活动,使辅导员专业发展联合会成为全省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家园、专业发展的成长平台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

(四)组建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中心

由教育部相关部门主导,以区域为单位,打破省与省界限,组建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构建省际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淮海经济区涵盖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20个地级市、近百所高校,是全国有较高影响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地理位置、区域经济、文化教育资源等特色明显。在教育部支持下,在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可整合四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各辅导员专业发展工作室、联盟和联合会的负责人,专门研究制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及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标准体系、高校辅导员的准入制度、培训制度、职务职称职级“三线”晋升制度,探索设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及培养辅导员专业硕士、博士的可行性,把淮海经济区打造成全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心,引领和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及专业化的持续发展。

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策略[6][7]

(一)校政牵头 顶层设计 协同创新

校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由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牵头,学生工作处组织实施;城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由分管教育工作副市长牵头,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省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由分管教育工作副省长牵头,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区域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由教育部牵头,协调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教育部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各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牵头部门和具体实施单位做好各级共同体专业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体系设计和内容设计,明确各级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工作职责、评价标准。教育部相关部门要定期召开各级共同体主管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及时了解、掌握各级共同体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协调各级共同体密切配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二)合理规划 分类构建 分步实施

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共同体的具体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要合理制订各级共同体的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成员的具体培养计划,分类、分阶段构建各级共同体。第一阶段,要合理构建校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明确各工作室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工作内容;第二阶段,要同步构建市级和省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组织和推动校级、城级之间辅导员的交流、合作、共享;第三阶段,要在第一、二阶段共同体建设完善、经验成熟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区域(国家)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重点解决校、市和省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和固化成功的做法、经验和成果,并在全国高校辅导员群体范围内推广和实施。

(三)精心设计 专家引领 专业推进

各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具体实施者要精心设计各级共同体的研究主题、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通过专家引领、专业推进的方式整体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校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通过打造特色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培养辅导员的专业自觉意识和专业认同感,激发辅导员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市和省两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打造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辅导员专业发展论坛等品牌活动,培养辅导员的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区域(国家)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要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辅导员专业发展过程中热切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打造辅导员专业发展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科学评价 重在激励 鼓励创新

在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量减少细节性、流程性考核,避免将辅导员从原来烦琐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拖入另一个更加复杂的事务性考核中,让辅导员有精力、有兴趣、有热情地潜心研究,促进专业发展。对各级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考核要重在激励, 鼓励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专题研究、理论创新,培育和选树一批辅导员专业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物,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群体和个体的专业化。

六、结语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教育部要求的,也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更是新时代的呼唤,但其建设目标任重而道远。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家重视、政策推动固然重要,但如果作为主体地位的高校辅导员不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大胆创新,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实现只能是遥遥无期。不忘初心,踏实工作,砥砺前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奋斗者终将被这个时代温柔以待。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43号令)[EB/OL].[2017-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2]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和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2010。

[3] 唐彬.高校輔导员共同体内涵及意义研究[J].教育评论,2016(3):125-128.

[4] 杨晓丹.高校辅导员职业共同体建构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8):63-65.

[5] 张艳萍,杨雪.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108-111.

[6] 姜士绅,李宝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5):109-113.

[7] 周碧蕾.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后现代视野下提升专业化的新向度[J].继续教育,2016(7):20-22.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