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摘 要]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分层、分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应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独立学院更应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定位。课题组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总结了暨阳学院在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的道路上取得的主要成效,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创业;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C9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59-03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为了满足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市场对实干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模式。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分层、分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方院校应对高等教育竞争的有效对策,是增强本科生就业能力的根本保证[1] 。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高校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 獨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学为主型的独立学院,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输送人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同质化现象严重、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尤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毕业生总数日益增多,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和高质量就业率低等问题,比起研究性大学,独立学院必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异军突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1年,学院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创业型独立学院和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2012年开展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2015年制订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浙江农林大学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2017年起开始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近年来,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构建创业型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创业平台,在提升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应用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院对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进行的主要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 “121(X)”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照“宽基础、强实践、重创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的“121(X)”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专业教育,实施个性教育,突出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院自2012 年开始探索创业实验班教育,2014 年开始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第四年安排学生到职场进行实训、实习,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共分五个模块:考研模块、考公务员模块、出国留学模块、就业创业模块。经过一轮验证,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届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学生考研率、创业率、高质量就业率较往年均有大幅度的提高。2017年,学院认真总结201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按照德育为先、遵循规律、需求导向、以生为本、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以进一步提高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修订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深化学分制改革,助推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
2013年,学院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理念,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思想出发,实施学分制改革与管理。2015年,学院出台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全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意见》等15项学分制改革文件,为全面深化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进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配套文件保障了学分制改革的有效运行。学院设置了专业学位课程,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小班化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比例逐年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院优质运动场所的优势,从2015级学生开始将游泳课程作为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学生掌握游泳技能。
(三)完善了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制订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科技竞赛管理办法、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搭建了“基础实践、科技创新、职场实习、创业实训”四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育人合作、队伍建设、资源共享、成效评价”四措并举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学院实践育人合力。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实验教学设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实践,使教学顺利开展。同时通过成立陶朱商学院,设置师生创新工作室,开辟创业一条街,建立“公司+研究中心+基地”模式的产学研基地等措施,服务学生创新创业,使学院涌现出一系列创业典型。
二、学院在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为完成此次研究,课题组面向2016届毕业生开展了“关于我院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网上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8份。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对2012版培养方案整体建议,27.35%的学生提到要加强实践教学。7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的比例应该在30%以上,8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来加强实践教学。36%的学生认为最需要增加的是创新创业课,45%的学生认为我院最需要增加创业教育类公选课,6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必修课,73%的学生认为我院最需要增加创业实践类课程。存在的主要不足有:
(一)学科专业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出“做强机电装备、做特园林艺术、做大商贸服务、做精食品环境”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思路,建设四大学科专业群。从历年招生数据看出,园林艺术、商贸服务覆盖到的专业第一志愿率、报考率都比较高,基本符合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目标,部分专业第一志愿率较低,与学院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学院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同时,应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应用型课程开发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院应用型课程开发相对滞后,影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引入企业师资,选拔实用性强的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互联网+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尤其应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发。
(三)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我们建立了天使之泪校企合作订单班、全兴精工班,但不能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对校企合作表示非常期待,来自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反映应开设一些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最好在校期间可以参加一些企业的大项目。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反映应开设一些企业急需的和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四)实践教学需进一步加强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很多实践教学基地,但没用得到有效利用;很多专业实验教学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備;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考核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方法需进一步深化,需积极推进基于问题、方法、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加强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探析
(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凝练学科专业特色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输送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必须要紧贴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对地方需求的适应性,形成一批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专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学校现有条件、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在课程建设、特色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尤其重点学科专业更要凸显特色,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3]。
(二)加强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应用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等课程的课程比例,在强化学科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专业主干课程、学位课程和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素质拓展和创新实践,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科技创新项目、科技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以及参加其他实践活动取得的学分作为第二、第三课堂学分,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
加强教材建设。在教材的选用上,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及时更新教材,鼓励教师自编教材,鼓励使用校本教材,将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成功案例、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职业标准纳入教材内容,使其成为操作性强、特色鲜明的高质量教材。
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已有的讲授式为主的授课模式,通过互联网+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创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式,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形成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实习、实训等第一课堂为核心,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社会实践、科技竞赛、文体活动等第二、第三课堂为辅助进行设计,将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纳入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外、校外教学的延伸功能,使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相互协调。要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加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及创业基地,联合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
(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结合专业背景,围绕市场、技术及专业,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与市场宏观环境的对接。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将极大提高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水平,实现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是一致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训练、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5]。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创新项目,开展创业实践,并将成果折算为学分。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开展相关政策的宣讲以及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类的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为在校生树立先进典型。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是地方院校发挥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更应该以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应用型课程开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加强协同育人,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志勇,华小洋,寿永明.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2015-10-21.
[3] 汤荷花.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镇江:苏州大学,2016.
[4]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
[5]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2016-1-14]http://www.gov.cn/zhengce/2016-01/14/content_5057433.htm.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