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霞
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推进深度阅读,可以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开展深度阅读时应该聚焦关键字词,借深度品析发展遣词造句能力;依托典型句式,借深度洞察发展构建图式能力;窥探行文思路,借深度揣摩发展谋篇布局能力;统整表达策略,借深度辨析发展精准表达能力。
关键词:习作能力;语文;深度阅读;遣词造句能力;构建图式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精准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3-0032-01
阅读与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核心支柱,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理念的浸润下,阅读教学的根本性归旨应该朝着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方面迈进,让学生的写作素养从深度阅读中衍生而来,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借助深度阅读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经典文本中很多承载着丰富内涵的核心语言都是作者精心甄别、推敲的产物。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文本语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深度品析文本语言的魅力,借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例如,《泉城》一文描写珍珠泉时用了一个“涌”字,描写趵突泉时用了一个“冒”字。都是写泉水,作者为什么用了两个不同的动词呢?这充分体现出作者语言表达的高超技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辨析,认识到珍珠泉细窄,水珠呈线状,展现内在力量用“涌”字更贴切。而趵突泉水柱较宽,水面翻腾的面积更大,用“冒”字更精准。通过这样的对比辨析,学生不仅能清晰感知泉水的形态特点,而且能准确解读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阅读教学向语用表达能力的转向,最关键的是要从关注文本内容的习惯中抽离出来,学会关注课文中的典型句式,洞察作者如此表达的真实用意。
例如,《安塞腰鼓》一文为了展现安塞腰鼓表演时火热、震撼的场景,运用了一组独特的排比性比喻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学生在揣摩其语言形式中发现,这种倒装形式的比喻句,不仅语句结构富有节奏感,而且凸显了“骤雨”“旋风”“乱蛙”等喻体,有助于表现安塞腰鼓火热震撼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感知这组比喻句在内容、修辞和语言形式上的精妙,还让学生将比喻句调整顺序,然后与原句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原句在表达上的独特魅力,进而将阅读认知向纵深推进,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有了对词语细节的关注,对典型句式的聚焦,深度阅读对习作能力的训练还要体现在对文本创作思路的认知上。一篇文本之所以能够呈现出鲜明的整体感,在于作者有严谨而巧妙的结构规划和写作线索。这需要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进行梳理与揣摩。
例如,说理文《谈礼貌》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分别列举了岳飞、女青年和周总理的事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人物?除了这些人物分别代表不同的时代、身份和领域外,还在于这三个人物的事件指向了不同的维度,分别代表了礼貌的三个层次。鉴于此,作者对所选择的事件和人物既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又依照事件进行素材先后的排序,使得本篇说理文的论证按照顺序、逻辑展开。借助深度阅读引导学生窥探行文思路,可以让学生在深度揣摩的过程中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对话,进而历练谋篇布局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文本的范例价值,而文本范例价值主要在于文本所蕴含的写作策略。因此,教师需要依照文本内容,引领学生学习相关写作策略,辨析写作策略所营造的表达效果,并为学生搭建迁移性的练笔平台,培养学生的精准表达能力。
例如,《黄河的主人》旨在凸显艄公撑船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自若,但作者真正写艄公的语句少之又少,这与习作教学中强调的聚焦人物、凸顯细节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性概括出文本所分写的几个维度:黄河的汹涌湍急、筏子的小巧轻盈、乘客的谈笑风生,然后让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花费众多笔墨描写这些内容。在学生思考后,教师相机揭示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侧面烘托,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文本深处继续漫溯,感受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迁移性思考:如果描写绿茵赛场上的足球小将,除了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外,还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侧面烘托?学生表示可以从观众的反应、队友的赞叹和对手的惧怕等角度进行侧面烘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文本中习得写作策略,还可以辨析作者的创作思路,并进行迁移性实践练笔,为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总而言之,语文表达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协调好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于语文表达能力的发展,推进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袁长清.提高语文素养,需要深度阅读[J].西藏教育,2017(04).
[2]鞠圣岳.让深度阅读碰撞出写作火花[J].文学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