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奋
【摘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民营企业都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活跃在经济发展的舞台上,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但由于民营企业“先天不足”的劣势,投资者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企业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决策的个人情绪化和主观判断化,整体缺乏科学的投资管理。盲目投资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投資失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为先,造成民营企业后天发展难的局面。本文从民营企业投资特点出发,分析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对民营企业的项目投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项目投资;投资风险;财务管理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一)规模不断扩大,覆盖行业广泛
基于民营企业在市场中不断壮大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民营企业的数量规模庞大,其所覆盖的行业也多种多样,包括农业、牧业、采矿业、建筑行业、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在2012年500强民营企业的发布会上,入选门槛已经上升到了65亿,500强企业的总销售额高达9万亿。民营企业中也有许多知名企业,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等,并在市场上获得了品牌荣誉。虽然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进一步壮大,其规模也在慢慢扩张,但实际上我国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还是占少数的,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只达到中小水平,尚且不能与国有企业比肩。
(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
调查结果还显示,截至2012年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一,甚至还在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足以说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会成为国家经济的命脉。
(三)社会贡献日益增加
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积累了不少财富。工作机会的创造以及国家税收的增加都是民营企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相对应的,国家为了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修改了相关宪法内容,为我国的私营、个体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我们也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宪法更加完善。
(四)投资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者大多数素质不高,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专制化,管理水平比较低,投资方法也滞后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投资理念以及投资规模都受到民营企业本身的局限,再加上民营企业的融资相对于国有企业难度更大,因此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难免会出现经营困局或遭受经济风险。投资决策的不科学、投资方法的僵化教条都是影响民营企业投资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民营企业项目投资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投资项目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企业在项目中能否获得利益,也直接关系着项目的成败。现金流量是企业在整个投资的过程中资金流出和资金流入的总计算额。对企业来说,企业的现金流量净额是企业盈利与否最有利的证明。企业通过对生产、销售、纳税和利润等环节的分析,可以估算出企业投资过程中的收益和收益率,以此判断企业投资是否成功。企业对现金流出的核算不能仅包括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生产所需的设备、运输、原材料成本等都需要计入现金流量的计算。而对于现金流入的计算,要考虑到企业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税收等环节,对现金流量进行清楚的计算,判断投资的可行性。内部收益率是投资者投资项目参考达到经营状态的一个临界值,即在投资过程中,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的额度保持平衡。内部收益率也是一个宏观的指标,同时也可以表示项目进行过程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计算内部收益率,企业了解了自身在项目投资操作的过程中最低可以接受的利润率,也就是是否有盈利的可能以及对盈利规模的控制,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可行性判断的一个指标,可以直接在数据上反映出企业的投资目标和项目盈利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收益率的算法比较复杂,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般运用于单个独立的内部方案计算,当方案过多的时候,这种算法就不适用了。
此外,民营企业在进行项目的投资时还需要全面考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民营企业融资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由于当下市场稳定性差,民营企业受到规模的局限负债能力也相对比较低等一些因素,导致了当下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困难的现状。对于融资规模的控制要依据资金缺口的多少来判断,当融资需求较小,可以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利用企业现有的资金流量填补缺口;如果融资需求较大,则要考虑外部融资,尽量选择成本少、风险小的融资方式。当然,如果企业自身偿债力不足,那么企业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也就相应增加,这时候企业就必要要对项目投资进行风险预估,慎重决定。
三、民营企业投资规模的确定
(一)投资规模及影响因素
我们在言语中常常提到的投资规模指的是项目投资规模,指的是项目投资在时间段内产生的资金投入额,是货币相关的投资规模。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叫做投资项目规模,是企业的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规模,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关。影响企业项目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自身的资产存有量。由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因此企业的资金多来自于自身的积累。因此,企业的投资规模大小由企业本身的财力以及经营状况决定,其中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2.产业特点。集中型产业一般要求企业的技术手段比较先进,对企业的规模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与原材料制造相关的集中型产业一般都被大型的民营企业承包了。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扎堆分散性产业,其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也适合中小型公司。企业在对投资产业进行选择判断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发展状况。
3.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就是市场需求,直白点来说就是产品所对应的顾客群体规模的大小,还包括需求时间周期的限制以及需求特点。
4.经济效益。作为影响投资规模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效益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大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质量优良,也要保证生产规模没有浪费。因此,要依据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选择合理的生产规模。
(二)投资规模确定的方法
1.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成本、生产规模、利润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确定盈亏临界点,为企业的短期投资决策提供审计数据。本量利分析法主要以会计模型和数学图文的方式来呈现,确保企业在一定成本和产量的情况下最终还能获得等价的利益。如图1所示。
2.分步法。分步法是确定生产规模的上限和下限,并在限度之间确定生产规模。生产规模上限的确定要考虑到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产活动的其他配合条件。生产规模下限的确定要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然后在确定的区间内寻找到利益点最大的生产规模方案。
四、民营企业投资风险测度
(一)投资风险的因素分析
1.民营企业投资的系统风险。民营企业投资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由特定政治事件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其二是政策风险,国家政府产业投资方向的转变以及经济的转型,甚至为了调控市场所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其三是法律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还包括执法机构是否公平判决等:其四是社会风险,一般包括企业所处当地的社会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其五是经济风险,指社会市场上因任何未知因素引起的动荡,也会给企业的投资经营造成一定的风险。
2.民营企业投资的非系统风险。民营企业投资的非系统风险是企业内部个别投资项目所带来的风险,不是普遍风险。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预测进行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其一是技术风险,比如说科研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研发后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其二是生产风险,指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包括对原材料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后续服务的不确定性等:其三是市场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中市场风险不同,这里的市场风险是企业在市场上销售方法有误,销售渠道少,或者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引起的风险:其四是资金风险,特指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水平低所带来的风险:其五是管理风险,指管理效率低或者应对风险能力低引起的管理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测度
风险测度是风险防范的基础,但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于任何投资项目中,风险测度并不是要将投资过程中所有细微之处的风险都考虑到,而是抓住主要风险,借助检查表、流程图等外部工具手段将风险中的主要因素识别出来。风险的测度是对概率的计算,也是对投资期望值的预算,需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方法。例如,某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有A、B两个方案可供选择。A投资方案的产品是市场普遍存在的老产品,可以对销量需求进行稳定预估,而B投资方案是新兴行业的高科技产品,前景预测上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但是如果能在未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将会大幅度盈利。反之,企业也会经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运用概率估计法对A、B两个项目做以下分析,如表2所示:
(三)投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减轻风险。减轻风险既是对风险发生后的经济损失进行减轻,也是及时为风险制定良好的应对策略。需要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投资方案的选择时尽量采取从多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方法,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最高:还要随时准备好第二套计划方案,在出现风险的时候随机应变,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
2.预防风险。风险的发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企业在投资生产的过程中,要保证生产环境与生产辅助工具的完备,也要对参与生产的员工进行风险教育,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准则,约束他们的工作行为,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3.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對企业预先所测量出的风险进行规避,直接避开该风险的发生。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最科学的,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在这一方案中能得到超额的经济效益,或者风险所产生的经济损失远低于风险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依据风险客观存在的原理,企业避开了这种风险,也可能会陷入其他的风险中。
4.转移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对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其他地方。当风险或意外事故发生时,企业的投保就发挥了作用,与保险公司风险均摊能够减轻企业在风险中所遭受的经济损失。风险转移也是促进企业与合作方交易合同细化的过程,在合同中分配好交易双方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这也是转移风险的一种办法。
五、民营企业项目投资中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一)健全的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制度
完善的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制度需要企业的财会人员定期向企业的管理层提供财务核算信息数据,让企业管理层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和经营状况充分了解,在进行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时能够有效地平衡成本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项目投资过程中,企业要重点把握投资成本和投资利益这两个方面,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在投资前对产品项目的市场、原材料等外部环境进行充分调研,还要了解自身的设备技术水平能否达到产品质量要求。财会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管理层的最终决策提出可依赖的数据支持。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
静态投资回收就是能对资金的回笼期限做出预估,直接反映了项目方案资金回收的能力,且计算方法简洁明了,被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所采纳。相对于更加繁琐的动态资金回收,静态资金回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静态资金回收没有考虑到资金回收的时间因素以及资金回收后期发生的现金流量,对于不同的投资方式对项目的影响也难以在静态资金回收上表现出来。因此,对企业来说,不能因为计算方式的复杂性就抛弃了计算结果更科学的分析方法。动态投资回收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可以保证企业投资层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能依据更合理的数据信息选择更高效科学的投资方法,降低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遭遇风险的概率,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政府要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融资优惠政策,但是民营企业受到其自身规模的局限,融资能力低,且融资渠道狭窄;其次,民营企业自身的情况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要求,且银行也不愿意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大的背景下,将资金借给综合实力不够的中小民营企业。在上述的融资困境下,民营企业想要打破融资僵局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以及同行之间的共同努力建设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企业在融资方面所要承担的风险。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需要市场上商业担保机构更加完善,也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
信用担保机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企业的融资任务和责任,但仅有信用担保机构还不足以组建一个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还需要银行的相应配合。在信用担保机构与民营企业对接的同时,银行也要加大对贷款资格审核以及信用审查力度,减轻银行对向中小民营企业借贷的担忧顾虑。其中,政府对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联络建造一座桥梁,从政策制度出发,将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要承担的责任细化分配,改变中小民营企业被动融资的现状。当然,为了市场的稳定,信用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对担保费用的问题要达成一致,依据企业的融资成本,制定有效的费用担保率。虽然互助性担保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但是与一些信用担保机构一样都有潜在性的风险。这时候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促进担保机构在市场上迅速壮大发展,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协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四)建设好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体系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金融机构与银行有着相似的顾虑,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时候常常会受到金融机构的偏见而导致贷款渠道受阻。金融机构与银行一样都服务于一些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且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对民营企业全权把控的经营状况也难免让金融机构“望而生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看到民营企业在市场中茁壮成长并成为国家经济建设支柱的实际状况,改变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其次,对于一些微小型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出现,国家和市场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但能够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能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促进融资市场的多元化,降低融资市场的风险。
六、结束语
民营企业在投资管理中的资金困局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投资决策不够科学等方面。首先,需要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予以最大的政策和资金鼓励,其次,也需要民营企业自身能够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适应外部市场,做好内部控制,让民营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能够冲破瓶颈,走向更成熟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