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雄安新区的发展战略

2019-09-20 05:04李弘娜沈伊雪叶欣怡肖卓陈允恩
时代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发展战略绿色

李弘娜 沈伊雪 叶欣怡 肖卓 陈允恩

【摘要】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获批,经济特区再次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热点问题。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决策,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具有创新性示范及全国意义的新区。对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坚持高瞻远瞩和可持续性,注重顶层设计,协调区域发展、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五维度来构思发展的战略思想。

【关键词】雄安新区;绿色;发展战略

一、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上个世纪80年代,一条巨龙拔地而起,成为了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领先城市。而雄安新区的建设又是一个春天的故事,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家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对我国将来的扩大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端,重在对外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则是改革开放的扩大。而雄安新区是新时代下新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巨轮已驶入协调区域发展的新征程。雄安新区必将开辟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和发展理念。

(二)建设雄安新区有利于解决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问题

雄安新区覆盖河北省的雄县、容城和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区域优势大,交通便捷,生态环境好,且资源承载能力强。规划面积已达2000平方公里。作为首都的北京不仅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而且就业难度较大。雄安新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北京的人口危机,生态问题,还可以作为“领头羊”的形象,对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和广州深圳地区的起到示范作用。如果雄安新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的人口、交通、就业和生态问题,那么解决我国三大人口密集地区的各类问题就指日可待了。

二、雄安新区与深圳特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比较

1980年深圳特区的建设使得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崛起成如今的高新电子科技之都。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经一年发展自贸试验区投资企业累计2.2万多家、新设企业近1.4万家、境外投资办结160个项目、中方对外投资额38亿美元等等。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雄安新区协调京津冀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神圣使命。同为经济特区,深圳、上海和雄安存在着一些异同點和优劣势。

三、建设雄安新区的五大战略

(一)抓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优劣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成功和失败,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他需要完善且合适的顶层设计,构想雄安新区的顶层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一是首先须从实际出发。雄安新区的自身特征,区域条件以及建设雄安新区的目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要以实际出发,要明确自身问题,不能抛开实际空谈计划。二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顶层设计要通过基层的考验和认可,真正做到为人民着想,任何顶层设计都必须认真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利益损失和受到利益损失的人群的承受能力。三是依据系统科学原理,重视区域发展。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而优越,因而雄安新区的不同建设模块之间不能相互独立,而应当根据疏解功能建立特定的相互联系,做到“利己利他”。

(二)协调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上涨,我国也达到了基本小康水平,但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各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以华北地区而言,京津冀三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主因首都北京承载资源和功能过多,限制了周边地区的正常发展。雄安新区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分担、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减少首都的压力。因而,雄安新区有助于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解决首都北京的大城市病。

(三)倡导绿色发展

绿色是雄安新区发展的主题。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在近几年的整治雾霾的政策中,河北承担了较重的整治雾霾的责任,且效果显著,河北雾霾天气逐渐减少。因此,作为一个新兴区域,雄安新区的建设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第一,要加大环保力度。要加大对白洋淀等水质,生态,大气等环境严格治理。完善落实各项环保规章制度,使绿色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大面积种植绿化。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建设公园,湿地等绿色且能丰富人民精神娱乐的场所。第三,开展节能活动。要让绿色环保深入人心,不能光靠政府的建设,要百姓和政府的心连在一起,拧成一股劲,居民要做到节能和节约资源,共同建设绿色雄安。

(四)重视人才培养

建设雄安新区的根本目标和难题就是河北省的发展,河北省在政治、经济和人才培养上都落后于北京与天津。雄安新区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尤其要提高河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产业转移和福利制度吸引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目光,使之投身于新区建设。如雄安新区承接中关村科技园着陆,建立北京高校联盟发展新区和大学城区,实行丰厚的土地与住房制度以吸引人才进而激励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政策,为创新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凝聚文化认同

京津冀想要做到协调发展,文化认同是根本。一个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可能在几年之内被人们磨合适应,但是一个文化制度的改变,可能在几十年之内都不能彻底改变。因此,雄安新区的发展战略最后一点是要做到“文化认同”。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交汇地,这三省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的交流也受到相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也为其文化认同创造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做好文化认同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目标认同。目标是该地区发展的起始点也是愿景,目标领导着各区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雄安新区的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三省人民都有着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就北京、天津而言,建设雄安新区有利于缓解大城市病,拓宽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对于河北省来说,新区的发展可以带动河北各地区的发展,协调了京津冀经济发展,使得京津冀真正做到了各取所需。

其次,情感认同。文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情感方面,情感的力量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从而在每个人心中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因此,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每个人都真正投入到其中,互相信任、感恩,不为名利,只为建好共同的家园。但是,这背后往往存在着许多心酸的故事,三区产业的搬迁和合并,必定造成有大部分员工背井离乡,不得不到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我们要对这些员工做好安抚工作,并关注其发展,及时做到弥补。

最后,身份认同。河北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北京、天津,因此在北京的企业搬迁到雄安后,比有一部分人感到不满,仿佛自己从天上跌落到地。自己明明是北京人,却要拿着雄安的身份证,明明在北京市区有房,却只能住着员工房。这样的身份落差,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一个新的身份,如何认识与接受这个身份,并为该身份贡献力量,不是一纸政令就能解决的,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实现。我相信以后,三省人民一定可以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分彼此,互利共赢。

三、结论

作为在河北省就读的学生,我无比激动且期待着迎来雄安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他是一座既年长又年轻的城市,是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他的发展将给河北省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河北不再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短板;他也将给我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指导作用。雄安新区的建设立足于国情和地区发展需要“破茧而出”,是我国领导人和人民几年来的心血,汇集了人民的力量,凝聚了人民的文化情感。我希望我的这些观点可以给雄安新区的发展尽一些微薄之力,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京津冀。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发展战略绿色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