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油菜不同摘薹高度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2019-09-20 01:20
耕作与栽培 2019年2期
关键词:菜薹油菜籽角果

(铜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铜仁 554300)

油菜是贵州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在生产上既可作食用油料作物,也可作饲料、蔬菜作物等加以利用[1-5]。甘蓝型双低油菜薹具有茎粗、多汁,富含钙、硒、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生长过程中极少喷施追肥和农药,可作为无公害蔬菜鲜销或者加工成绿色保健食品[6-8];油菜薹采摘期为市场蔬菜供应短缺期,能提高种植区群众经济效益。“油蔬两用”油菜是在保障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于油菜生长蕾薹期进行摘薹处理,通过多收一茬油菜薹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9]。

近年来,随着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逐年流失和“农旅一体化”不断推广,传统育苗移栽以获得高产的油菜种植成本增加,选用省工、节本的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和多功能型油菜生产成为当前突破成本高、收益低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司前村司前大坝,田地平整,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海拔226 m,土壤为潮泥土,前茬作物水稻。

1.2 参试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甘蓝型油菜半冬性双低优质油菜(油研50、油研57、油研817)。

表1 不同摘薹高度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品种来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序,当薹高30~35 cm时,设计5个菜薹采摘高度,分别为A:摘薹20 cm;B:摘薹15 cm;C:摘薹10 cm;D:摘薹5 cm;E:不摘薹(ck)。3次重复,小区面积21 m2,栽插方式为等行距,区间走道0.4 m,重复间走道0.5 m,四周设置保护行,开好排水沟和十字沟,沟深20 cm,沟宽以走道尺寸为准。

1.4 试验经过

1.4.1整地

在水稻黄熟期放水落干稻田,开好边沟;水稻收获后进行翻犁、碎土,整平后开出边沟、破沟,便于排水,按小区要求开厢。

1.4.2播种时间

2017年9月29日。

1.4.3播种量

播种量按6.0 kg/hm2计算,折合每小区播量12.5 g[10-11]。

1.4.4大田管理

播种前施足大田底肥[农家肥15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N∶P∶K=10∶8∶7)][12],硼肥15 kg/hm2。10月23日中耕除草1次,11月13日(3叶期)间苗、匀苗,去密留稀、去弱留壮;11月24日二次间苗,控制密度在300 000~345 000株/hm2。

同时各小区用尿素0.6 kg兑清水200 kg泼施厢面,用15%多效唑50 mg/L叶面喷施1次。12月15日在各小区结合除草施清粪水300 kg追肥1次,用0.2%硼砂水溶液喷施1次。1月12日施尿素0.6 kg。1月30日用0.5%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

病虫害防治:油菜生长期于3月14日喷施多菌灵1 000倍750~1 125 kg/hm2药液防菌核病1次。

摘薹处理:各供试品种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摘薹,从2018年1月15日开始摘薹,根据抽薹情况2~3 d摘薹1次,2月17日完成最后一次摘薹。

1.5 主要测定项目

油菜株高、有效角果数、平均角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

1.6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摘薹高度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2.1.1株 高

统计不同摘薹高度对供试品种株高的影响(见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株高与摘薹高度成反比,株高最高为对照(ck)不摘薹,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190.5 cm,192.3 cm和184.5 cm;株高最低为摘薹20 cm(处理A)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167.2 cm、167.9 cm和159.5 cm。随着摘薹高度的不断增加,油菜株高不断降低,降低幅度不断增加。经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摘薹高度对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株高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2.1.2单株有效角果数

适度摘薹处理可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从表1可知摘薹5~10 cm(处理C和处理D)有利于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而摘薹15~20 cm(处理A和B)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的是摘薹10 cm(处理C),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单株有效角果数分别为443、393和460角;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少的是摘薹20 cm(处理A),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单株有效角果数分别为373、325和380角。除摘薹5 cm(处理D)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不显著外,摘薹10 cm(处理C)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效果达极显著水平(p<0.01);摘薹15 cm(处理B)和摘薹20 cm(处理A)则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效果达极显著水平(p<0.01)。

2.1.3平均角粒数

平均角粒数与摘薹高度成反比,平均角粒数最多的是对照(ck)不摘薹处理,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18.58、18.2和17.8粒;平均角粒数最少的是摘薹20 cm(处理A),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16.35、17.5粒和16.53粒,经方差分析不同摘薹高度对有效角粒数影响不显著。

表2 不同摘薹高度对油菜产量影响

表3 不同摘薹高度处理油菜综合效益

2.1.4千粒重

千粒重与摘薹高度成反比,千粒重最重的是对照(ck)不摘薹处理,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3.54、3.49和3.55 g;平均角粒数最少的是摘薹20 cm(处理A),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3.49、3.40 g和3.48 g,经方差分析不同摘薹高度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

2.2 不同摘薹高度对油菜籽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2.1油菜籽产量

从表2可以得知,油菜籽产量最高的是摘薹10 cm(处理C),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2 309.6、2 304.9、2 247.7 kg/hm2,分别较对照(ck)不摘薹处理增产14.9%、12.0%和11.1%。摘薹5 cm(处理B)和摘薹15 cm(处理D)产量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对照(ck)不摘薹处理产量居第4位。摘薹20 cm(处理A)产量最低,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1 962.0、1 981.1、1 976.3 kg/hm2,分别较对照(ck)不摘薹减产2.4%、3.7%和2.4%。

经方差分析处理,不同摘薹高度对油菜籽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摘薹10 cm(处理C)对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具有极显著增产效果(p<0.01),而其他摘薹处理增产(减产)效果不显著;摘薹5 cm(处理D)、摘薹10 cm(处理C)和摘薹15 cm(处理B)对油研817增产效果显著(p<0.05),其中摘薹10 cm(处理C)具有极显著增产效果(p<0.01)。

2.2.2油菜综合效益

从表3可以看出,根据菜薹和油菜籽市场价计算(5~10 cm菜薹按均价3.0元/kg,15~20 cm菜薹按均价2.0元/kg,油菜籽按5.6元/kg),综合总产值最高的是摘薹10 cm(处理C)最高,油研50、油研57和油研817分别为19 553.6、19 345.1和21 134.5元,分别较对照(ck)不摘薹处理增效73.8%、67.9%和65.5%;摘薹20 cm(处理A)总产值居第2位、摘薹15 cm(处理B)总产值居第3位,摘薹5 cm(处理D)总产值居第4位,总产值最低的是对照(ck)不摘薹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1)摘薹高度不断增加,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平均角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摘薹高度对株高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平均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适度摘薹能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促进有效分枝。

2)由于油菜播种期对抽薹期有一定的影响[13],油菜薹上市时间应根据市场蔬菜供缺情况分批播种,摘薹遵循“早薹早摘、迟薹迟摘”的原则,选择市场价格高、摘薹5~10 cm的早期分批上市,抢占市场。

3)传统油菜结合“农旅一体化”和轻简化栽培等理念既能实现省工、省力节约开支,又能发挥一菜多用的增产增效功能。适度、适时摘薹既可保障油菜籽产量油用价值,还能增加蔬菜供应市场的社会和市场价值,较传统单一油用油菜种植效益增收33.6%~73.8%。

猜你喜欢
菜薹油菜籽角果
家乡的蕻菜薹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油菜籽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筒仓中油菜籽堆高安全域的研究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春来菜薹鲜
美国农业部:油菜籽需求旺盛 将造成库存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