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谢婷
(1.湖南工业大学 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2.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习近平强调,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当前农村发展还不平衡,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还有3046万人口在贫困线下,青岛市4.52万贫困人口纳入精准扶贫.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推进农村物流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下,随着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年轻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端,是全国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不但拥有较为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和比邻日、韩的优越地理环境,而且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加速阶段,为青岛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上述概念可知,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应该大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之间资源与信息的流动速度宇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区域内物流业的发展.由此可知,区域内物流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落实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理清楚研究区域内物流业发展与农民收入间的关系.本文将采用青岛市近十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农民增收与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物流的概念提出之前,一直是用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来描述物流活动.美国经济学家Shaw.a.w(1915)首先提出物流在商业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193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对物流作出定义,并在后来进行了修改,修改过后指出:“物流就是物质资料从生产阶段移动到消费或利用者手里,并对该移动过程进行管理”.关于农民增收与物流业发展,国内学者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经验,进行了深入研究.梁雯,张伟(201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农村物流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出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农村物流显著影响农民收入,城乡一体化并通过农村物流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2].张利,刘娜(2016)指出,现代物流发展在直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异的同时,还通过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3].马秀红,王建军等(2017)基于相关数据,运用OLS回归方法对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影响[4].侯冠平(2018)基于实证分析也显示,城乡收入差距与物流发展之间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存在密切联系[5].关于发展物流业促进农民收入方面,黄宗智(2018)指出,若能借助信息技术和新运输、储藏、销售设施来组成新型的物流体系,它们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并解决社会不公问题,也能振兴农村社区并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6].宋明霞,贺旭辉提出了要从精准识别、多维扶持、结合新兴产业发展扶贫,不断缩减贫困数量的新时代精准脱贫识别及滴灌式、靶向式精准扶贫机制[7].李珊珊(2018)指出,智慧物流的发展对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都有积极的影响[8].
上述学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论述了物流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联系,但相关研究仍存在待改进之处:一是物流业是否能够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相关研究并未进行具体分析;二是缺乏基于具体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物流业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从基于青岛市2008~2017年的物流总额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青岛市物流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为指导新形势下通过农民增收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利用物流业帮助贫困人员的脱贫,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青岛市政府及物流主管部门为推动青岛市物流业健康稳定发展,从政策、法规、资金、土地、税收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得青岛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2.1.1 物流业发展效益稳步提升
根据2017年中国物流年鉴统计显示,2016年,青岛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906.1亿元,同比增长6.7%;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21.6亿元,同比增长3.1%,占青岛市生产总值比重的14.2%;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8672.9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828.2亿元,同比增长7.1%,占青岛市投资比重的11.1%[5].各项指标均位于山东省首位.
2.1.2 物流设施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全市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为支撑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2010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亿元的物流项目100余个,累计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千万平米”物流园区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04亿元、竣工1100万平米.前湾国际物流园、保税港区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和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等6个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等7个配送中心已形成规模,前湾南港区物流园、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城阳综合物流园、楼山物流园和董家口港区物流园正在建设中.中韩陆海联运国际甩挂运输实现常态化运营.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与青岛港共同搭建陆港平台,构建“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实现了中心站与前湾港的有效对接.
2.1.3 物流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传统物流企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国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39家发展到2017年的72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7家,4A级物流企业24家,中远物流仓储配送、中外运山东等13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先进物流企业.
同时,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全市80%物流企业建立了内部物流管理网络系统,多数物流企业使用GPS、条形码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ASS(自动分拣系统)、RFID(射频识别)、无线手持终端等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宗商品物流交易平台、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综合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基地)、物流信息平台三个层次.
总体上看,青岛市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2.1 物流运行成本较高
2016年青岛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21.6亿元,同比增长3.1%,占青岛市生产总值比重的14.2%,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近1倍,高于全砖国家印度近2个百分点、巴西近4个百分点.
2.2.2 物流企业集约化水平不够
青岛市有物流企业800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50余家,约占企业总数5.6%;地方税收超过100万元企业500余家,约占企业总数6.3%;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30余家.约占企业总数0.4%.
2.2.3 运输组织现代化水平低
青岛市冷链运输车辆约70台,不到30%的生鲜农产品实现了冷链流通,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100%.甩挂运输牵引车与挂车比例为1:1:1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3的比例.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占比不足2%,而欧美发达国家约为40%.
2.2.4 基础设施布局有待优化
随着青岛市旧城改造、老旧工业企业外迁、董家口港的快速发展以及胶东国际机场的建设,使得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规模、布局和服务内容上都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2.2.5 物流信息化水平不够
虽然现在的许多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一些主要环节使用了信息化管理,但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的企业却很少.从而导致信息及资源不能共享,效率不能及时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的认识不足,不能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往往半途而废.
从收入总量看,1978年青岛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6元,1990年952元,1995年2225元,2000年3637元,2005年5805元,2010年10550元,2015年18927元,2017年221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截止至2017年较1978年翻了151倍.
图1 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1991年后,我国各省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与中西部之间差距逐渐显著.从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也可以看出,两者收入是从1991年之后逐渐拉开距离,此后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长速度,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9].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5000元,而青岛市在2004年就己经超过5000元水平,截止至2017年,全国青岛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领先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一倍.因此目前来看,青岛市农民收入水平大致超过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约5年时间.
采用2008~2017年青岛市物流总额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其中,因变量为物流总额y,自变量为农民人均纯收入x,对模型y=ax+b进行回归分析,所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2017年)(见表1).
表1 近十年青岛市物流总额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
通过近十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青岛市物流总额和农民纯收入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物流总额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且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大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幅度.2008至2017年间,物流总额的年均增速为14.1%,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速为11.5%.
图2 青岛市物流总额与农民人均纯收入
回归分析过程如下:
表2描述统计
表3模型摘要b
a:预测变量:(常量),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b:因变量:青岛市物流总额(亿元)
表4系数a
a:因变量:青岛市物流总额(亿元)
运用SPSS回归分析对初始模型y=ax+b进行估计,得到回归方程为:
从统计检验来看,R2=0.852,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834,说明模型拟合优度高,显著性很好.此外,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临界值,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下假设成立.与估计值对应的p值为0.000,小于,表明在的显著水平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x”对“青岛市物流总额y”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经济意义检验来看,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物流总额增加1.282亿元,同样物流总额每增加1亿元,则可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上涨670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3.4.1 物流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有着高度的关联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物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也在带动各行业的发展.抓住农民收入增长后出现的新机遇,不断完善物流业在农民中的服务范围,借势发力形成集“农、贸、供、销”为一体的发展策略.
3.4.2 国家的大政方针有着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已经将扶贫和物流业的发展融于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下,顺应大势下的扶贫及物流业的发展都“顺流而上”,青岛市也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将物流业融于扶贫事业中,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供销社的积极建设等.
加大对农村物流的财政支持力度,运用财税政策为农村物流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推进农村物流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形成城市支援农村、城乡互相促进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奖励等方式;对有利于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农村物流项目制定减免税优惠政策,降低农村物流服务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提高农村物流业发展水平.整合农村物流和农村社区管理及服务功能,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发展物流和第三产业.为加快转型发展,在做好当前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迎合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公司,农产品物流.发展农村自己的物流公司,配合现代科技与互联网技术将当地食品、药材、干果等农副产品及加工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农副产品销售,不出家门就可以卖掉自己产的农副产品,真正走上了科技致富、生态发展的路子,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真正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11].
以“城市配送”物流功能区为载体,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两端有效对接,推动形成城乡统筹、资源整合、服务衔接的城乡物流双向通道.探索城市配送管理新方式,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夜间配送等配送模式,积极发展同城配、落地配、入宅配,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配送问题.加快建设城乡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配送信息集成、运力资源汇总、需求与运力匹配,提供精准配送调度服务.充分挖掘移动互联与物联网的创新潜力,鼓励城市配送与电商线上线下协同联动.
探索创新“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模式,鼓励胶州、平度、莱西等小城镇发展物流,利用连锁超市、客运站等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分中心,为当地农村电商发展提供网店建设、业务咨询、人才培训与物流配送等服务.引进菜鸟网络、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县乡建立物流配送站.开展交通、商务、农业、邮政及供销社系统的协作,优化城乡仓储物流设施存量,为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提供物流保障.
目前青岛市农村物流存在主体多,但单个主题的流通量小的问题.农村物流分布区域广泛,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农民的现代物流意识差,难以组织和管理.因此,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设立物流专业,广泛培养致力于农村物流发展的人才,把那些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引导到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引领广大农民树立并接受现代物流新理念,加入到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中来,推动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物流、农民收入及其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并总结了青岛市物流业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青岛市2008~2017年的物流总额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数学方法实证分析出青岛市物流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旨在推动青岛市物流业健康发展,以促进各行业的发展.从而结合青岛市物流业发展中的不足,对扶贫视角下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