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鸿桦
(作者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党的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95后的大学生,他们是运用新媒体和受新媒体影响的一代。因此,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运用新媒体的传播与导向作用。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年龄没有完全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面对新媒体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其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是当务之急。近年来,微电影作为新媒体的主流方式之一,深受广大青年学子喜爱。学生可以在创作和传播校园心理微电影的过程中,体验百态生活,感悟别样青春,澄清心理诉求,传递积极情绪。运用校园心理微电影探索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发展。
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验设计,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体幸福感的提升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测量工具采用1996年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国内版。实验对象为天津市某高校大二年级学生共计50人。首先对全部50名学生进行总体幸福感指数测试(前测);随后将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参与心理微电影制作的学生(共25人),对照组为未参与心理微电影制作的学生(共25人)。实验组开始进行心理微电影的编剧、录制、剪辑,一个月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总体幸福感测试(后测),并对比前测和后测数据,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主观幸福感提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信效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后测数据,经spss检测,可靠性统计资料的Cronbach的Alpha系数为0.803, 前后信度系数一致,本次测量有效,可作为对照使用。
对照组前后测量数据比较。对对照组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照组同学总体幸福感得分前后差异不大(见表1)。对对照组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0.626,p=0.534>0.05,可见对照组前后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表1 对照组前后数据分析
实验组前后测量数据比较。对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总体幸福感得分前后差异较大(见表2)。对实验组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T检验结果来看,T=-7.921,p=0.00<0.05,前后总体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参与微电影制作后的总体幸福感的得分要高于参与前。
表2 实验组前后数据分析
对两组同学前测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组同学在实验前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差异不大。从T检验结果来看,T=-1.817,p=0.075>0.05,前后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
表3 独立样本检验
对两组同学后测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总体幸福感得分前后差异较大。从T检验结果来看,T=-8.471,p=0.00<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后测中的总体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
表4 独立样本检验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①未参与微电影制作的同学总体幸福感前后差异不大。②参与微电影制作的同学在经历了整个微电影的拍摄、表演、剪辑后,总体幸福感明显提升。③参与微电影制作的同学比未参与同学总体幸福感强,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参与微电影制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总体幸福感。
学生在全程参与作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过程中,内心也得到了成长与抚慰。在剧本创作阶段,学生大量搜集身边同学的成长故事,这其中有挫败、失落、感动、坚持,学生编导在呈现这些故事的起承转合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人物的内心矛盾,并通过剧情的推进对矛盾进行修通和化解。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演员调动自身情绪演绎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在诠释人物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