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2019-09-20 09:09周晓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肝性转氨酶脑病

王 琳 张 冲 周晓颖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肝功能衰竭是肝损害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不但肝脏功能已经损坏,其他脏器功能也会因此受损,病死率较高(50%~80%)[1],肝性脑病(HE)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以下简称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2]。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病情危重,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本文为了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血液滤过联合治疗此病的效果以及是否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选取患者共30例作为此次的对象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表1 治疗前后30例患者肝功能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表1 治疗前后30例患者肝功能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注:治疗前后数据相比,▲P<0.05

指标 具体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g/L) 28.25±8.51 31.51±8.12凝血酶原活动度(%) 32.56±8.54 39.4±6.23%▲总胆红素(μmol/L) 303.56±37.62 257.4±44.21▲天冬氨酸转氨酶(U/L) 335.62±65.15 260.5±51.18U/L▲丙氨酸转氨酶(U/L) 207.56±44.14 171.56±36.31▲肾功能指标 肌酐(μmol/L) 122.51±29.64 97.15±27.15▲尿素(mmol/L) 10.65±1.45 5.9±2.5mmol/L▲

表2 治疗前后30例患者电解质水平变化(mmol/L,)

表2 治疗前后30例患者电解质水平变化(mmol/L,)

注:治疗前后数据相比,▲P<0.05

时间 钙 氯 钠 钾治疗之前 1.86±0.74 88.56±7.24 127.56±8.12 2.80±0.61治疗之后 1.12±0.91▲ 102.63±4.59▲ 134±5.6 4.3±0.7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收治的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患者中选出30例,治疗时间为2016年1月2日至2017年6月1日,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1例女性患者;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18例慢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分级:10例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

1.2 方法:30例患者均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综合治疗方式,总共治疗118次,每隔3~5 d治疗1次,治疗期间,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结合身体状况补充适宜量的维生素、能量,饮食以低蛋白为主,保证水、电解质平衡,采取综合内科治疗方式,予以甘露醇注射液、抗病毒药物、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乙酰谷酰胺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前列地尔注射液及白蛋白注射液等药物治疗。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两种治疗方案采用的仪器为ACH-10血液净化装置。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以及电解质水平。肝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丙氨酸转氨酶;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和尿素氮;电解质包括钙、氯、钾、钠。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此衡量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2 结 果

2.1 肝功能与肾功能:见表1。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四项肝功能指标以及两项肾功能指标都比治疗前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电解质:见表2。治疗后四项电解质水平都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118次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16次(13.56%),5次轻度手足抽搐,5次一过性低血压,6次血浆过敏,各种不良反应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都迅速缓解,对治疗流程无显著影响。

3 讨 论

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都是临床中比较严重的肝硬化晚期并发症,同时发病会增加治疗难度、病死率显著升高,病毒性肝炎是引发肝硬化的主要病因[3],相关研究显示[4],70%以上的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其他病因还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损害等。肝性脑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5],同时肝功能受损严重,会出现昏迷、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等不良表现[6],目前尚未研究出明确的发病机制,部分研究认为,氨基酸代谢失衡是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7],应该以保持内环境稳定、消除诱因等为基本治疗原则。

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一般以综合治疗为主。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应用在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的治疗中,能够将患者体内各种毒性物质大量清除[8],无论分子大小如何,清除效果都十分优越,此外,该治疗方案还可使电解质、酸碱恢复平衡状态,促进内环境稳定,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肝细胞的再生,积极预防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部分数据显示,治疗后四项肝功能指标、PTA及两项肾功能指标以及四项电解质数据都较治疗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数据对比,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都消失。由此可见,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联合的治疗方案效果可靠并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肝性转氨酶脑病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