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动员核心要素作用研究

2019-09-20 02:08刘永魁
经济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国防

刘永魁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宏观战略室,北京 100029)

一、引言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是以做好动员准备,及时补充所缺物资,有序实施复员工作为支撑,实现应战应急一体化动员目标,并有效保障国家整体安全。如何通过动员准备,有效、精准地供应超常规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动员的核心。在全球倡行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潮流中,预测超常规战略资源的品目不再困难。难点在于如何在超出市场存量的情况下,还能发挥动员潜力实现快速供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现阶段和平稳定却又危机四伏的国家安全态势,参考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在筹备动员协同演练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争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运行机制,仍是当前和以后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敏捷动员、动员联盟、动员链直至集成动员[1],专家学者们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同时,也为有效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机制提供助力。在集成动员将同一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动员活动进行抽象与概括之后,研究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相关议题成为动员领域的关键突破口。

自2010 年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支持下开展“京津冀国民经济动员协同保障”试点工作以来,国民经济动员协同保障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广泛重视。国家总体安全观逐步确立并深入人心,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代表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陆续实施,尤其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跨区域协同问题已经从一个潜在命题变成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理顺京津冀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机制,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创新,而且能够为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智慧支撑。

于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而言,横向维度实现集成之再集成的关键在于协同。方法论层面,协同是创新;从实践角度出发,协同是途径。笔者通过引入协同学理论,从方法论层面探析了跨区域协同动员核心要义和运行机制。为了进一步阐释跨区域协同动员理论,拓展跨区域协同动员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本研究以京津冀国民经济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心要素选取、验证和排序,以及运用相关函数表达式计算出子系统功效函数、协同函数和系统状态协同度等方式,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动员发展现状,阐明各省市体现出不同状态趋势的主要原因,为创新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机制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跨区域协同动员核心要素假设

我国学术界研究了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国防动员进展和脉络,其中尤以美国为甚。为此,在收集汇总外文文献时,重点关注美国国防动员的相关研究。引领国家国防动员工作走向正轨并逐步完善和丰富的关键在于合理的机制建设,亦称顶层设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于美国而言,不论是1940 年6 月27 日根据总统令成立,以指导国防科学动员的国家国防研究委员会(NDRC)[2];还是成立于1950 年,以计划、协调、指导和控制联邦政府的所有战时动员活动,包括人力、经济稳定和运输业务职能的国防动员办公室(ODM)[3],抑或负责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4],都在特定环境下引导美国有序开展国防动员活动。于我国而言,最具代表性意义的是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成立。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初期,对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本质和内涵。相关学者提出,国民经济动员初步形成于法国革命时期[5],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措施,在对保障现代国家安全起着奠基作用的同时,也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桥梁[6]。随后,相关研究重点便过渡到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张振龙[7]提出,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国民经济动员权力及其利益的分割,在设置过程中,需遵循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平战结合、军政结合、精干高效的原则。刘鸿基[8]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应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利益关系原则和党的领导原则。吴新哲等[9]认为,做好重点地区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要严密关注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问题。

假设1: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促进国民经济动员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假设2:利益是阻碍国民经济动员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建设,是为了实现高效快速动员。针对这一议题,万东铖[10]认为,必须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法制化:立法体系化、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魏昕航[11]提出,制定完善的经济动员法规,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国民经济和平时期健康发展,在国家紧急状态下为应付战争和突发事件适时进入非常状态。吴新哲等[9]也提出,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美国在国防动员相关法案建设方面,开展了较为有效的行动,除了与我国相对应的《国家安全法》[12]和《国防动员教育法案》[13]以外,也有诸如《国防官员人事管理法》、《战略和重要物资储备法》和《国防资源动员准备令》等专项法规和条例[14-16]。

假设3:动员法制化是影响国民经济动员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协调不一致、工作落实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17]。而在中国加入WTO、美伊战争爆发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又遇到一些新问题。如搞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是编制经济动员预案和建设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的基础[18],必须扎实开展调查工作,全面准确掌握经济动员潜力情况[19]。任民[20-21]提出,美伊战争对我国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经济动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动员”将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催生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黎仕林[22]认为,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必须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支持。此外,Li et al.[23]针对目前国防动员潜力数据主要是由文本、图像、报表等组成的非结构化数据,缺乏空间属性和位置信息的特点,探讨了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国防动员潜力数据管理模型。

假设4:国防意识是影响国民经济动员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假设5:动员能力和潜力大小是影响国民经济动员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假设6:信息系统完善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动员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展开论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部分学者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提出了建设动员中心的对策。任政富等[24]认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是为解决战时部队武器装备、技术、物资和人力需求,依托现有法人单位建立的具有平战转换能力的基层组织。张笑[25]提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具有能力储备、潜力积蓄、技术扩散、信息传输、生产示范、人才培训、平战转换、供需衔接、协同平衡和动态保军等基本功能。黄跃进[26]提出,应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单位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引导社会经济资源更好地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

假设7:动员中心是影响国民经济动员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三、核心要素假设验证分析

运用内容分析法和KJ 法[27],对通过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综述后所得假设进行验证分析,共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研究样本选取。(1)以CNKI(中国知网)检索平台为支撑,国民经济动员为主题,全部期刊为来源类别,检索时间跨度为1988—2017 年所发表的文献,共938 篇(检索结果会因检索时所处地点和时间而出现些许差异)。

(2)剔除掉诸如《国防杂志》2008 年总目录、《军事经济研究》2009 年总目录等期刊杂志介绍以及相关会议报道,剩余833 篇。

(3)鉴于1994 年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对1994 年之前的文献进一步删除,共余821 篇。

(4)优先选择同一作者的最新文献,兼顾引用次数较高文献,同时删除未被引用文献。以作者A 为例,倘若A 发表了两篇论文,引用次数差距较小(较小引用次数与较大引用次数之比大于95%),则选择最新文献;若引用次数差距较大(上述比值小于95%),则选择引用次数高的文献;若均未被引用,则均被删除。按上述方式筛选后,剩下222 篇。

第二步:分组编码汇总。以博士生导师带领的小组为划分依据,将北京理工大学国民经济教育培训中心成员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成员分别在筛选过的样本中以七个关键要素为主题进行编码。按照同一作者同一文献的相同观点仅编码一次,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献提到相同或相似观点仅编码一次,已存于样本文献中引用观点仅编码一次的方式,对其进行编码汇总。所得基础条目数设为N1、N2、N3,统计两组间相同的基础条目数,设为M12、M13、M23。

第三步:信度检验与修正。采用Holsti 信度公式进行信度检验,公式如下:

按照上述步骤,各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表1 中各影响因素的信度系数均在0.8 以上,可接受[28],即各影响因素在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假设成立。因此,可假设上述因素即为影响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协同运行的核心要素。

表1 相关指标数据汇总

四、核心要素排序

虽同为核心要素,也有强弱之分,具体分析时应清楚哪个核心要素会最先起到作用。为此,引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MEA)[29-30]和熵权法[31-33]进行判定。设定跨区域协同动员为全系统,协同运行过程为子系统,核心要素为失效因子。以发生概率(O)、严重程度(S)和检测难度(D)为评价指标[34](如表2),计算失效因子引起子系统失效的风险系数(RPN,等于O、S、D 三者的乘积),并确定核心要素的强弱程度。

依照表2 的评分标准,对组织结构、利益、法制、国防意识、动员能力和潜力、信息化、动员中心等7个失效因子进行打分,各失效因子的RPN 值如表3所示。

对表3 中RPN 分值采用熵权法处理消除主观性,步骤如下:

(1)计算第j 项指标下第i 方案指标值比重Pij:

式(6)中,xij是第j 项指标下第i 方案的观测数据(i=1,2,...,m;j=1,2,…,n)是第j 项指标下所有i 方案的观测数据之和。

(2)计算j 指标的信息熵Ej:

式(7)中,(lnm)-1表示香农信息熵中的玻尔兹曼常数K(m 表示所有样本的数量)。如果Pij=0,则PijlnPij=0。

表2 O,S,D 评分标准

表3 跨区域协同系统失效因子RPN 值

(3)计算j 指标的差异度Gj:

(4)计算j 指标的权重Qj:

通过公式(6)~(9)计算得出权重Q0=0.512,Qs=0.099,QD=0.389,将其与各指标对应的各方案观测数据相乘,最后形成表4 所示的用熵权法验证过的RPN 值。

由表4 可见,RPN 值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利益、国防意识、信息化、组织结构、法制、动员能力和潜力、动员中心。换言之,对跨区域协同动员影响最大的核心要素是利益,影响最小的核心要素是动员中心。

表4 熵权法验证后的跨区域协同系统RPN 值

五、跨区域协同动员协同度分析

为了进一步直观阐释多系统间协同的状态,引入协同度的概念模型来检验所假设的核心要素是否有效。首先,设定引起系统有效协同的核心要素为组织结构、法制、利益、国防意识、动员能力和潜力、信息化、动员中心7 种;其次,通过设定核心要素功效函数、协同函数,计算系统状态的静态和动态协同度。

(一)功效函数

序参量对系统有序协同的贡献通常用功效系数EC(Efficacy Coefficient)表示,EC 值介于0 和1 之间。EC=1 时,序参量对系统具有极大贡献,EC=0时,序参量对系统无贡献,将描述EC 的关系式称为功效函数。既为功效,则有正负之分,如何判断其正负效应,还需结合系统环境,根据序参量所产生的实际作用而定。比如,完善的组织结构对系统协同具有正效应,协同度会增加;非动员活动利益越大,协同动员参与方(尤其是企业)期望越低,对系统协同则具有负效应,协同度会减少。据此可知,在跨区域协同动员系统中,除了“利益”因素具有负效应外,其他因素均具有正效应。不论是从无序到有序状态,还是序参量功效值会随环境发生变化而言,协同过程均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性特征。在构建功效函数时,时间因素的影响不可忽略。

假设:

(1)Pij代表序参量,i 表示序参量的种类(i=1,2,…,m),j 表示子系统的个数(j=1,2,…,n)。

(2)αij代表第j 个系统中第i 类序参量在系统保持稳定状态时Pij的临界上限,βij代表临界下限,即βij≤Pij≤αij。

(3)系统协同时间为t,t∈(0,k)。功效系数表达式所代表的功效函数为:

此时,Pij具有正功效。

此时,Pij具有负功效。

随时间变化的功效函数为:

因而,第i 类序参量Pi对系统协同贡献度EC(Pi)可用EC(Pij)的集成来实现,即:

(二)协同函数

功效函数阐释的是单个序参量对系统协同的影响程度,不足以说明系统协同的状态,需引入以所有序参量为自变量的函数模型,即协同度函数模型,其函数值则代表协同度(Synergetic Coefficient),用SC表示。

其中,S 为研究样本的标准差:

EC(Pij)为功效系数为功效系数的平均值,m 为序参量的个数,n 为子系统个数,β 为功效系数个数。考虑时间因素,假设初始时刻t0,序参量Pi的功效系数为随着协同状态的不断演进,当系统协同至时间tk时,序参量Pi的功效系数为,结合公式(14),考虑时间因素的协同度SC 为:

(三)系统状态协同度

协同函数描述的是某一时刻系统的协同状态,为了较好阐释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引入动态协同度。既然动态协同度反映的是不同时间段内系统状态的变化趋势,则需先了解系统的状态协同度,然后通过静态协同度来计算动态协同度。

状态协同度公式:

其中,U 为状态协同度,x 为系统状态的实际值,x′为系统状态的协同值,S2为系统含括样本的方差。通过对子系统功效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彼此的拟合方程,后将功效系数代入拟合方程,即可求得子系统的协同值。

静态协同度公式:

动态协同度公式:

可理解为在t-T 到T 时间段内,所有静态协同度的均值。

(四)协同度案例分析

系统状态协同度是跨区域协同动员不同阶段协同状态的直观反映。现有文献求解系统状态协同度主要基于统计年鉴所选取的指标和数据,且以年为时间单位。如杨世琦等[35]在计算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间的协调度时,选取的是中国统计年鉴和交通资料汇编2001—2007 年的数据。参照相关文献的处理方式,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于2014 年提出,为了便于对比战略提出前后及发展演化过程所体现的差异,本研究选择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2013—2017 年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依据公式(10)~(19)可知,若要计算出系统的协同度,先要求得不同核心要素的功效系数,而计算功效系数的关键在于获取不同核心要素的数据、其极大值和极小值。鉴于统计年鉴中,没有与核心要素所代表的评价指标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必须先确定如何才能合理地将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指标映射为核心要素评价指标。汇总课题、文献、论坛和调研的相关成果,相关释义和选取依据如表5 所示。

结合表5 中的指标界定,依统计年鉴指标所映射的跨区域协同动员核心要素的数值如表6所示。

计算过程中,为了避免因量纲不一致而出现计算误差,对表6 中的数据均做标准化处理,即将不同系统同一年份数据减去其平均数再除以其标准差。

同时,为了避免功效系数出现0 和1 值,将极值做适当的缩放,缩放比例为1%。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系统核心要素的集成,确定核心要素的集成功效系数,如表7 所示。

表5 统计年鉴指标与核心要素间的映射依据

表6 核心要素Pij数值

表7 核心要素集成功效系数

分析表7 的结果可知,利益和信息化对系统协同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贡献度较大;动员中心的影响十分微弱,几乎没有贡献值。该结论与系统核心要素排序结果相一致,证明对跨区域协同动员而言,利益和信息化对产生协同效应起着决定性作用。依据表7,求得不同子系统的协同系数SC 值如图1 所示,结果显示,北京市所代表子系统的协同度最高,天津市居中,河北省最低。

最后,按照公式(18)和(19)求得系统的静态协同度SCs和动态协同度SCd,结果如表8 所示。

图1 不同子系统协调系数

上述结果反映出,就跨区域协同动员活动而言,京津冀三省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之后,虽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整体协同度,却也呈现出状态协同度逐年减小的趋势。在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计算步骤准确无误的情况下,结合三省市各自协调状态变化情况可知,该结果与天津、河北两地大力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密不可分。在北京市政府将一产、二产中相关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迁至河北、天津两地之后,所带来的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北京市三产企业占比和两化融合度较其他二省市明显提高,且津、冀两地随着多家企业的迁入,GDP也大幅上升。由此可知,到目前为止,津冀两地虽也受惠,北京市仍然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受益方。

表8 静态协同度SCs和动态协同度SCd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以京津冀国民经济动员为研究对象,拓展跨区域协同动员理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得出以下结论:

1.组织结构、利益、法制、国防意识、动员能力和潜力、信息化和动员中心是制约国民经济动员以及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协同运行的关键因素,亦即核心要素。

2.对跨区域协同动员的影响程度,上述核心要素的排序分别为利益、国防意识、信息化、组织结构、法制、动员能力和潜力、动员中心。

3.基于京津冀三省市2013—2017 年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可知,影响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动员的主要核心要素为利益和信息化;系统状态协同度随着时间推移,具有逐步减小的趋势;北京市所代表子系统的协同状态要好于天津市和河北省。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天津和河北为了配合北京市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承接了较多两化融合度不高的企业。

(二)政策建议

为了有效改变天津、河北两地在跨区域协同动员中的现状,进一步提高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动员整体协同度,从而增强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动员效率,进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效施行,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1.整体层面。第一,持续加强经济发展是关键。于地方政府而言,经济是区域内社会治理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势必会成为一纸空文。为此,津冀两地还需把握好“一带一路”倡议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契机,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实现从向国家要政策到顺应国家大政方针出成果的过渡,并持续加大经济溢出效应。

第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核心。津冀两地应通过改革的方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强一产的产出质量、二产的科技创新能力、三产的信息化程度和服务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划内产业产能的稳增长。同时,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军民融合方面的投入力度。

第三,深度优化人才队伍是驱动。不论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工作纲要,还是军民融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扎实推进、稳步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人,在人才。津冀两地还需继续强化人才引进计划的力度,提升相关配套服务的水平,保障人才升迁、激励机制的公平,招贤纳士、广招贤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实现人才集聚效应。

2.意识层面。京津冀三省市要进一步认识到跨区域协同的必要性,找准各自的战略定位,加强彼此间的联动关系。为了提高协同发展战略意识,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适应资源禀赋的差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发展水平各异,造成了其在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性。为了适应这种差异性,不同区域间的协同作用成为应对常规或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

第二,促进资源结构的调整。为了提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率,国家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进行了针对性布局。以京津冀为例,为了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需要将大量的二产企业迁往天津和河北,进而促进北京市向服务型城市、智慧城市过渡。假如,一旦北京市发生非常规性突发事件,急需用到二产相关资源,被迁往其他两省市的二产企业又会对北京市进行资源反馈。所以,为了国家大政方针顺利施行,为了区域间资源结构的合理调整,区域间有序协同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与核心。

第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态坏境各异,造就了生产同类产品所需成本的差异性。为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成本最优的产品供应商成为首选。为了促使上述关系的常态化,协同成为了连接彼此关系的“契约书”,成为了保障资源有效供应的“红头文件”。

3.执行层面。第一,强化彼此间联系,落实跨区域联动机制。不管顶层设计还是政策法规,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执行。京津冀三省市需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定期召开三地协同动员联席会议,汇报各自行政区划内的动员情况,相互间做好查漏补缺,进而充分落实跨区域联动机制。

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动员潜力数据库。前述统计结果显示,信息化是影响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动员的关键要素。若要有效实现京津冀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的协同效应,需做好信息化建设,统计清楚行政区划内不同类别动员资源的潜力数据。

第三,发挥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督促各区域完成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明确规定了省级人民政府在本地国防建设事务中的作用。作为行政区划内的国家权力机关,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充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规定,应把制定有关国防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和对法规实施监督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其对于执行国防法规的监督职能。尤其是对本级政府的监督。要通过听取和审议本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实施监督。省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向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时,应当对执行相关国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汇报。

结合京津冀三省市跨区域协同状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协同状态会随着北京市逐步走向稳定和饱和的过程有所增长,并在北京市达到最佳饱和状态后,出现较大涨幅,且天津市会先于河北省达到最佳饱和态。该发展趋势也会对跨区域协同动员产生相应的影响,首推天津或河北产生动员需求后,两地无法自给自足,自我修复能力较差,需北京市对其提供资源供给。这或许可以为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动员接下来的发展导向,提供理论参照。

对于跨区域协同动员而言,时效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动员活动的时间跨度往往比较短,通常要求若干小时内必须完成。虽然上述分析过程存有以年份为采样时间,跨度较大;所选指标的数据是否较好映射所选核心要素的内涵等疑义。在没有现存数据支撑本研究所选择的核心要素——计算系统状态协同度的评价指标——的现实状况下,即便用仿真软件处理的结果也未必符合实际。因此,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反映京津冀三地的跨区域协同状态,也比较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三个地方带来的实际影响。

在实际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中,不同主体所构成的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组织结构,最终会形成具有动态变化特性的复杂网络系统。除了各核心要素对系统协同运行的影响之外,还有网络节点的稳定性和中心度等其他关键因素,即完成跨区域国民经济动员组织协同之后,如何保持组织结构的动态稳定性,这也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动员国防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资源错配的多层次识别、分解与比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