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9-09-19 07:43郑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民族院校

郑霜

[摘要]加强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探究,是适应新时代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与改革目标相比较,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和要求,构建了其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和实践内容体系,据此提出了该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建议。

[关键词]民族院校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提出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各类高等学校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实验室、实验实践课程教材等相关方面的基本建设,不断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不断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此外,《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也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明确提出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等要求;另外,《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同样提出各类高等学校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意见。由此可见,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正是适应了高等学校的改革趋势和要求。

1 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现状

1.1 实验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明显

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大多分属于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学科门类,应用型和实践性较强是上述几类专业课程的主要特征,因此经管类专业课程除了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實践来理解、巩固与提高。但民族院校大多地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实验、实践等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专业核心课的实验和实训等实践课时学分所占总学分的比例不高,同时,有些学校随意甚至调整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大幅压缩实验实践教学实践,使得学生的实验实践环节大打折扣,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和要求。

1.2 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未能有效衔接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民族院校也同其他高校一样陆续对经管类专业所有课程内容结构做了相应的更新与调整修改,在强调专业课程理论基础的同时,也纷纷加大了实验和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重。但受限于原有专业教师多学历背景、技能背景等的制约,真正能够实施实验和实践的专业教师数量严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明显不够,其结果导致各门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实践内容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很好地与理论课程协调衔接和融合,造成专业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相脱节,使得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效果实践不甚明显。

1.3 校外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实际效果不明显

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起点,搭建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际工作岗位。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殊性和资金投入有限,校内的实验环境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生产性的真实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外实验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重视不够、管理松懈等原因,多数校外实验基地基本停滞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地纳入到实验教学体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

2 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验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

2.1.1 明确实验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需要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根据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来建立实验教学体系。

2.1.2 符合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的特性。必须首先深入认识经济、管理类实验的特性,这是体系构建的基础。经管类实验不同于传统工科类实验,它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对经管类实验进行深入地认识、准确地定位,只是零碎地照搬其他学校的经验,必不能形成系统的结论,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2.2 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2.1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适应新时代民族院校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要按照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探索。全面推进民族院校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真正促进民族院校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此,民族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应积极构建以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该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体系,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符合民族院校实际特点的实验实践教学新体系。

2.2.2 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不同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而形成了各自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群体,相应地形成了有各种逻辑顺序的不同课程群,从而造成了各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的实验教学活动的多种多样。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共性的、可推广的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是推进民族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两大体系,一是理论课程体系,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理论知识体系,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二是实验教学体系,其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上述理论,构建了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见图1)。

由图1可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可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基础实验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创新训练中心、创业训练中心,这四大部分构成了实验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内容。基础实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基本专业技能培养,其为实习实训的开展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习实训中心、创新训练中心和创业训练中心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其中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创新训练的实践基础;创新训练的实践升华是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具备,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

3 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3.1 实验实践教学计划体系

民族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出符合民族院校学生实际特点的实验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经管类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实验实践专业课程,而且也包括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因此,在制定该方面的实验实践教学计划时,应把上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到一个整体之中,明确其实验实践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教学学时、考核形式、教学时间、教学类型等相关内容,最终形成一套完备的实验实践教学计划体系。

3.2 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要把实验实践教学计划确实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过去的教学中民族院校比较注重专业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等教学活动的制度建设,但对于实验实践课程的管理常常忽视或制度建设缺失,导致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缺乏科学运行的机制,使得该方面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根本的制度保障而大打折扣,因此,民族院校应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进实验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形成一套和专业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3.3 实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确保实验实践的教学效果,民族院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效果考核和评价体系,但在过去的教学中,民族院校比较注重对专业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的考核和评价,而对于实验实践教学课程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建设,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制度缺失,导致实验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为了确保实验实践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民族院校可以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分别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和评价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自发地按照制度的导向,不斷提升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民族院校实验实践教学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刘福金.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

[2]党建宁,董原.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3]董焱.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建设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03).

[4]黄莉萍.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0(12).

[5]江彦.基于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

[6]李锋.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个性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民族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探索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内蒙古民族院校幼师双语教育调查与反思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