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芳
(厦门华厦学院人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2018年3月23日凌晨,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打响2018中美贸易冲突的第一枪。随后,美方又接连宣布对多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方也随后发布了反制措施,国务院发布了对美进口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2018年7月6日,美国接着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至此中美贸易摩擦正式开始。此次中美贸易摩擦, 是有WTO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摩擦。
政治漫画一直以来都被用作一种对时事的评论方式,其交际目的是评论社会,批判、揭露丑恶的社会和政治现象,反映并影响公众思维的基本方向。本文选取中国官方的英文报道媒体China Daily上刊登的与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漫画,对这些漫画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两者的互动机制,以及建构意义的方式。
Lakoff & Johnson[1]认为,隐喻的实质是借助于一个概念域结构去理解另一个不同的概念域结构。例如,在“Love is a journey.”中,人们理解目标域(target domain)爱情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是通过源域(target domain)旅行来体会,而目标域爱情与源域旅行分属不同的概念域。隐喻是跨域映射的概念系统,不是修辞手段而是一种思维工具[2],这些认知语言学界公认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以往对概念隐喻的研究单纯依赖语言符号,具有局限性。在20世纪末,Forceville[3-5]等人着手研究图像、颜色、线条、声音、文字等多种不同模态符号对隐喻的构建和表征,引领隐喻研究的多模态转向。
Charles Forceville将多模态隐喻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由两种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其中的一个符号模式为语言符号”[6]。其中,多位学者[6-8]都指出,以上对多模态隐喻的定义在实际分析中很难界定,限制了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范围。赵秀凤主张对多模态隐喻进行广义界定:有两种以上模态符号协同作用传递的隐喻为多模态隐喻。本文考察的多模态隐喻也根据此广义界定进行划分。
隐喻与转喻都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方式,而对转喻的研究则较少。在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家只是在论述隐喻时顺便提到转喻[2],近年来学界对概念转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不同,概念转喻是同一知识域中的映射。Lakoff将转喻看成是与隐喻一样的概念化现象,他指出转喻最重要的是指称功能,也就是,转喻使得人们可以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并将转喻描述成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的一种形式。一个ICM是一个有组织的概念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也有源域和目标域,源域中的哪些部分用来转喻目标域,则与突显(salience)的成分有关。不同转喻由相对突显的认知原则提供理据,基本的观点是,中心的和高度突显的项目作为认知参照点,来唤起其它不那么突显的项目。在多模态转喻中,源域与目标域涉及不同的模态。
隐喻与转喻在理论上有本质区别,是不同的认知机制,但是在实际语境中却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9][10]很多学者认为转喻和隐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认知现象,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一个连续性。Ruiz de Mendoza & Velasco[11]提出了五种适用于多模态概念的互动:隐喻中源域的转喻扩展(metonymic expansion of a metaphoric source)、隐喻中目标域的转喻扩展(metonymic expansion of a metaphoric target)、对隐喻目标域的映现之一进行转喻减少(metonymic reduction of one of the correspondences of target domain of a metaphor)、对隐喻目标域的映现之一进行转喻扩展(metonymic expansion of one of the correspondences of the target domain of a metaphor)、对隐喻源域的映现之一进行转喻扩展(metonymic expansion of one of the correspondences of the source domain of a metaphor)。赵秀凤、冯德正[18]提出隐转喻之间的两种互动形式,附着式隐转喻意义构建和同体式隐转喻意义构建。本文以这两种为标准对涉及的漫画的隐喻转喻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近年来,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将其应用在广告、漫画、手势、连环画和电影的个案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政治漫画通常是报纸社论部分的插图,一般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基本上属于文字—图像互补式,一个域以图像形式呈现,另一个则以文字形式传达。因此,政治漫画成为多模态隐喻转喻研究的重要语类(genre)。
国外,Forceville首次将图像隐喻提升至概念层面,从互动理论角度阐述图像隐喻的分类与构成。Forceville采用“非言语和多模态隐喻”这一术语拓宽该研究领域。El Refaie[12]以奥地利的新闻漫画作为例子,阐述了图像隐喻不能仅从图像所表现出的形式进行描述,而应探讨图像表征背后所代表的隐喻性概念和思维。El Refaie[13]则选取不同角度,从探讨观众的反应入手,考察政治漫画中的隐喻。Bounegru,L. & Forceville,C[14]选取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的30幅政治漫画,分析并归纳出其中的25个隐喻,得出隐喻是潜在的概念思维的表征。作者在文中也反思研究中遇到的方法论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今后研究多模态隐喻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Tiffany Ying-Yu Lin & Wen-yu Chiang[15]搜集了中国台湾两大报纸《自由时报》和《联合报》上与美国牛肉进口事件相关的56幅政治漫画,自建多模态语料库,提出了多模态整合模型,该模型是从相关转喻网络和多元隐喻网络演化而来。此整合模型对政治漫画这种语类的动态意义构建具有较强的阐释力。
国内,对于政治漫画的多模态研究,学者们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用多模态隐喻转喻理论对具体的政治漫画进行分析。潘艳艳[16]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政治漫画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两幅政治漫画中的隐、转喻现象并揭示其文化内涵。二是归纳出多模态隐喻转喻运用于政治漫画分析的整合模型。赵秀凤[17]在重新对Forceville关于模态及多模态隐喻进行界定与分类之后,提出了多模态隐喻构建的概念整合模型,并以一篇政治漫画为例,详述整合过程。三是探讨多模态隐喻转喻在政治漫画中的互动方式。赵秀凤、冯德正[18]以《经济学人》94篇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批评分析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该媒体频繁使用八大类常规源域来映射中国国家域。通过启用多维或多重转喻和隐喻互动,系统映射入目标域。
综上,由于2018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美国及全球经济贸易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并且还鲜有学者关注,因此本研究以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政治漫画为语料,拟回答的研究问题如下:
1.2018中美贸易摩擦中涉及哪些目标域?这些目标域分别由哪些源域来映射?
2.2018中美贸易摩擦中涉及的目标域是通过多模态隐喻还是转喻来表征?还是隐喻与转喻都有?若是两者都有,那两者如何互动?
本文的语料选自China Daily,China Daily被认为是中国最权威的英语媒体及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全世界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选取样本为2018年3月23日到2018年8月9日,在China Daily上与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漫画。语料选取的标准为从认知层面上必须包含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具体包括图像存在明显的视觉冲突,解读者至少能够识别出一个源域特征映射入目标域,即观看者能够识别出A is B隐喻[18]。根据以上标准,共搜索到符合标准的语料为12幅漫画。
通过分析这12幅漫画,找出在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漫画中,涉及到主要的目标域有贸易冲突、抵御贸易袭击和贸易摩擦后果。这三个抽象的概念是通过多模态隐喻来表征的。
1.贸易冲突是电闪雷鸣
图1的标题为“Robust Economy Resilient to Trade Attacks”,主题为中国稳健的经济可抵制贸易摩擦的
图1 China Daily Robust Economy Resilient to Trade Attacks
袭击。天空中的乌云上写着“TRADE CONFLICTS”,大滴大滴的雨落下来,并伴随闪电,用电闪雷鸣隐喻贸易冲突。中美贸易冲突与电闪雷鸣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具有“强烈”的特点。同时,此隐喻也形象地告诉读者,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读者可直观从图中了解到贸易摩擦的情况。电闪雷鸣是常见的天气现象,而中美贸易摩擦是较抽象的概念,通过电闪雷鸣与贸易冲突之间的映射,变抽象为形象。
2.抵挡贸易袭击是撑伞遮雨
抵挡贸易袭击是2018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词,贸易袭击是抽象概念,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政府采取的保护措施?中国日报英文版漫画中出现了一把透明的大伞(图1),由一个高大健壮的男人撑伞挡雨,保护其所遮住的地方都不被雨淋到。通过撑伞遮雨这直观的动作来隐喻中国政府在本次贸易摩擦中态度坚决,势必保护国民经济,传达出中国政府绝不惧怕贸易摩擦,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情况的决心。
3.贸易摩擦后果是自己打脸
中美贸易摩擦由美方挑起,特朗普政府也宣称:“打赢贸易摩擦是很简单的。”如此论断之下,经过几个月的贸易冲突,进而演化成贸易摩擦,美国政府是否真的从中得利?答案是否定的。本来美方预料贸易摩擦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首先受损最大的是美国车企。对于中国来说,所受的影响至今均是有限并可控的。如图2所示,棒球棒转喻关税,棒球转喻贸易摩擦,红白条纹裤转喻美国星条旗,美国星条旗转喻美国人。特朗普挥起棒球棒,准备将球打出去的时候,球棒却将后面的美国人打到了。用自己打脸的行为隐喻特朗普搞贸易摩擦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图2 China Daily Who Will Be the Winner?
在贸易摩擦相关漫画中,转喻也是一个常用的表征手段。通过分析,归纳出在12幅漫画中运用转喻机制来表现的较多的目标域有美国人、特朗普、世界各国和中国。
1.红白条衣服代美国人
美国国旗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一个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蓝色长方形,俗称“星条旗”。图2中特朗普身后站着一位穿着红白相间的裤子,头戴有蓝色条状、白色小五角星的牛仔帽。此图像涉及三个转喻,第一个转喻是红白条裤子和小五角星牛仔帽转喻美国国旗,是图像转喻中的外观代内质。第二个转喻是美国国旗转喻美国,是范畴特征代范畴。第三个转喻是美国转喻美国人,是整体代部分。通过三个转喻,便能很好地理解此转喻。
2.金色头发代特朗普
图3中,门上写着“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这扇门指代国际贸易规则。门上出现了一把大锯齿,从上往下将国际贸易规则从中锯开。不遵守贸易规则有如锯齿踞门,这是隐喻表征。而背后的操刀手是谁呢?图中在锯子上方可见一小撮金色头发,由此可知,用金色头发转喻特朗普,喻指特朗普是破坏国际贸易规则的操纵者。金色头发是特朗普的一部分,本转喻是用部分代替整体。
图3 China Daily Breaking It Apart
3.地球代世界各国
图4 China Daily China-US Trade War Can Still Be Avoided
从图4可知,有个写着“WAR”的球眼看着就要落下来,图中的人有着地球模样的头,看着球即将落下,脸上的表情显得很惊恐,头上冒着金星,原因是贸易摩擦即将开战。中美贸易摩擦虽然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开战,但从全球来看,受贸易摩擦波及的将是世界各国。用地球转喻世界,是整体代部分的转喻机制。
4.熊猫代中国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在中美贸易摩擦漫画中出现熊猫时,是用范畴成员代范畴的转喻来表征,熊猫是中国的典型的范畴成员。如图5所示,图中右边出现了特朗普,从图中可推断出,熊猫转喻中国。读者也同样不难领会图的内涵。
图5 China Daily US Claims of Unfair Practices a“Distortion”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都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形式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图像、手势和声音等其他模态符号。[18]隐喻和转喻两者紧密相连,经常结合在一起。Goossens把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定义为“隐转喻”(metaphtonymy)。通过隐喻和转喻之间不同的互动方式,来丰富所表达的涵义。
在多模态隐喻转喻的互动过程中,有些转喻如星条旗转喻美国这类典型的文化转喻,在由它们构成的隐转喻时,往往先发挥这些源域的身份指称功能,然后借助于其附着的事体及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生成转喻和隐喻的协同互动,也称为附着式隐转喻意义构建。
图6中,身穿红白相间背带裤、头戴白色五角星牛仔帽高鼻梁的人转喻美国。因为在2018中美贸易摩擦中,特朗普挑起贸易摩擦,所以通过整体代个体的转喻机制,美国又与特朗普形成映射,转喻特朗普。火车轨道上写着“US TRADE POLICY”,因此火车轨道与美国贸易政策之间形成图像转喻。图中火车轨道的一端,美国人利用扳手使火车轨道偏离原来的方向,与火车轨道转喻美国贸易政策产生互动。火车轨道的另一端有一辆火车在有序前进,火车旁标有“WORLD ECONOMY”的字样,火车转喻世界经济,火车在轨道上有序前进隐喻世界经济在有序向前发展。而当火车前进到另一端时,由于火车轨道已被人为破坏,已脱离原来的轨道,因此转喻世界经济的火车行驶到另一端的时候,将无法继续有序前进,隐喻世界经济无法正常有序发展。通过隐喻转喻之间的互动,本图喻指特朗普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修改美国贸易政策,结果将使世界经济无法正常有序发展。
图6 China Daily Joint Defense Against Trump's Trade Assault:China Daily Editorial
与附着式隐转喻不同,有些源域往往呈现为转喻和隐喻同体,在转喻指称目标域的同时,自身作为独立的隐喻源域,同体内部激活转喻和隐喻互动,构建意义。[18]
在图5中,熊猫通过范畴成员代范畴的转喻机制转喻中国。IPR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通过符号转喻机制转喻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在2018中美贸易摩擦中,美方指责中方未按照规定保护美方知识产权。熊猫撑伞遮着下面标有IPR的红色箱子隐喻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措施。图中的特朗普眼睛蒙着一条布,在此涉及到两个转喻。通过行为代结果的转喻机制,眼睛蒙布转喻“看不到”,又通过图像转喻中外观代内质的转喻机制,蒙眼睛的人的特点是眼睛看不到,却又由着自己的想法说话。由图可知,特朗普蒙着眼睛,指着知识产权指责中国。
China Daily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的权威报刊,是外媒了解中国的信息通道。通过对2018年3月23日到2018年8月3日China Daily上的与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12幅漫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中国政府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度是坚决的。
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漫画中,涉及到主要的目标域有贸易冲突、抵御贸易袭击和贸易摩擦后果,通过隐喻机制用电闪雷鸣、挡风遮雨和自己打脸这些源域来表征以上目标域。在贸易摩擦相关漫画中,运用转喻机制来表现得较多的目标域有美国人、特朗普、世界各国和中国,分别用红白条衣服、金色头发、地球和熊猫表征以上目标域。
从漫画中可看出,中国撑起一把巨伞遮挡贸易摩擦带来的电闪雷鸣,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应战的决心和对本国产业的信心。
特朗普政府指责中国的贸易政策对美国知识产权造成侵犯,但是并无依据。美国政府认定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具有歧视性且由此导致美国公司在与中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分析得知,中国政府认为美方的指责毫无根据,中国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中方认为,美国挑起贸易摩擦,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几个月以来,受损的反而是美国企业。
中国主流报刊传达了中国政府应对贸易摩擦的态度和决心,也表明了打贸易摩擦对于双方都无好处,贸易摩擦无赢家。双方应该合作共赢,才能共推世界经济平稳向前发展。
本文围绕2018中美贸易摩擦,对China Daily上自2018贸易摩擦打响以来近半年内12幅相关的新闻漫画进行深入分析,对多幅漫画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分析和解读,阐释了这两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揭示其在互动过程中动态建构意义的认知机制。我们发现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和融合在新闻漫画中极为普遍。在2018中美贸易摩擦的新闻漫画中,为了让读者形象直观地了解中方对贸易摩擦的态度,漫画作者用与日常相关的源域来隐喻贸易冲突、抵制贸易袭击和贸易摩擦后果这几个抽象的目标域。在转喻主要目标域时,熊猫、特朗普的头发等被用来转喻中国和美国。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动态建构意义的过程中,通过附着式隐转喻意义构建和同体式隐转喻意义构建这两种方式,使转喻和隐喻的含义都得到了延生、拓展和丰富。中国媒体通过漫画表明了政府的鲜明立场:贸易摩擦不会有赢家,应该合作共赢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本研究的局限在于只选取一家报刊的语料,今后的研究还可以继续追踪中美贸易摩擦的后续进展,搜集更多样的语料,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也可从外媒主流报刊《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上搜集美国各方对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还可以做中美等的对比研究。